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爭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中心校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對小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F代的教育理念已經不滿足于學生會解答問題,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培養學生問題解答的思路。通過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會更加的開闊,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也會逐漸減少。因此,小學數學中應用多方法、多角度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進而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考、學習、發展觀念。
1.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喜歡數學,則可能是因為數學的實用性及其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中的作用,而不是因為數學公式和概念的嚴格邏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當學生無法解決特定問題時,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會大大增加,并且老師在課堂上的解釋性活動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于課堂聽講。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教育活動可以有效地訓練和改善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然后訓練他們獨立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
2.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經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法完全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其局限性較大,無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是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教育活動便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僅起到教學輔助的作用,這是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的必然前提。教師會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多角度探討。此時,便能夠形成了師生互動的良好局面,可以為學生探索問題提供良好的環境。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教科書的知識,并積極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和寶藏。
1.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教師主抓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通過題海戰術掌握所學知識。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不深刻,不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培養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提出問題:測量學校乒乓球案的長和寬,并求乒乓球案的周長。在生活中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能結合所學內容快速地從生活問題中抽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建立數學模型,并利用所學的知識計算周長的公式求出乒乓球案的周長。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對數學學習充滿了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環節,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2.通過組織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是21世紀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的今天,這種學習方式越來越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小學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奇心強、合作意識好等特點,大膽地把課堂交出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引導他們進行合作探究,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生成,促使他們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自我發現的樂趣。例如,在教學“角的分類和畫法”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要求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教學中,我首先要求他們合作探究能夠利用三角板直接畫出幾種角,學生們很快地就把問題探究出來了。緊接著我以競賽的方式要求他們合作探究還能利用三角板畫出更多的角,畫出最多的角的小組就給予適當的獎勵。通過這樣的組織教學,我很好地把學生探究的欲望給調動起來了。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每個小組成員都積極動腦思考,小組學習氣氛異常熱烈。短短幾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學習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在學習效果得到保證的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提高。
3.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的始終,并延伸至日常生活中。而順利的解決問題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作為基礎的。只有在一定的知識積累基礎上,學生才能夠理解數學問題,將其與以往的知識、經驗不斷連接起來,由淺入深的探索數學世界。因此,適量的閱讀數學故事和課外讀物,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完全的獨立感受知識,能夠完全的獨立思考閱讀材料的意義,而不是空洞的閱讀。這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平臺和支持。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關注的焦點,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新課改環境下,為了實現預期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而且要在整合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尋找正確的解題思路與訓練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豐富低年級解決問題教學的內容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