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星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真實性。媒體工作者通過借助新媒體技術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非物質文化傳承和發揚過程進行實地記錄、拍攝。同時,媒體工作人員還可以將拍攝的錄音或者影像上傳至電腦,使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進行反復和轉載。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使非物資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更具真實性和客觀性。
2.超文本性。由于新媒體具有超文本性的特點,因此人們在閱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新聞、信息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表現方式選擇自己所需要內容。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具體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通過不同的傳承方式既可以讓人們欣賞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原始的形態,而且有利于人們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象。[1]
3.海量內容。在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平臺也越來越多樣化。因其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信息快、儲存能力強等特點,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揚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人們通過手機、電腦、網絡等平臺,不僅有利于呈現大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而且有效降低了信息儲存的成本。
4.娛樂功能。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也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發揮新媒體技術娛樂功能的情況下,為了吸引更多人主動參與到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中,可以采取兩種手段:一方面將非物質文化傳承內容與動漫、影視作品相結合;另一方面豐富完善宣傳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進程,才能有效促進我國文化事業不斷取得進步。
1.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傳承工作效率。新媒體時代,人們物質生活得到顯著提高的同時,不同媒體形態受眾的精神生活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傳承單位和傳承人需要充分發揮社交平臺的作用。手機、電腦、網絡等平臺的出現給人們視聽覺感官帶來了強大的沖擊,要想使人們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就能欣賞和體驗到最原始、最真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相關的各大門戶網站首先要采用三維、虛擬現實等技術以圖文影音的表現形式將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呈現在廣大人們群眾的眼前;然后,不斷優化升級網絡信息檢索以及分類瀏覽等功能,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在不受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獲取更多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內容;最后,相比傳統傳播媒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無疑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渠道,因此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有正確解讀的同時,還要利用網絡向他人傳播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第二,加大投資力度創新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人們對非物質文化有近距離的接觸,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而且有利于激發其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
2.要“凸顯”的高度,豐富新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轉化成效。盡管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傳承和發揚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我國非物質遺產傳承呈現出式微狀態,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最根本原因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態與新媒體時代發展相脫節。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非物質文化傳承和保護機構必須要有效解決非物質文化在數據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傳承和保護問題。要想實現新媒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結合,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借助新媒體技術激活和創新傳統非物質文化技藝。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我們要利用網絡檢索以及分類瀏覽功能準確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數據信息,其次,借助分析、呈現與決策工具,找到不同數據之間的聯系,找到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激活和創新傳統技藝的可能性;再次,結合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用當代化的設計理念以及語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藝術元素進行有機加工和處理。
3.新媒體時代“非遺”的研究和推動。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帶來了機遇,也是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機遇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方面創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呈現方式,另一方面豐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內容;挑戰表現在不斷侵蝕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空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盡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呈現方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這些先進技術卻無法實現非物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這一問題,就必須要通過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考察和學術研究,從而使人們真正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原始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普遍存在著無法深入核心部位的問題,導致人們無法準確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價值。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非物質文化異常的藝術形式、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尤其要重點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符號表現、審美訴求以及文化意義等;其次,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在邏輯以及價值功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不僅有利于探究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因,而且有利于推動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要想將新媒體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結合,既是創新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的根本保證。因此,為了有效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傳承單位和個人就必須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