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芳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六都中心小學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課堂教學從低效走向高效是必然趨勢。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積極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讓學生能夠自主全面發展是重要目標之一。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對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學科深入學習的重要載體,在小學階段乃至學生的終身發展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組織有效的提問,課堂上做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氛圍環境和做好引導,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奠定基礎。
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中設置有趣的問題已經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手段。有趣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受到廣大學生認可和喜愛。課堂中的問題要有拋磚引玉的功能,要有水準,有內涵,不是隨性提問,更不是枯燥性提問。教師精心設計有趣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活化語文課堂,另外一方面也有襯托的作用。如《曹沖稱象》是小學語文課本中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在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如何去給大象稱重,有的學生會說可以將大象放置于稱重計上,依靠現代文明的產物去解決這個難題,也有些同學會說可以將大象用吊機吊起來,然后再吊起同樣重量的石子,然后稱石子多重就可以了。這也類似于曹沖稱象。在學生提出種多的解決方案中,教師可以繼續深入問題,如若我們穿越到過去,沒有稱重計,那又該如何稱出大象多重呢?這時候也許會有同學會說可以將大象解剖,然后一點一點稱重,這種方式比較殘忍,教師可以緊接提出不允許傷害大象,學生這個時候可能會感覺到有些困難。教師這個時候可以拋出課文,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老師所需要的答案,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就會十分投入。這種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會在這樣得課堂中腦洞大開。
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得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將教學重點放置于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得養成,而不是將教學的重點放置于如何讓學生記憶更多的古詩,認識更多的字。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語文充滿學習的欲望,學生的積累量和閱讀量乃至學習思維都會得到質的提升。在啟蒙階段,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是發散的,是天馬行空的,這種思維正是教師所應當保護的思維,這種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做出更多的解釋?,F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插畫,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利用插畫進行進一步的指導。在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這個文章后面有一道有趣的填空題:雪白雪白的(),一開始學生知識將關注點放置于學過的棉花中,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雪白雪白的東西,如雪花、教室的墻壁等等,這些場景都是雪白色的,還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教師要讓學生善于發現,將眼光跳出課本。再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從兩端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進法”,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繪圖的方法,并用課件呈現兩種開鑿方法,讓學生不僅了解到隧道的開鑿的方法,更加領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有效的投入,這正是高效課堂追求的體現。
小學生是非常純碎的,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關懷學生是能深深感受到的。在過去,教師總是對學生擺著一副冷酷的面孔,這讓學生對教師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身應當是有愛的,有包容心的,面對同學們的錯誤要給與更多的包容。筆者認為教師如果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一群孩子,那么這群孩子必然會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語文課堂。筆者在交流中發現學生之所以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幼兒教育階段到小學教育這個跨度階段,孩子們感受不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學生在課堂中感覺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別。幼兒教育基本上沒有涉及到有關教材,更多的是口述和細化的講解,但是在小學階段,教師更多的是依賴于教材,讓學生通過多說、多練、多寫等方式去不斷認識新的知識。筆者建議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用真摯的情感去獲得學生的信任,在學生面對難題的時候教師第一思想是幫助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批評學生或者是告訴學生標準答案。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之中獲得答案才能逐步提高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勇敢的探索、大膽的實踐、與學生共同交流和合作,筆者相信這樣的語文課堂必然能成為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