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妹
河北省保定市高陽縣教育和體育局教研室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這四個維度構成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其中思維品質是指思考和辨析能力,它具有批判性、靈活性、獨創性、敏捷性等特點。思維在各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了一個人的思維品質。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品質則體現在分析、推理、判斷、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方面。初中教學是高中教學的基礎階段,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到思維品質的特點及其內在聯系,從教學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促進其形成正確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其健康發展,提升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在目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多數教師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不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被動的聽。教師授課方式非常單一,學生不去思考,課堂氣氛沉悶,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應當適應當前課改形勢,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武裝自己的頭腦并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角色,改變現有的滿堂灌的現狀,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精心設計課堂,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獲得并掌握知識進而提升技能,培養其思維方式并促進其思維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促進其今后的長足發展。教師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實物、圖片和簡筆畫進行教學;利用聽錄音、看視頻等多種直觀手段,采用表演、比賽、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情境。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單元時都可以運用情景教學展開各個單元的話題的討論,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活動的作用,既要做到傳授知識,又要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調動其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1.以問題為導向,拓展思維深度。問題引發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提問的手段來組織教學和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優化認知結構。但是不能盲目提問,教師應深入了解教材和學情,針對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樣教學過程就成為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們不斷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們在問題的指引下自然會動腦筋,會分析和思考,會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并拓展其思維深度。
2.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拓寬思維廣度。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時候,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圍繞某一話題,整合與其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這樣學生既能掌握教材上的知識,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體系,又能根據思維導圖去分析和思考,訓練其發散性思維,進而拓寬思維廣度。
3.用想象力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應盡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如在freetalk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樂于討論的話題,讓學生通過大腦的想象與聯想,盡可能多的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既培養了發言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又能啟發其他同學去迅速思考,打開了他們的思維之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猜測單詞、復述部分聽力材料來高度集中其注意力,以此來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再如學習完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復述或續寫,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開發其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發展其創造力,提升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課堂效果會有顯著提升。
4.引導學生學會觸類旁通,培養其橫向思維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其主人翁意識并發揮其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時,也要體現出自己的靈活與機智,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學會知識的遷移,進而培養其橫向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時,我們可以先出示例句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并總結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形式。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現在進行時的結構自己去總結過去進行時的結構形式,重點關注“過去”這個關鍵詞。還可以通過一般將來時引出過去將來時。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形成了橫向思維的能力。
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英語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理論引領去開展課堂教學工作,去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一定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去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