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20)
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促使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一直以來,石油能源都是工業生產企業中一種重要的燃料,同時石油管道儲運的問題也備受業內及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從目前的石油管道儲運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安全隱患,因此探討石油管道儲運安全事故防范策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石油屬于自然資源且具有不可再生、地域分布廣等顯著性特征,但它在我國經濟與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家十三五規劃期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許多石油儲運管道,這給石油管道儲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由北到南、自西向東的石油儲運管道網。但是,由于我國石油需求及生產地點的不均衡,加之石油儲運管道發展起步較晚的緣由,使得石油儲運管道工程行業依然不夠發達,為了滿足人們對石油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當前還有很多石油儲運管道正處于鋪設狀態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大部分的原油運輸主要依靠的是鐵路及陸路運輸,石油儲運管道與傳統的運輸方式相比有著較多明顯的優勢,具體有三個方面:(1)可以有效減少原油的損耗;(2)明顯降低原油的運輸費用,省去裝、卸等多個環節;(3)可以有效改善原油供應與需求之間的協調性,方便集中管理,特別是對于一些地形條件復雜及環境惡劣的地區更具適應性,使得原油運輸更加安全與可靠。
在石油管道儲運過程中,安全環保是以企業文化為支撐的,但是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在我國大部分的石油管道儲運生產企業中一直推崇的是吃苦耐勞與不怕犧牲的精神,而這樣的理念及意識對石油管道儲運工作人員安全環保意識的提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因此,石油管道運輸企業沒有將安全環保意識放在首要位置上。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員在管道儲運過程中缺乏自律性,對石油管道儲運安全事故缺乏正確的認識,給后續的管道儲運工作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這同時也說明,作為石油管道儲運單位缺乏對員工相關安全教育培訓的工作,給管道儲安全事故的發生帶來了“機會”。
通常情況下,在石油管道儲運過程中最為普遍的管道設施就是長輸管道,這主要是由于長輸管道具有較高的經濟性特點。但是,長輸管道在購買、施工與維護的過程中都是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并且對設計以及質量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在某一環節中出現了質量問題,必將會直接影響石油儲運管道的使用性能,也給石油的儲運帶來較大的風險與隱患。
石油管道不僅是石油儲運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設備,也為石油的批量儲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但是由于大部分的石油管道采用的是鋼制結構,并長時間處于地下,土壤的濕度以及酸堿的變化情況都會給石油管道的表面造成一定的腐蝕。與此同時,石油自身具備高腐蝕性的特點,管道內硫元素與氫元素超標的現象十分常見,因此造成了石油管道設施的腐蝕,給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
石油除了具有易燃易爆、高腐蝕性的特征之外,還具有易揮發的特點,這也是石油管道儲運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石油易揮發性的特征必然會導致石油在儲運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損耗,而揮發之后的石油氣體會凝結于空氣中,一旦其濃度達到一定值之后將十分容易引發爆炸事故,除了造成人員的傷亡之外,還會給石油管道儲運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此可以說明,石油的損耗問題對人類有著巨大的威脅性,應當引起相關單位的高度重視。
從世界范疇的角度來分析,石油資源的使用價值是極高的,所以,在石油儲運管道途徑區域的鋪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盜油的現象,如打孔行為。尤其在一些治安環境較差的區域內,這樣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而我國雖然對盜油案件的關注度較高,但依然缺乏相應的應對策略,造成大量的原油發生泄漏,不僅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石油行業的發展。
在石油管道儲運企業,要想促進工作人員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注重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石油管道儲運工作效率和質量。比如可以將一些已經發生的危險事件通過會議的形式進行講解與宣傳,促使工作人員積極主動地了解安全環保與石油儲運管道之間的關系,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3]。亦或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制定出針對性的策略與解決辦法,鼓勵工作人員之間進行研究與討論,讓老員工向新員工傳授工作經驗,在具體的管道儲運過程中一切以安全為原則,促進安全環保意識的提升。
石油管理儲運作為石油管道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在購買石油管道設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檢查即將采購設備的合格證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并仔細查看設備的外觀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以及是否滿足儲運的基本要求,同時,在設備進入企業之前還應對其進行二次檢查,核對設備的合格證書及相關文件是否符合設備的實際情況。儲運管道設施質量識別如圖1所示。

圖1 儲運管道設施質量識別流程圖
通過以上對管道腐蝕問題的分析可以發現,石油管道的腐蝕問題是不容忽視的[4]。所以,相關人員應當從預防與控制兩個方面共同出發來提升管道的防腐能力,降低石油管道的腐蝕速度。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對管道的應力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對管材的選取尤其對長輸管道的選取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其管材中的H和S值也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為了更好地降低石油儲運管道的腐蝕性,還應選用先進的防腐技術及涂料將其涂抹于管道的表層,比如說常見的雙層、三層的聚乙烯以及聚氨酯瀝青等都能有效降低石油儲運管道的防腐速度,也可以抵制土壤的濕度及酸堿的變化情況,延長石油儲運管道的使用周期。
在具體的石油管道儲運過程中,還需要定期對其進行必要的檢查與維護,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避免石油損耗問題的產生,而對已經出現的石油揮發問題要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及技術措施,提升石油管道的密閉性,做好管道儲運的維保工作,降低石油的揮發值。特別是對其中已經鋪設完成的電力線路更要做好相關的保護工作,避免由于短路火花造成安全事故發生。
作為石油管道監管單位,必須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以防原油被盜現象,減少原油被盜現象對整個管道安全管理及經濟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5]。石油管道企業也應積極營造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結合實際情況與監管部門合作,降低盜油幾率。除此之外,石油管道企業還應引入先進的儲運技術來應對石油泄漏、揮發等問題,并提醒相關工作人員做好防護措施,這也是減少原油被盜的常規策略,進而降低石油管道企業經濟損失,維護國家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
綜上所述,石油資源不僅是我國經濟與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更是與工業生產企業的正常運作息息相關。多少年來,石油管道儲運工作備受業內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為此,只有加強對儲運管道的安全性分析,明確基本的安全要求,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保障石油儲運工作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