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靈儀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有著積極的引領作用,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定位等都有極高的教育價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但使高職學生發展更加全面,也使學生能夠更加滿足個人與社會同時良性發展的需要,在指導學生就業工作之中具有重要意義。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其職業價值觀息息相關,塑造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對其在職業發展方面擁有大好前途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非常豐富,對于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我國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核心內容和經驗,因此作為國人必須要堅持和遵守這些價值觀的內容,并按照價值觀的要求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黨的十八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并用12個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了闡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實際上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充分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性質和根本特征反應出來,進而高度凝練的集中表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
所謂職業價值觀實際上就是在職業上的一種選擇和表現,它是人生態度和人生目標在個體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具體體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職業特征和需求,并且每個人對于職業特性、職業需要、評判標準以及價值取向也會有很大的差距,職業價值觀的真正意義在于可以幫助人們在眾多的價值取向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內容。職業價值觀可以幫助不同的人來綜合的判斷社會生產活動給人們帶來的經濟利益和價值的認同。不同的人在選擇職業活動時會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會格外的關注職業活動的經濟價值,有的人會比較在意職業活動的工作環境,有的人則比較注重在職業活動是否可以獲得成功,人們之所以會選擇不同的職業活動,與其自身的職業價值觀有著直接的聯系。
大學生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這樣在就業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心儀職位,并充分發揮自己的崗位職能作用,從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但是在當前的社會中,多數大學生都存在就業問題,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嚴重影響,如很多大學生在就業中一旦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從而使其一蹶不振。另外,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家長都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這就會給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帶來嚴重的困難和苦惱[2]。
所謂功利化,主要表現在部分大學生對意個體職業存在意義,對個體發展終極目的意義漠然視之,使其為以后的職業發展設置多種障礙,嚴重限制了自己日后的發展。這部分學生認為世界上所有關系都要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其中還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他們認為金錢可以購買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可以看出他們的職業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很大的對立性,因此在就業的過程中格外的追求功利化內容,這樣就會與內在精神追求產生較大的矛盾。
所謂個體至上化,實際上指的是大學生在職業發展中過分追求個體利益,以至于在追求個體利益時嚴重損害他人或者公司利益。這類學生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會關心他人的感受,一味發揮個人主義,盡情彰顯自己的個性。在參與社會活動時,也習慣性的將自己作為全場的主角。學生這種價值觀的存在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培養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給日后的就業造成很大的阻礙。
部分大學生在就業時都存在過分的理想化問題,認為自己擁有了高學歷就必須要進入到大企業拿高年薪,并且工作不能累也不能忙。另外,有的學生希望畢業后可以到大城市進行工作,絕對不能去偏遠和貧窮地區進行工作,這樣就會導致經濟落后的地區嚴重缺乏人才,從而使地方經濟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
作為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在傳授學生實踐技能時,還要重點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進行重點教育和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擁有積極、務實、負責任的職業和人生規劃。
其次,高職院校還要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理想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在樹立良好職業道德觀念的基礎上,可以擁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良好的未來,就必須要將個人職業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為一體,這樣才能促使自己在日后的工作可以更加拼搏和頑強,進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
通過對大學生的就業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大學生的就業趨勢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在畢業后就會面臨著失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就業機會和希望,如在我國許多偏遠地區都存在大學生人才缺少的情況,因此作為高職院校一定要為學生積極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的職業價值觀,并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偏遠貧困地區進行就業和工作,這樣既緩解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又和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相切合,使學生可以具備較強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奉獻意識[3]。
當前全社會最大的熱議話題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作為高職院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同時還要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以此使其具備較強的創業創新價值觀。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會經歷各種痛苦和磨難,這恰恰是學生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財富。
由于大學生的性格和特點不同,所以適合他們的職業也會有所不同。學生只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才會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認真和積極,才能給企業和社會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因此作為高職院校一定要將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興趣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社會中尋找到自己喜愛的職業,從而在自己感興趣的崗位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工作,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符合現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和要求。
高等教育也是我國培養教育社會主義接班人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搖籃,應為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生和實踐起到帶頭作用,為教育的發展能科學的進行下去提供動力和方向。加大力度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培育,促進其全面發展,增強社會主義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就業價值觀,在學習專業技術的同時,幫助他們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