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當今時代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至關重要。高職院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能夠幫助高職學生更好的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自身在就業市場中的優勢和不足,從而能夠指導高職學生更好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學習期間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目標,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為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當今社會思想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高職學生在這種環境下自我意識和價值追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同時對于職業生涯和就業指導的要求也就更加強烈。因此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就業觀念,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
現在隨著高校擴招的規模越來越大,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就業上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形勢更加嚴峻,同時用人單位對于高職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為高職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雖然在高職院校中開設了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相關的課程,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顯,因此有必要對課程進行必要的改革,讓高職學生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自身既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職業教育人才優勢,同時能夠更好的通過教學改革對高職學生的生涯和就業進行科學的規劃與指導。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具備創新創業的理念,同時在擇業中證實自己,不逃避,不消極,根據自身的條件調整好自己的就業狀態,明確自身的就業方向以及未來社會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對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明確的認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面對未來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1]。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特別注重對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高職學生的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中通過融入課程思政能夠提升當代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扎根基層,服務當地。同時也能夠培養高職大學生努力奮斗,踏實肯干的精神。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就業課程指導中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高職學生的教育中,不能夠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分割,只有兩者相互融合才能夠培養更多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充分將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融合的,培養更多的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的人才。在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培養的過程中,必須根據社會上對于人才的需求進行培養,現在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同時也要具備團結協作、吃苦耐勞、誠信敬業的職業素養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這些都需要在就業指導教育中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讓高職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而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敬業態度,提升愛崗敬業的精神,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時,老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素質和職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立德樹人的精神。對于高職學生的培養不是生產工業產品中的生產線,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和套路可以遵循,因此在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把對學生的教育重點從“教”轉向“育”,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隊伍自身也要不斷的優化結構,以身作則,為他們做出表率,利用自身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高職學生,為他們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成為高職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導師和伴侶,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人才,高職學生的就業前景才能更加的明朗。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除了要能夠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以外,還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就業課程教學當中。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中要加入如何提升自身職業素質和提高競爭力的教育內容,同時也要在學生的就業規劃中貫穿思想啟迪和價值觀引領,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尤其是要培養他們創新創業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或者與學校合作的企業的實習活動,通過不斷的進行社會實踐和練習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2]。
為了能夠將課程思政融入到高職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當中,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首先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的方式,了解社會上一些創新創業成功的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成功人士的經歷可以讓高職學生明白如果想要創業成功需要具備的個人素養,老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創業失敗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和討論失敗的具體原因,從而能夠吸取經驗,少走彎路。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生動的案例比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更能夠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他們就業指導課程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奮發圖強、勇于進取、互助合作的精神品質。
其次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教學的方法,通過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求職和就業情景,讓學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從而能夠體驗在職場中的各種風格,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理解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模擬面試場景時,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面試的技巧以及需要進行的前期準備,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面試人員和求職者,面試結束以后雙方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面試人員和求職者心里狀態的不同,了解面試中的一些細節,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能夠有針對性的加以練習。情景模擬教學結束以后,老師要進行總結,讓學生加深對就業的理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老師可以采用討論教學的方法。通過對就業指導課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教學內容。比如可以讓學生討論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何種職業能力,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當中也能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在今后的學習中制定科學的計劃,補齊自己的短板,讓自己在未來的就業中更具有競爭力。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擇業觀和價值觀,然后老師可以對學生存在的一些錯誤觀念及時的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提升道德素養。
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對于學生的考察通常是把重點放在理論考察上,這種方式比較簡單,但是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需要對考核辦法進行改革,考核的指標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正確的價值引領,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課程答辯和書面考察的方式,在答辯的過程中要觀察學生對未來擇業觀的表述,看是否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老師可以根據這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在課堂教育中要以德為先,弘揚時代主旋律,因此在考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職業精神、社會責任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精神[3]。
將課程思政融入高職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對課程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發展對于高職人才的需要,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