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鵬
今年,新基建概念備受市場關注,作為新基建板塊之一的IDC與鋼企的聯合更是成為了潮流,多少投資者期盼著有下一個“寶鋼+寶信軟件”。
于是,始于4年前的沙鋼股份(002075.SZ)與IDC巨頭Globalswitch的并購案再次吸引了眾多目光。
沙鋼股份的主要業務為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的優特鋼生產與銷售。2017年,沙鋼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沈文榮控股的子公司重整東北特鋼時,沈文榮曾承諾5年內解決東北特鋼與沙鋼股份的同業競爭問題。
市場上便形成一種猜想,即并購后Globalswitch的業務將會作為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而原有的特鋼業務被置出。
這場曠日持久的重組戰近期迎來了新消息,不過樁樁件件的指向都是沙鋼股份傾向于回歸主業,“寶鋼+寶信”的組合可能不會在A股重現。
歷經4年沙鋼重組迎新變數
2016年9月,沙鋼股份停牌,半年多以后,重組方案浮出水面。沙鋼股份準備收購蘇州卿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卿峰)100%股權和德利迅達88%的股權。
但由于交易規模大,交易對方數量眾多,經反復論證之后,2018年11月,新的重組方案改為僅收購蘇州卿峰100%股權。
蘇州卿峰的核心資產是GlobalSwitch(簡稱GS)的51%股權。蘇州卿峰的最大股東是沙鋼股份的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平安、安信信托、中航信托等資本也在其中。GS的其他股權陸續被沙鋼集團收購,2019年8月31日,沙鋼集團取得GS的控制權,開始并表。
GS成立于1998年,是歐洲和亞太地區領先的數據中心業主、運營商和開發商,在歐洲和亞太地區擁有并經營13個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均位于國際一線城市,包括倫敦、巴黎、馬德里、新加坡、香港等多個城市。
GS的業務模式為向租戶提供一個網絡密集、靈活的技術空間以放置其IT設施,自身并不擁有相關的IT設備和網絡設備。所以GS的主要資產是存放租戶IT的機房等基礎設施,主要利潤來源自然是租金。
一線城市、老牌數據中心、租金為生、70%的毛利率,這些特點無一不撩撥著投資者的神經,然而4年過去了,并購遲遲沒有落地。
2020年9月21日,副董事長、總經理聶蔚辭職,彼時距聶蔚上任總經理尚不足半年。從其教育經歷和工作經歷來看,相較于鋼鐵業務,聶蔚更擅長投資。新任總經理是沙鋼的老將蔣建平,蔣建平的重新掌舵被外界解讀為沙鋼更傾向于聚焦主業。
10月9日,沙鋼股份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受讓了上海道璧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道璧)持有的蘇州卿峰3.68%股權(對應8億元出資額),本次轉讓完成后,上海道璧不再持有蘇州卿峰股權;天津佳源科盛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受讓了秦漢新城萬方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秦漢萬方)持有的蘇州卿峰4.37%股權(對應9.51億元出資額),本次轉讓完成后,秦漢萬方不再持有蘇州卿峰股權。
轉讓完成后,沙鋼集團合計持有蘇州卿峰34.15%的股權。
蘇州卿峰看似尋常的股東變動或許有一些不尋常。事實上,上海道璧實控人是張家港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而張家港是沙鋼的大本營。放棄股權的另一家秦漢萬方的實控人是平安保險。
擅長投資的總經理下馬加上兩家背景極為強大的公司不約而同放棄了蘇州卿峰的股權,這很難讓人對成功重組有信心。
沙鋼方面的回應一直都是正在積極推動,會盡快完成對交易標的的審計、評估和補充盡調工作。同時,沙鋼集團方面也透露出推動GS港股上市的風聲,IPO和被并購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鋼廠為何轉型IDC
鋼廠轉型,多多少少有被動的成分在。鋼鐵行業的景氣度自2011年開始走下坡路,2015年跌至谷底。自供給側改革開始后,落后產能出清,2016—2018年,活下來的鋼鐵企業盈利開始恢復,資本結構也趨于健康。
不過政策方面的傾向一直是嚴禁新增鋼鐵產能,這讓鋼鐵企業的盈利只能寄希望于價格和成本之差。換句話說,控制成本就是提高競爭力,至于產品升級差異化競爭,是下一個階段出現的局面。
另一方面,工信部《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間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由之前34%左右提高到60%。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也指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前十大企業產能集中度將達60%-70%,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鋼鐵企業前十的產業集中度僅為36.8%。
未來幾年,鋼鐵行業的主流趨勢仍然是兼并重組,行業集中度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頭部企業規模化、生產規范化管理,成本更容易被壓降,體量相對小的鋼企的利潤空間也會進一步收窄。
身處資本市場,總要滿足投資者對于成長性的期待。鋼鐵企業要么做大魚,要么轉型。而轉型,為何是IDC ?
這其中有IDC行業的市場空間巨大的原因,也有“寶鋼+ 寶信”的示范效應,還有的是鋼廠資產與IDC資產的契合。
作為新基建代表的IDC,其本質是數字時代的地產行業,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廠房。而因環保壓力大、與城市功能不符等原因,位于城市的鋼企搬遷的搬遷,關停的關停,留下了核心城市閑置土地、廠房等資源。關停或者搬遷后的鋼鐵企業有房有地有電力消耗配額,正好可以滿足需求。
再加上前有“寶鋼+寶信”的成功典范,杭鋼、首鋼等企業轉型IDC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反觀沙鋼介入GS的時機,似乎拯救可憐的業績的目的性更強。
在看上IDC業務之前,2015年6月,沙鋼公告擬并購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資產以拯救業績,不過最終失敗了。與GS方面的聯合因GS希望開拓亞太市場以及估值不錯順利提上日程。
GS也做出了業績承諾:2017、2018、2019和2020年GS實現的核心凈利潤(即未涵蓋GS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增值收益、匯兌損益及其他非經常性損益)分別不低于1.6億英鎊、2.1億英鎊、2.7億英鎊和3.4億英鎊(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6%),且不低于本次交易中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中列明的GS相對應的預測凈利潤數額。
如果重組完成,將對提振低谷中沙鋼股份的業績有著莫大的幫助。正如上文所言,沙鋼股份也在2015年陷入虧損,扣非后虧損的6800萬元。
沒想到的是,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整個鋼鐵行業困境反轉。2016—2018年沙鋼股份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節節攀升。
重組事項卻遲遲沒有進展,沙鋼和IDC的姻緣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手握IDC資產沙鋼下一步怎么走?
GS的控制權在沙鋼集團的手中。為了收購GS,沙鋼集團前后付出了超過500億元的代價。自身債務也迅速膨脹,尤其是有息債務規模,從2017年末的366億元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733億元,增長了一倍。同期,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收入、利潤水平都沒有出現如此快速的增長。
在今年3月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沙鋼方稱與國內的一些城市進行了洽談,都明確表示在土地、能耗、稅收上給予支持和優惠。
今年6月,新聞報道稱,沙鋼集團與國家信息中心實控的國信中數將以50億元共同設立上海沙鋼國信大數據母基金(一期),此外沙鋼集團擬以300億元設立大數據產業資本平臺公司上海錦寰基金投資管理公司。
同時,本次成立的錦寰科技,后續將取得工信部頒布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牌照,并作為沙鋼集團在中國大陸的大數據運營平臺為沙鋼集團及其他第三方在中國大陸的大數據項目提供運營服務。
錦寰科技的成立被認為是沙鋼正式開啟國內數字化轉型進程的標志。不過,后續進展尚未有公開信息。
收購來的GS,沙鋼集團并未插手日常經營,只是派駐了幾個非執行董事。就目前來看,沙鋼集團雖然控股GS,卻更像個財務投資者,1+1>2的并購效應尚未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