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冰 王 鷺
/北海職業學院
歷史觀,是指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和總的看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由馬克思提出的關于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歷史觀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與前提,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會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引導大學生認識新時代國家發展方向,不僅影響到大學生自身成長和人格完善,更關系到人心聚散、國家興亡和民族興衰。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缺乏對國家歷史文化的了解,尤其是近現代史的系統全面了解導致歷史觀念淡薄、歷史責任感缺乏、歷史感缺失,各種原因導致了目前高職學生缺乏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認識和運用,從而導致了他們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多元、民族精神不夠等問題。
(1)長期以來高職的課程設置按照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據,導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主渠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盡管2019年6月《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是這一任務的落實還需一段時間。高職普遍在課程設置上重專業技能,輕人文素養,致使學生在人文傳統教育方面不足,而被賦予崇高歷史使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課時不夠、師資隊伍缺乏、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形式單一、實踐教學缺失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在我們的歷史觀教育問卷調查中不少學生還選擇了“老師上課呆板陳舊,不能激發學習興趣教育內容不完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不明確”等選項來描述歷史觀教育,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面教育的實際效果。
(2)從高職學生個人來看,部分學生歷史觀缺乏系統、全面的歷史觀教育。高職有相當比例的生源是從中職直升而來的,這部分學生盡管在初中時期接受了一定的歷史觀教育,但是初中的教育是以考試為主,學生主要傾向于知識點的記憶,對歷史事件、歷史觀點的反思是少之又少的。由此可見,這些學生歷史觀總體上是處于零散的尚未能形成體系的狀態,學生沒能夠接受系統全面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更談不上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了,因此容易受錯誤觀點的影響,接受錯誤的歷史觀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要求,這是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執行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按照這六方面的要求積極、主動性提高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增加個人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吸引力幫助高職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正確認識、看待歷史,學會分析國內外形勢、自覺抵御各種不良思潮影響。
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歷史觀總體上是零散的處于尚未能形成體系的現狀,并且高職院校沒有開設《近現代史》這門課程,因此要充分利用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教材中與歷史觀相關的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擴展課程設計的思路在適當的專題融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時,可以將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融入教學中,在回顧我們黨成立以來的奮斗歷程中幫助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梳理歷史脈絡,讓學生們感受革命先烈們崇高的理想信念,進而忠于黨的理想,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使命中,對大學生起到價值、思想和政治引領的良好效果。
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單向教學模式,制約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為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優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提出的: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創新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模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改革課堂教學、創新課程設計將課堂教學與主題演講、辯論會、主題實踐活動、講紅色故事、唱紅歌、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部分學生希望學校思政課能結合專題實踐活動開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因此在進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時要注重知行合一,強調實踐,就近運用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歷史遺跡、現代化的工廠企業等各種場所,使學生接受正面直接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以增強學生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
互聯網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并已經全面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創新了人們生活的方式。現階段我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受互聯網的沖擊和影響是前所未有的。誰控制了網絡,誰就掌握主動權。要想在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掌握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主動權,就要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大學生易接受的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搶占互聯網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重要陣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根據網絡形勢發展和相關文件精神必須加快利用多種網絡手段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使教育更富針對性、時效性。當前大學生最為常用的有QQ、微信、微博以及抖音等自媒體,可以作為加強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載體。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組織和發起紀念傳統節日等主題活動,網上“祭拜英烈”“網上重走長征路”等實踐活動;利用抖音以學生喜歡的形式精準推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相關內容;發動政治思想素質過硬的學生在重大節假日、紀念日從學生的視覺談感想和認識,學生影響學生等形式,不斷創新拓展平臺本身的教育工作方式,牢牢占領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教育的網絡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