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據可統計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氫能行業的相關投資就超過了1000億元,而2018全年為850億人民幣。
原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發表文章表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文中,萬鋼指出純電動汽車存在現實短板,建議及時將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
經過多年的技術進步以及市場檢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對于技術路徑的選擇不再孤注一擲。純電與混電都收獲了各自的市場、三元鋰電與磷酸鐵鋰也都在技術的優化以及市場的選擇中彼此平衡。因此,作為行業普遍認為的“終極能源”氫能源,產業與資本當然不會輕易斷言誰是未來的主流。
濰柴動力(000338.SZ)——“豪”買入場
純電動汽車更適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車等領域,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可能更適用于長途、大型、商用車等領域。而這一領域正是濰柴的專長所在。
為了做強產業鏈,2018年底濰柴動力通過全資子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認購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19.9%股份完成交割,正式成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
與多數缺乏核心技術但卻意欲布局氫能源行業的公司一樣,濰柴動力先后與弗爾賽、德國博世及英國錫里斯動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從國內外引進相關技術。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濰柴通過“購買門票”的方式,正式入場氫行業。建立起“單電池- 電堆- 系統- 整車”的完整產業鏈。
在電動化投資浪潮中,安徽的一系列成就引人矚目。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 年)的通知》,其對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又一次良機可謂“勢在必得”。
濰柴動力已經占據了天時地利。
富瑞特裝(300228.SZ)——聚焦LNG業務
公司是LNG行業的龍頭企業,因此在供氫系統和加氫站設備方面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礎。
然而在2018年6月,富瑞特裝將其持有的氫能裝備的全部56%股權出售給新云科技。氫能裝備以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和加氫站設備為主,開拓了包括氫氣制備·加氫站建設、FCV供氧系統研發多塊氫能業務,已有商業化運營的成功項目。
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富瑞特裝表示,氫能業務短期內難以為公司創造效益,且行業產能難以立即釋放。因此仍將聚焦LNG 的業務。
但富瑞特裝同時表示,未來將在深冷業務板塊進行超低溫絕熱液氫氣瓶的研發制造業務,并通過投資參股東風特汽(十堰)專用車有限公司等企業進入新能源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由此可見,公司對于氫能產業的發展仍留有余地。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加氫站已有61座,全球432座。去年的這一組數字分別為:54座、369座。目前由于日加氫量較小,因此綜合成本較高,盈利是個問題。
美錦能源(000723.SZ)——押注氫燃料
翻看美錦能源的主營業務,焦化與煤炭仍貢獻了超過90% 的營收。而近年來,美錦能源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切入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其市值也曾一度暴漲至880 億元。
根據其半年報顯示,2020上半年,美錦能源實現營收52.45億元,同比下降32.16% ;歸母凈利潤6404.58萬元,同比下降89.73%。
盡管如此,報告期內,美錦能源依然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66億元用于產能升級置換。公司表示募投項目圍繞主營展開,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同時煤炭加工工業產生大量的工業副產氫,募投項目將加強公司氫能源板塊業務與焦化主業的協同效應。
美錦能源正在押注氫能源。
億華通(688339.SH)——綁定下游大客戶
7月17日,孚能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標志著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誕生。20多天后,億華通成功登陸科創板,則意味著科創板氫燃料電池第一股誕生。
兩家企業的相繼上市也是新能源電池技術路徑的發展縮影。
與孚能科技相似,億華通同樣綁定了汽車巨頭——豐田。2018-2020年之間,億華通與豐田的交往日益密切,并最終成立了合資公司。2020年6月5日下午,豐田與億華通、一汽、東風、廣汽、北汽在京正式簽署合營合同,共同成立了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目前,億華通五大客戶分別為宇通客車、北汽福田、中通客車、申龍客車、中植汽車。
大洋電機(002249.SZ)——由電到氫
大洋電機的成長是一部由電到氫的跨界轉型大戲。
2009年,大洋電機就逐漸從傳統家電向電動車動力總成業務轉型,并通過一系列收購設立而成的廣東大洋電機新能源公司在電動車產業爆發中盡享紅利。
然而隨著純電動新能源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頭部集中度越來越高。2017年開始,大洋電機的盈利狀況就不斷惡化,對于氫能的布局也是大洋電機轉型需求的體現。
從2016年開始,大洋電機通過直接增資、認購可轉債、投建氫能源產業園、組建合資公司、簽訂產銷協議等多種方式,在氫能源領域規劃項目金額累計投資超過60億。
雪人股份(002639.SZ)——主營業務輸血搭建氫能全產業鏈
經歷了2017年的巨虧,2018、2019年雪人股份的財務數據有所回暖。
頭頂“國內第一家覆蓋氫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光環,雪人股份自2016年起通過一系列國際并購、控股或者參股,引進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國際先進技術,上游掌握“水電解制氫+加氫站+氫液化技術”,下游覆蓋“燃料電池+空氣供給系統+氫循環泵”。
目前,雪人股份已與國家電投等央企建立氫能產業合作伙伴關系,與清華大學氫能與燃料電池團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公司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等產品已與宇通客車、金龍集團、濰柴動力、江蘇清能動力、武漢泰歌汽車等整車企業展開合作,向國電投、上燃動力、州弗爾賽等相關燃料電池發動機企業提供樣機并簽訂銷售合同。
在近期回復投資者體溫中,雪人股份表示,公司在氫能源產業布局比較完整,近幾年在氫能行業也有一定的投資規模,但氫能產業畢竟剛剛起步,仍處發展初期。雖然公司在氫能行業中占據比較重要的市場地位,但相較于公司在制冰及壓縮機(組)領域的主業,氫能板塊在公司總收入中所占比重較低。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氫能板塊的產能將會逐步釋放。
在方興未艾的新市場,靠主營業務輸血氫能,雪人股份等待行業風口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