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瑤
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鳳岡鎮(zhèn)第二小學
由于一些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時,不會對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總是以淺顯瑣碎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導致學生并不會對此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說,這就需要教師來將傳統(tǒng)提問方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通過開放性、趣味性以及時機性的提問藝術來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都采用封閉式的提問模式,也就是說問題具有固定的答案,并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答時一直都在像這一方法進行引導。雖然說,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但是這一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應該注重問題的開放性,為問題設計多個答案,以此來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1]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落花生》這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將文章的內容為學生進行簡單的講解,講解完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例如:大家是否想和花生一樣長在地下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呢?又或者是想和香蕉和石榴一樣高高的掛在樹上受萬人矚目的人呢?由于這一個問題具有較大的范圍,所以說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所以說就會積極地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做花生一樣的人挺好的,雖然說并不是非常的好看但是具有較大的用途;也有的學生認為香蕉石榴也是非常不錯的,當代的人類無論是從內心還是外表都喜歡追求完美。這樣一來,班級中的學生就能夠積極地討論了起來,通過為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思維想象能力,以此來從不同的方向以及角度來對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使學生提高自身的思維想象力。
興趣才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好的教師,并且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無盡的能力,只有學生對課堂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2]所以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時,一定要注意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只有學生認為這一個問題比較有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對其進行探究。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白鵝》這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時,當講解到“白鵝吃飯?zhí)攸c”這一段的教學之時,就可以依據文章的內容為學生提出下述的幾個問題,如:白鵝是怎么進行三眼一板、一絲不茍地完成進食的?這一種吃飯的方法是可以進行改變的嗎?如果說白鵝距離水盆的位置較遠的話,應該怎么辦呢?白鵝吃飯的東西以及順序可以缺少或者打亂嗎?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來展開思考與討論。由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比較有趣的,所以說,當教師將這些問題呈現給學生的時候,大家都能夠積極地進行討論,并且這時教室的氛圍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變得輕松愉快了起來。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趣味性的提問,能夠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的興趣以及熱情,使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時,并不能夠隨時隨地的展開,這樣的話就不能夠達到問題提問所應該形成的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使學生學習的精力以及時間被喪失。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要注意課堂提問的時機性,以此來幫助學生打開自身的心智,完成有價值的思考與探究。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可以說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見到過壁虎這一動物的吧,就算是沒有見過活的,也應該在圖畫中看見過,那么大家是否注意到壁虎是有一天長長的尾巴的。現在有這樣的一只小壁虎,在四處的和其他人借尾巴,那么請問有誰知道這只壁虎的尾巴去了哪里?這只小壁虎都和誰借了尾巴?最終是否借到了呢?那么現在,就來依據文章的內容對這些問題來進行探究。”這樣一來,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出一些具有濃郁故事情節(jié)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問題探究的欲望,學生的心智也會就此開啟,并且融入到閱讀的過程中。
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是存在一定重要的意義的,所以說,教師必須要能夠充分地掌握不同的提問方法,并且依據內容來進行針對性地提問。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并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得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質量以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