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佳
遂寧市洋渡實驗學校
小學語文教師在正式開始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前要清楚的知道,群文閱讀教學有四個必須重點把握的關鍵詞,分別為:“議題”、“多文本”、“集體建構”、“達成共識”。我們下面就由這四個關鍵詞入手,試著去弄清楚群文閱讀的基本概念。
1.議題。我們或許可以結合所要進行的群文閱讀教學來對其進行理解,“議題”就是整個群文閱讀教學進行所需圍繞的議論話題。其意義在于,教師將多篇文本按相關規則進行聚集,以多篇文本為整體來凝練課堂教學所需要圍繞的重心,使群文閱讀教學的進行能有一個明確的主旨思想來予以引導。
2.多文本?!岸辔谋尽笔侨何拈喿x的顯著特征,也是群文閱讀的構成要件。教師務必要根據教學目標并結合教學議題,來將多篇文章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方式進行組合,用于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多文本”的來源也應該是多元的,應在充分運用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書籍進行選擇性采用,以“教材+課外書”的方式來形成群文閱讀教學所需的“多文本”。
3.集體構建。群文閱讀教學進行的過程就是一個“集體構建”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施以必要的群文閱讀引導,使閱讀教學能夠逐漸由“知識單向傳輸型”轉變為“師生互動型”,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努力來實現群文閱讀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令教師能夠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差異化特征予以認可和理解,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基本達成“共識”。
4.達成共識。當然,教師和學生“達成共識”并不意味著某一問題有了“標準答案”或“唯一解答”,而是意味著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教師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特征來構建起來的參考答案,既是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性約束,也是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解放。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可以看作是普通閱讀教學的進階版,其具有群文整合的顯著特征,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完成集體構建,在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方法指導、閱讀量增加等方面體現出了相應的價值。
1.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興趣。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特征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為“多文本”,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中引入多篇文本來讓學生進行閱讀。二是,群文閱讀的特點為“學生主動性發揮”,教師會根據相關“議題”來為學生準備進行閱讀的“多文本”,引導學生去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性發掘,通過集體構建的進行而達成相互之間及與教師之間的共識,幫助學生獲得閱讀積極性的最大化激發,促使學生由“課內閱讀”來進一步帶動“課外閱讀”,從根本上來讓閱讀量得以增加。三是,群文閱讀教學扎根于教材,發展于課外書籍,能夠讓教學任務得以更為輕松地完成,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閱讀學習,使學生在整本閱讀的進行中獲得閱讀量的有效增加。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就是“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隨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持續推進,學生的主體性將會得以更為充分地發揮,在主動構建中去對課堂教學中的多文本進行更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由課堂閱讀量的增加而獲得閱讀興趣的有效培養,又由閱讀興趣的成功培養而獲得課外閱讀量的不斷增加。
2.掌握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案咝У拈喿x策略,良好的閱讀能力”,既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所追求的重點,也是其所體現出來的價值。一是,群文閱讀的多文本特性,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閱讀文本,學生能夠以文本為載體來更好地進行瀏覽和略讀,在快速閱讀中深入文本去對有效信息進行抓取,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二是,群文閱讀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更好地培養,教師通過多文本來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策略,讓學生在共同點把握、不同點比較、存疑點判斷、類似點整合的過程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三是,群文閱讀能夠帶給學生更為真實的閱讀材料,對教材中的碎片化知識形成有效補充,讓教材中經過刪改、節選、重組、簡化的文本得以變得更為連續,以此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在不經意間提高。
3.強化語用,促進表達。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需要對“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大特點進行兼顧,促使“人文性”與“工具性”得以更好地統一,二者需要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此時,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價值就在于,能夠更好地將閱讀、口語交際、書面表達等多部分內容整合到一起,由原本的“單一性閱讀”逐漸發展為“基于群文閱讀的讀寫結合”,讓學生能在多文本的閱讀中通過比對來更為主動地發現相應寫作特點,并順勢習得寫作的具體方法,使學生的語用獲得進一步強化,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的相關要義。
隨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原本略顯頹勢的閱讀教學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文本具有更為豐富的思維引導效用,將多種閱讀方式和體驗更為自然地融為一體,使學生能夠在復雜的情景中獲得更好的閱讀感受,在一系列文學表達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最終,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賦予學生更強的綜合思維能力,促使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足夠好的精神發育與語言發展,為未來繪制一副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