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萍
河北省雄縣教師發展中心
幼兒園階段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對于生活的認知也是較為淺顯的。在這些幼兒的心里,游戲和玩耍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幼師在進行幼兒教學時也必須認識到美術教學的此種發展規律,遵循幼兒的整個學習特點。將游戲教學與美術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邊玩邊學過程中感悟到美術學習的整個意義,由此提高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1]
例如在教學《我的小手》這一美術活動時,幼師在課堂上就可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對整個課程進行導入:“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畫還能算,天天干活不說話。請問同學們,這是人的哪一個部分呢?”在聽到謎語之后,幼兒的學習興致也是較高的。他們仔細瞧了瞧自己的四肢,思考了一會兒,大聲的回答說:“手”。在謎語猜出之后,幼師可帶領幼兒一同伸出自己的雙手。讓幼兒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說一說自己雙手的特點。接著幼師繼續以游戲模式進行本節課程的開展,在課堂上引入了“小手變變變”的游戲。組織幼兒用手擺出各類各式的造型,讓其他幼兒猜測這些造型分別是什么。幼兒會在動手合作過程中品味到美術課堂的樂趣,而他們也對自己的手產生了更為深入地理解。幼師接著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繪畫,讓幼兒用勾線筆沿著手的邊緣進行勾畫。使幼兒適當的添加一些其他的美學元素,讓幼兒在添加玩耍過程中品味到美術課堂的學習樂趣。在此次活動進行過程中,幼師借用游戲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結合模式為幼兒提供了更好的繪畫發展體驗,整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也由此得到了保障。
觀察能力是幼兒感受自然、了解社會的一項基礎能力,它對于幼兒的整個未來發展來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開展相關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時,幼師也應該認識到該階段幼兒的學習心理。[2]充分尊重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周圍事物。讓幼兒養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觀察生活的細節部分。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盤子》這一課程時,幼師首先可以要求幼兒運用不同的線條去裝飾自己的盤子。過后在幼兒都完成盤子裝飾之后,幼師可在課堂上挑選兩名幼兒,讓幼兒分別展示自己的盤子。幼師可組織講臺下的幼兒對這兩位幼兒的盤子進行觀察,引導幼兒發現裝飾盤子的美,由此去激發幼兒的整個學習興趣。在這一活動進行完畢之后,幼師可繼續引導幼兒做出深入。給幼兒展示一系列優秀的線描作品,讓幼兒仔細觀察這些線描作品的具體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同線條表現的整體藝術。幼師順勢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夠了解這些線描畫中的線條有哪些不同點嗎?線條的直線、彎線、波浪線都有著怎樣的表達特點呢?”幼兒會在逐漸觀察線條過程中進行本節課堂知識的重構,他們也對線條畫產生了基本的了解。又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藝術》這一課程時,幼師則應該組織一次春游活動。帶領幼兒在校園里進行游玩,讓幼兒仔細觀察校園的美,并將自己的觀察結果以一幅畫作的模式展示出來。幼兒會在觀察過程中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精彩、校園環境建設的美麗,幼兒的繪畫內容會展示出自己的觀察結果。這樣的觀察教學模式增強了幼兒對于美術知識的認知,它更提高了幼兒園美術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
幼師是美術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他們更是幼兒在美術課堂上最為信賴的人物。幼師應重視自身的引導者作用,通過精心指導幼兒提高美術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不同顏色的花》這一課程時,為了保證整個美術活動的進行,幼師就應該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在上課剛開始的時候,幼師可以先向幼兒展示一組泥工大家制作的泥工作品。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模式,讓幼兒對這些泥工作品進行整體觀察。營造一個較為活躍的美術課堂教學氣氛,把幼兒的學習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課堂上。之后幼師再接著提出幾個問題:“你們認為這些泥工作品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這些花朵都是一樣的嗎?它們分別有著怎樣的不同?”為了保證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夠抓緊時間制作出泥工作品,幼師可適當總結內容:每朵花的形狀特點都是一樣的,它們都由花、根部、葉子、花朵構成。但是不同花朵又有著它們的不同性,有的花莖是直的,有的葉是尖的。花朵的花瓣大多是不一樣的,它們有圓有方,整個形狀也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在幼師梳理完這些基本知識點之后,幼兒也能夠逐漸弄懂這些基礎知識了。接著幼師可以要求幼兒應用橡皮泥自主制作花朵,并將自己的制作結果展示出來。加強班級幼兒的共同操作,通過評價活動讓幼兒認清自己。幼師應確保整個美術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幫助幼兒將自己所要表達的事物展示出來。深入幼兒的內心世界,及時鼓勵幼兒解決以往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問題。借用引導模式發展幼兒的整個美術能力,確保美術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
美術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需要幼師對整個美術教學活動進行及時調整,提高幼兒的整體審美能力。幼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需抓緊游戲教學、仔細觀察、適當指導等教學方案,以幼兒園階段幼兒的學習心理作為切入要點,設計出能夠符合幼兒發展的科學教學策略。注重因材施教教學模式,按照幼兒學習能力的不同對其作出合適的發展評價。提高美術課程教學針對性,由此保證幼兒園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