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芳 鄧 婷
(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32)
多年來,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擁有專門的黨建思政“藝馬當先”平臺,亮點突出,特色鮮明,黨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院不斷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及有意向入黨的大學生搭建扎實的黨識理論基礎平臺,定期組織開展黨課學習,立足黨建思政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兩個領域,構建了藝馬當先“六個一”平臺體系,充分利用黨建網絡平臺,為構建互聯互通、廣泛覆蓋、注重服務的網絡黨建新體系提供了保證,統籌推動了學院大學生思想工作水平的提升。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思政工作所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后續發展,決定對學院大學生思想動態進行抽樣調研,為進一步提高學院思政工作奠定基礎。
調研的形式主要采取日常走訪和問卷抽樣調查,并以問卷調查為主。在調研題型設計上,主要涉及了黨建、團學、社團、宿舍管理、學生就業創業等多方面。本次問卷調查,共在學院學生群體中發放問卷260份,收回251 份,在回收的251 份問卷中,有效問卷241 份。總體來看,本次抽樣基本能夠符合實際,抽樣覆蓋面較大,有一定的代表性[1]。
3.1 黨建思政工作方面
3.1.1 大學生利用新媒體的頻次相對較高,但仍有增長的空間。其中有11.2%的學生幾乎每天都瀏覽思想教育類網站,30.7%的學生表示每月會瀏覽3 ~4次,34.0%的學生表示每周會瀏覽2 ~3次,但仍然有22.4%的學生幾乎不瀏覽。對藝術學院藝馬當先微信公眾號而言,89.6%的學生會瀏覽公眾號,其中72.4%的學生對公眾號表示滿意。以上數據表明,就思政教育而言,新媒體是一個重要的宣教載體,各學院應該努力打造自己的新媒體平臺,擴大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加強陣地建設成果。
3.1.2 大學生入黨意愿仍有提升空間。85.5%的學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仍有近15%的學生表示沒想好,原因是感覺自己還沒有達到入黨的資格,以及認為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認識和理解還不夠深刻。
3.1.3 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宣傳仍需加強。關于學生是否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在總樣本中,有23.3%的學生非常了解,42.3%的學生比較了解,31.1%的學生一般了解,2.9%的學生不太了解。在中共黨員群體中,30.6%的學生非常了解,47.2%的學生比較了解,22.2%的學生一般了解。此外,只有65%的學生表示自己所接觸的教師中,大部分都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這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心入腦仍然不夠,教師通過自我垂范,引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需加強。
3.2 團學工作滿意度方面
3.2.1 班會質量仍需加強。返回的有效問卷中,11%的學生對班會效果不滿意,只有32%的學生表示滿意。此外,37.3%的學生認為開班會做思政工作比較有效果,62.7%的學生認為個人談心做思政工作比較有效果,還有22.4%的學生認為學院部分老師有私心,27.4%的學生表示相對于其他專業老師來說,更愿意聽班主任的教誨,而48.5%的學生不這樣認為。這說明,班主任隊伍建設仍需加強,班主任和學生的粘合度有待提升。
3.2.2 分團委和學生會的工作仍需加強。有14%的學生對學生會的工作表示不滿意,13%的學生對分團委的工作表示不滿意,34.9%的學生認為本院的部分學生干部工作能力不行,11%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校院組織的相關活動。這些數據也反映,學生自我管理的社團組織要增強吸引力,增加工作的滿意度評價。
3.3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在對學院宿舍相關情況調查中,有15.8%的學生認為藝術學院的學生宿舍管理的非常好,40.2%的學生認為比較好,39.4%的學生認為一般,1.7%的學生認為不好,2.1%的學生認為非常不好。盡管近年來學院加強了宿舍管理,在晚歸和衛生檢查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但從數據反映來看,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通過調查發現,還有31.5%的學生認為要對學院宿舍從嚴管理,46.1%的學生認為不需要;96.3%的學生認為自己所處的學生宿舍很安全;在宿舍常見的矛盾處置中,當宿舍發生矛盾時,85.9%的學生不會報告老師;當遇到困難,18.3%的學生不愿意求助于老師。這些數據說明,對大學生宿舍管理的思想認識還需提升,大學生對工作不夠理解的情況還較為普遍,另外,對學院十分關注的宿舍矛盾化解問題,大學生處理矛盾的想法和辦法十分不足,認識錯位,這對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引發的危機敲響了警鐘。
3.4 職業發展方面。對于以后找工作的預期估計問題,通過運用軟件對研究生和本科生、男生和女生之間做了對比,發現男女生在對未來工作的難易程度預期上沒有較大差距,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間有所不同,其中,30.4%的本科生認為工作不難找,慢慢找總會有的;52%的本科生則認為不是這樣;17.6%的本科生不清楚。而47.4%的研究生認為工作不難找,慢慢找總會有的;31%的研究生則不這樣認為;21.6%的研究生不清楚。這個數據反映了近年來,學院學生不就業、慢就業的態度占比較高,就業意識不夠強烈,這也是影響學院就業率的一個突出問題。總樣本中,還有57.9%的學生覺得需要老師督促大家就業,26.7%的學生認為不需要;43.2%的學生表示自己有就業渠道,56.8%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就業渠道;8.3%的學生非常愿意到中西部就業,15.3%的學生表示比較愿意到中西部就業,37.6%的學生表示一般,28.9%的學生不太愿意,8.7%的學生很不愿意,其中不愿意去中西部就業的原因是覺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空間不夠,而且離家較遠。值得肯定的是,學院52.5%的學生有創業的打算,超過一半的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希望獲得學院在創業資金、創業政策扶持、創業平臺支持、創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幫助。這些數據反映,在就業意識培育上學院仍要下功夫;在就業區域選擇上,學院仍要加大中西部地區的就業宣傳力度,避免中心城市扎堆;在創業引導上,需要通過創業教育等帶動就業。
4.1 推動藝馬當先提質提效,搭建思想教育平臺
4.1.1 先鋒班育先鋒。在團內推優基礎上,藝馬先鋒班要努力成為學院學生及班級建設的模范,及時制訂班級活動計劃,集中策劃并組織好相關活動。
4.1.2 學研社建品牌。一是要依托學生會和分團委,不斷充實力量;二是要及時完成分管院級網站、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建設。
4.1.3 文化廣場展風采。努力將周末文化廣場活動文本化、可視化,拍攝一部藝馬當先宣傳片;繼續開展建國70 周年系列活動,并將相關成果植入宿舍文化。
4.1.4 思政網站樹形象。網站建設要努力實現運作規范化,保持網站更新力度,要求學工小組成員積極樹立網絡管理與教育的工作意識。同時,將攝影大賽、廉政文化作品大賽、迎新晚會、迎新籃球賽等傳統學生活動融入主題網站活動建設。
4.1.5 藝馬微信凝人心。一是要利用學院專業特點策劃制作內容,提升能力,實現學校微信公眾號排位不降;二是實現公眾號關注人數突破3000 人。
4.2 細化管理與服務,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4.2.1 加強對重點關注學生的結對幫扶。一是每學期分別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加強對有延期畢業、休學、退學、違紀、心理狀況異常、學業問題、在外住宿、自駕車等情況的學生以及少數民族學生的分類指導和關心幫助;二是在每周的班主任例會上,對九類重點關注學生工作都反復強調和梳理,督促班主任抓嚴、抓緊。三是建立分類臺賬,將幫扶責任、措施落實到人,使其努力完成學業;四是對人員名單進行動態更新更換,確保學生工作情況掌握全面真實[2]。
4.2.2 加強大學生就業工作。一是加強院領導與畢業班班主任的直接聯系,及時掌握畢業生思想動態和就業去向,更好的服務學生就業;二是要進行走訪調研,努力提升常規就業率;三是強化招聘信息的搜集和發布;四是要加強學生就業意識;五是要對二專學子、創業學子、考公務員和考研學生予以分類指導跟蹤,確保及時就業。
4.2.3 加強工作資源整合推動。一是要完善藝術學院上海、廣東、南昌校友名錄,建立常規就業用人單位和近年來優秀用人企業名錄;二是要積極開發資源,推動大學生實習就業、大學生社會實踐等工作邁出新步伐;三是要突出學院思政工作家、校、友同步教育,建立新生班級家長群,突出家校共育功能[3]。
4.3 提升黨員發展質量,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抓好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一是抓好黨員發展手冊的填寫,重視日常服務工作的檢查與督導;二是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從嚴要求,不定期從思想道德等方面進行檢查,要求其在全院學生中爭當表率;三是明確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踐行“五個一”服務工作,凡“五個一”中任何一項為零分者不予發展,總分低于及格線者不予發展;四是除黨校結業考試外,每年開展1 ~2次政治理論閉卷考試和入黨誓詞現場考試,要求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熟知黨的基本知識,牢記入黨誓詞。
高校大學生群體,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中堅力量,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群體。豐富和發展高校學生入黨動機的教育體制,改進教育模式,革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團隊的整體素質和合作意識,優化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教育環境,進而基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歷史發展規律,在深度把握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規律和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研究新時代條件下高校學生黨建創新與發展的策略,形成一套適合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理論教育工作的理論參考,在實際工作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