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文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四小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對小學生的數學教育中,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怎樣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生活化體驗中獲得基礎性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和家長對小學教育的注意力不斷加強,小學生上學的年齡越來越小,幼兒園培養時間越來越長,作為小學教師,都明白,在小學數學能力培養中,思維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其中包括對創造性想象思維能力、空間形象思維能力、數學的直覺思維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思維活動來說,既是結果,又是能夠運用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相比較來說,雙方既有一定區別,也有內在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訓練思維和學習基礎知識是同步進行的。因此,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要從小學階段就開始著手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那么,作為老師來說,我們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部門和學校逐漸意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中,都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學習,提升其探究學習能力,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最為強烈,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望,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最佳時期。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形成正確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其要求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維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質量與效率。作為教師,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數學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游戲、兒歌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趣味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在正式上課前,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設計及教學準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使每節課都形象、生動、有趣,同時,增加學生實踐和體驗的環節,使學生能聯系自己所熟悉的實際生活進行推理與總結,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過“數學好玩,玩好數學”。數學游藝活動,就是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愉快和諧的游戲和運動之中。在我們老師的精心策劃與認真組織下,讓每一個孩子踏進數學后如同身臨趣味無窮的游藝園,學生們可以手拿“游藝積分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大闖關,盡情地遨游數學的海洋,體驗思維的碰撞,感受團結的力量,品嘗成功的喜悅。每個年級都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的活動主題與游藝項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比如一年級我們會圍繞“口算”設置了“小貓釣魚”“青蛙跳”等;二年級會以“數字”為主題設置了“快樂套圈圈”“水果大拼盤”等;三年級結合“加、減、乘、除運算”設置了“猜謎語”“掂球跑”等等此類的項目。這些別開生面的游藝活動,我們會以不同層次和多種類別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如小組合作PK,師生同臺競技,親子聯動等,以此把孩子們從有限的數學課堂引領到好玩的數學樂園,參與其中的家長們也會仿佛重返童年時光,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溫馨美好的時刻。
小學教育是一個基礎性啟蒙教育,它往往是最難的,因為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較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想法,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但是小學教育往往又是最關鍵的,因為它是學生思維的形成期,對學生將來知識的學習必將有著巨大影響。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能是簡單的詢問講解,更主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得教師示范,通過不斷的引導、指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但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時間有限,并不能有效的擴展思維,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提問就顯得相當重要。教師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才能有效激發學生思維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點和具體學情,提出難易適度,具有實效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把全班學生的思維激活,讓學生掌握新學習的知識,并且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不斷促進學生對未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小學數學教師要在生本位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策略,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