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紅艷 邢茂德 耿 軍
(1濱州市濱城區市東街道辦事處,山東濱州 256600;2淄博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淄博 255033)
山東是我國的產棉大省,棉花種植面積僅次于新疆、河北居第3位,主要集中在魯北、魯西南和魯西北棉區。魯西南棉區主要以蒜套棉為主,其余棉區主要為春播棉為主。魯北棉區位于山東省北部,涵蓋濱州市、東營市及淄博市和濰坊市的北部,是山東省最大的春播棉區。1993年至今,受棉鈴蟲大暴發的影響,濱州市棉花種植面積開始下降;期間除受抗蟲棉推廣、棉花價格短期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棉花種植面積略有恢復外,總體趨勢表現為為棉花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尤其是近十年來,下降幅度更大。
1.1 比較效益低在棉花收獲費用、棉花整枝費用及噴藥費用、租地費未計算在內的條件下,2019年魯北棉區,小麥-玉米兩季純收益為24795元∕hm2,棉花純收益為15975元∕hm2,兩者相差8820元∕hm2(見表1、表2)。若按承包地來計算,兩者差值更大。很明顯,在一般農田,農民第一選擇會是種植利潤更高的蔬菜和果樹,其次是選擇種植小麥-玉米,最后的選擇為種植棉花,或者在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的農田種植棉花。

表1 2019年棉花種植成本

表2 2019年棉花種植收益
1.2 機械化程度低目前,小麥、玉米種植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用工量在30~45個∕hm2,而山東省棉花在播種、噴藥方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在用工最多的收獲環節仍以手工為主,用工在105個∕hm2左右。因此,在同樣收益條件下,農民不會選擇機械化程度低的棉花種植。
1.3 質量差隨著國內外紡織品市場的發展和紡織機械的不斷更新,國內外高檔棉紡織品產量逐年增大,高檔棉紡織品市場銷售份額越來越大,對皮棉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我國中、高檔棉紡企業要求使用達到或超過“雙30”的棉纖維作為紡織原料,印度、美國等國及新疆等地棉花已達到或超過“雙30”標準,而山東省大部分棉花品種棉纖維未達到“雙30”,造成山東省棉花銷售只能走低端市場,棉花價格低,銷售量日漸萎縮。雖然這一局面正在改變,但需要一定時間。
1.4 種植利潤不斷下降近年來,受國家棉花補貼制度和國際棉花市場的影響,山東省棉花市場收購價在6.0~7.0元∕kg徘徊,棉花收入基本不變,而人工成本在不斷上漲,造成棉花收獲、噴藥等用工不斷上漲,雖然在農業科技人員不斷努力下,用工下降15~30個∕hm2,但是節省的人工費用小于棉花種植總用工成本的增加額,造成棉花種植成本在不斷攀升。而小麥-玉米在這十幾年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人工成本不斷下降,同時,小麥價格在不斷上升,玉米價格穩中略升。二者相較,農民更愿意種植小麥-玉米。
2.1 推廣新品種,增加競爭力近幾年,山東省已審定幾個達到或超過”雙30”的適合輕簡化栽培的棉花品種,以后將陸續審定更多達到或超過”雙30”的高產優質棉花品種,積極推廣這些棉花品種,提升整個濱州市棉花品質,促進濱州市棉花在國內外的競爭力。
2.2 推廣新技術,降低植棉成本近幾年,濱州市積極推廣棉花輕簡化栽培,已基本實現棉花免整枝,減少棉花種植用工,降低棉花種植成本。
2.3 推廣新型種植模式,提高棉農收入濱州市有關部門正在推廣飼草-棉花種植模式,實現1季棉花變為冬春季種植飼草,夏秋季種植棉花的2季種植,在棉花種植的基礎上,多收獲1季飼草,既增加了棉農收入,又滿足了當地畜牧業的飼料需求。
2.4 研制、推廣新型機械積極推廣棉花封壟前使用新型噴霧機,棉花封壟后使用新型植保無人機噴藥技術、逐步實現棉花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噴藥機械化,降低噴藥的勞動強度,減少棉花防治成本。目前,棉花種植成本主要在棉花收獲環節,國內有關部門應聯合農業機械企業成立棉花收獲小型機械研發機構,加快小型棉花收獲機的研發進程,力爭早日解決棉花機械化收獲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棉花種植成本高的問題。
2.5 推廣訂單農業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紡織企業集群,應充分發揮棉花協會、棉花學會的作用,聯合大型棉花紡織企業和棉花種植合作社,實行訂單農業。一方面,能夠讓更多的紡織企業使用山東省本地棉花,促進山東省棉花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山東省省棉花的競爭力,增加本地紡織企業應用本地棉花的積極性,增加了棉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