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晶,尹蔚東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當今社會不斷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農村和城市、工作與生活、內心歸屬的關系。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甚至冷漠,由此體驗式經濟應運而生,“親近自然”“懷舊故鄉”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理念。鄉村由此成為人們心靈的故鄉,精神上的歸屬。應該從建筑和環境,裝飾和文化的角度來充分考慮和設計。具體而言,在鄉村旅游的農家樂空間設計中,應充分考慮能夠激發人們“鄉愁”情緒的要素:通過傳統的建筑結構形式和裝飾材料表達視覺感受;通過與鄉村自然風光融合,記憶的隱喻體現了文化特征;通過完整的配套體系和樸實的實用之美展現鄉土氣息。
頂佛寺村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兼具旅游服務功能和生活配套功能,傳統文化應當作為一種標識,因以傳統文化喚醒人們的記憶點,作為一種精神寄托,引起共鳴。以頂佛寺村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出發點,分析當地文化,創造新的連接性,以解決當前問題為核心,希望通過環境設計中的鄉愁理念與實踐,復蘇人們對于自己心中那片土地的記憶,并帶給人們一種回歸原本生活方式的體驗。打造一個以餐飲、酒店、休閑娛樂、戶外活動為核心,注重游客體驗感為重點的農家樂綜合體。
利用城市近郊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生態環境,打造一個能得到情感表達追憶時光的,有特色的農家樂室內外環境,設計會吸引大量的人群,并使其身心得到儲蓄與釋放。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農家風味,使鄉村旅游更加有前景。
因“地”制宜、自然優先,一般而言,在具有坡度的地形上建筑物的總體布局大多平行于等高線,或垂直等高線呈階梯線性形狀,更平坦的斜坡有更多自由布局。合理利用點、線、面等設計手法可以很好地匹配地形。
農家樂庭院的建設注重景觀和氣候的利用;總體布局有序發展;最簡單的農家樂建筑規劃由以下4種類型的建筑組合形式:“一”型、“L”型、“U”型、“口”型等,這些原型現在都可以在大多數農家樂中找到。有些農家樂在設計上只注意“圍合”,并在建筑物建成后添加一圈墻。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庭院。實際上,這是一個膚淺的理解。
(1)建筑與地域(技術藝術)。例如,在平面布局規劃中,繼續構建塊的向內組織關系,重新審視建筑物邊界,繼續并加強平臺上建筑物基礎之間的關系,重新組織村莊紋理、小組空間、建筑形式、橋臺、行車道、小溪和田園的聯系。
(2)建筑與文化(民風記憶),空間設計上要有文化線索和場景再現。就像西方繼續保留壁爐的傳統設計一樣,在中國傳統的生活場景中,有很多地方都帶有中國烙印。例如,傾斜的屋頂,可以自由接近大自然和田野,并享受陽光下植物和樹木的新鮮氣味的體驗。
(3)建筑與鄉土(生態質樸)。“鄉土”是指家鄉的土地,也代指故鄉,建筑與鄉土則是要求建立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體系,簡而言之就是農家樂主體要達到由“山”“水”“田”“村”構成的環境氛圍,更接近生活的本真。
本項目建筑以中國傳統建筑結構木結構為主要裝飾材料,整體布局依照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圖1)。第一級階梯由前院、接待空間、餐飲空間以及庭院景觀組成,基本呈對稱布局。沿梯步往上走,第二級階梯由酒店、戶外景觀園廊、種植體驗區和多功能活動室(如燒烤;生日聚會等)組成。最后,第三級階梯是一個戶外的觀景平臺,視野開闊,一覽整個田園風光。整體建筑屋頂采用斜坡頂,一方面是對傳統建筑的沿用,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采光和對雨水的利用。

圖1 農家樂概念設計方案總平面
該農家樂設計方案布局主要以環形動線來整體規劃布局,前院與接待空間和餐飲空間以及庭院走廊相連接成為整個建筑的主體(圖2),左右進行植物、水系的滲透達到與自然和諧統一,其承擔主要功能區。再則,第二功能區的酒店主要以家庭式套房為主,這樣會有一個良好的入住體驗感,種植體驗區與多功能活動室相鄰,游客可在此參與花卉、蔬菜、水果的種植和進行室內燒烤或者生日聚會的活動。外加一個視野開闊的觀景平臺活動區,從而使整體達到統一與變化。

圖2 各分區空間效果
材料主要以混凝土、青石磚、灰瓦、白色乳膠漆等為主,其次材料原則上沿用傳統農居習慣,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竹子。配以木質柵格,保留材質本真質感,易讓人產生親近感,運用了隔熱玻璃等新技術材料,以及節能環保的再生能源轉化裝置。建筑色彩依照南方地區農村建筑慣用配色,白墻灰瓦,樸素而有內涵。
創新體驗方式互聯網+農家樂模式。設想村民可通過互聯網平臺上傳閑置的土地,提供給游客種植的農田,來到農家樂游玩的人們可以切身體驗農耕種植,游客走后在家可通過互聯網得知自己農作物的狀況,也可以對自己的農作物進行照料監管。經過這樣的活動,由于不同的農作物生長周期不同,因此會在一年四季產出多種蔬菜供游客選擇,平且會呈現不同的場地景觀。由于選址在城郊結合部,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或APP購買新鮮蔬果或花卉,上傳個人菜譜,使其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并實時監控。通過互聯網云系統,農家樂將了解個人醫療數據聯系,定制個人健康云食譜。
本設計使互聯網等新技術與農家樂相互滲透。在農家樂體驗方面進行創新,優化耕地使用結構,加快農業轉型升級。解決農村一部分就業問題,減少農村人口流失,以促進農村發展。改變現有傳統農家樂運作模式,促使收入多元化發展。
研究的創新性在于將“鄉愁元素”融入鄉村旅游農家樂建設中,將“鄉愁元素”作為五感體驗進行打造,既可以使新建設的農家樂提升空間的質量,又可將“鄉愁元素”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以創新吸引游客,驅動鄉村旅游產業向前發展,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1)與當地環境和諧共處,尊重農村民間文化和建筑特色,空間設計上體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喚起“懷舊”的文化氛圍。
(2)適應鄉村旅游需求,解決舒適的旅游度假,并產生文化交流,繼承傳統,推成出新。
(3)農家樂設計還需要創建品牌意識(如一系列的VI及導視系統設計),有意地去創建一種體驗,并將其成功傳遞給游客。把品牌戰略作為提升農家樂體驗的基本戰略,提高游客對農家樂的認可。
總之,鄉村農家樂建筑的環境設計既要適應當代鄉村旅游發展的需求,又要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