張麗敏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學
“團隊協作”是近年來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團隊協作不僅有利于整體目標的達成,還有利于團隊成員潛力的激發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是學生提升協作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重點階段,也是學生進行系統的物理學習的起始階段。物理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它本身就有著獨特之處,物理課程注重動腦與動手能力的結合,更注重團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物理課程中的實驗教學更是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培養的最有效手段。
教師在日常物理教學中,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應用的同時,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合理的分工與協作過程的指導,幫助學生體會團隊協作的力量,從而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不斷提升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實現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雙贏。
團隊協作貫穿物理實驗教學的始終。利用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是新課改要求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與新方法。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實驗操作過程中一味的以同等標準要求學生,不僅打擊了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還可能使實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當樹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能力劃分團隊、合理分工,讓學生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從而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通常是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啟發學生對于聲音的認識,為了發揮學生的不同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流程,并幫助他們實現合理分工、分組協作。比如學生設計的實驗是感受聲音的傳播途徑,教師可以安排性格沉穩、思維縝密的學生負責實驗設計,安排思維活躍的學生收集資料或尋找助力,而安排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實際操作……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物理實驗過程中的分工,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實驗的同時不斷向小組成員學習,才能使得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讓團隊協作能力獲得較大的提升。
實驗過程是團隊協作的重要培養過程,在實驗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能夠快速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培養團隊協作的能力,讓學習獲得更長久的發展。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實驗過程,從旁引導,對每個小組進行適當點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指正方向并適時提問,讓學生了解實驗中每一個細節,激發團隊協作意識,幫助他們樹立共同的實驗目標,并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協作。
例如在“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實驗中,學生通常會有很多猜想,如與物體的材質有關,與物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重量有關,或者是與液體的性質有關等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列舉出自己的猜想,然后由每個小組商議選定其中一個猜想去進行驗證,并在他們的驗證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比如選定“與物體的材質有關”的小組,采用不同材質的物體進行實驗,包括木塊、鋁制飯盒、塑料空瓶、棉質手帕等,通過將不同物體放置在水中,觀察浮力的大小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換不同大小或者材質的金屬物體,并提出疑問:“為什么這個金屬能夠浮起來而另一個不能呢?”激發學生共同討論,互相協作,一起探討實驗結論,讓思維產生碰撞,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實驗教學雖然更加注重實操能力的鍛煉,但對實驗結束后的評價工作亦不容忽視。有效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了解團隊其他成員的優缺點,更好地相互學習,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而教師的評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思維活躍,爭強好勝,適當的評價能夠成為激發學習熱情、開拓創新思維的助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時,應當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實驗結束后積極評價,提升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和榮譽感,激發創新思維能力。
以八年級上冊“杠桿原理”實驗教學為例,學生在分組研究并完成實驗操作后,教師可以從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肯定他們的實驗流程,并明確學生在團隊協作中表現的優點及不足。同時先不評價結論的對錯,而是設置質疑環節,例如一個小組實驗認為只有杠桿保持水平才是杠桿平衡,其他小組可能對被評價小組提出質疑:“杠桿只有在水平情況下才能平衡嗎?”由被質疑小組進行辯證,在評價、質疑與辯證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同時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的凝聚力,促使他們積極開拓創新思維,提升物理創新能力。
物理實驗不僅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的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團隊意識”逐漸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應當將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作為必達目標,靈活地設計實驗課程,不斷提升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