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菁
/內蒙古師范大學
信息技術發展至今的一個最重要表現,就是網絡的快速發展,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的影響變得更廣,在帶來更多的信息接收渠道與更大的信息量的同時,也對人們的思想與價值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干預。作為與網絡接觸比較頻率的大學生,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網絡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當今網絡時代的沖擊下,大學生會明顯受到網絡上各種思想的影響,那么這就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如何更好地把握和面對新形勢,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這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課題。
在當今網絡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上有著海量的信息,大學生也非常喜歡網絡生活,他們在網絡世界中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資料,為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網絡教育平臺也已經迅速興起,為溝通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自主選擇空間,從而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網絡信息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學生也可以更為自主的選擇信息,可以檢索之后擇優運用,這樣對補充和擴展學生的信息量,拓展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1]。
對于高校思政教師來說,網絡時代也產生了信息化教學工具,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只是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理論講解,學生很不喜歡這樣的說教式教學,并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對于知識內容也缺少真實感受,很難真正獲得學生的思想認同,最終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就不佳。但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輔助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等技術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將知識理論以更加直接方便的形式傳達出來,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獲得了豐富的學習體驗,更加容易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從而確保思政教育的實效。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不但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給予,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網絡世界的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一些不良的思想價值觀念會嚴重影響到大學生思想狀況,造成思想政治上出現偏差,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非常注重提倡信息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在這種自由的交流環境下,也會對學生的思想習慣產生影響,他們對教師采取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出現了反對情緒,他們也希望在現實學習中也能更加自由和自主[2]。上述這些都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師必須要進行教學上的探索和創新,這對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當今網絡新時代背景下,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思政教師應該首先在思想上與時俱進,主動適應網絡時代教育環境的變化,要正視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探索運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開展學生更易于接受的思政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網絡環境下倡導自主性和平等性,思政教師應該進行自身角色的轉型,要始終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師要作為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圍繞大學生對網絡易于接受的特征,可以探索建立網絡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思想政治風貌和行為表現的機會,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校園及時代主人的感覺,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加的積極主動。
傳統的思政教育內容理論性強,學生對于這種缺乏趣味性的知識是不感興趣的,甚至是持逆反態度,即使強迫他們學習記憶這些理論信息,但也無法融入他們的內心,無法獲得認同,這樣的思政教育是沒有意義的。在網絡環境下,信息內容非常豐富,思政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創新教育內容,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新鮮感,產生探索欲和求知欲。比如,當前社會出現了犯罪年輕化不斷增加的現象,引起了很多學生的關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大學生犯罪的案例,他們有的加入了傳銷團伙,有的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還有的在網絡上肆意散播謠言,這些反面案例都會對學生內心產生深刻的震撼,看到如此嚴重的后果,大學生也會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加強自律性,在思想政治素質上得到了提高。很多大學生對網絡信息辨別能力不強,好奇心重,容易被欺騙或者蠱惑,所以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必須要堅持傳播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幫助學生建設一道堅固的思想防線。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武器,向大學生們宣傳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促使他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跟隨黨的領導,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努力奮斗[3]。
在網絡環境下,很多大學生都盲目相信網絡信息,思政教師必須要建立科
學有效的思想引導方案,幫助學生提高網絡信息自主辨別能力,才能確保學生在勇于獨立自由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能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認知。教師可以設立專門的課題,引導學生自主搜索選擇相關的網絡信息,之后再開展同學之間的分享和評價,在相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鍛煉提高學生的信息篩選和辨別能力[4]。新媒體對大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高校也應該積極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發揮其技術優勢,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思政學習中去。高校要完善校園網建設,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用來學生自主尋找相關專業知識,可以舉辦演講比賽等活動,營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環境,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影響力,從而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網絡工具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積極拓寬教育陣地,不僅僅要開展思政課堂教學,還要將其延伸到課外空間,運用更加豐富多樣的思想交流形式,對學生進行更加貼心的思想指導,幫助他們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5]。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中國道路”這個課題,然后組織學生們在QQ群、微信平臺進行討論交流,每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這樣即使是在課外也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態。網絡培訓的形式比較易于大學生接受,可以建立思政教育信息平臺,師生在線交流互動,這樣的網絡化教育形式更加新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更容易袒露內心。
總之,網絡信息工具手段已經成為學習和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面對網絡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思政教師應該探索運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完善校園思政網絡教育平臺體系,增進師生互動交流,更多的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情況,并且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干預,從而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