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蘋
(深圳市升源園林生態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在加強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海綿城市的形勢下,構建生態服務型屋頂花園必然成為一種潮流[1]。利用屋頂花園、垂直綠化、橋梁綠化、護坡綠化等多元形式營造,能增加綠化面積、有效減少熱島效應,降低能源消耗,避免雨水滯留[2]、豐富景觀空間,以求得呈現可觀的生態景觀效果,滿足城市對綠量的需求和熱愛。
玉龍學校位于深圳市龍華區,施工部位位于學校屋頂,建設規模3356 m2,合同造價346萬元,主要建有5個功能分區,分別為教師休閑活動場地、圖書室室外平臺、閱讀花園(包含垂直綠墻)、城市農園、創想天地。本文從閱讀花園功能區著手分析基質和水在屋頂綠化及植物在垂直綠墻施工時選用問題,以此發散分析持續養護的重要性。
屋頂立體綠化常規采用施工工藝有鋪貼式、模塊式、種植盒式,本項目閱讀花園分區主要以花園式屋頂立體綠化形式建造,采用模塊式施工技術見圖1,施工簡便,景觀持久穩定。組裝步驟按平鋪模塊-通孔連接-安裝卡條密封間隙、安裝水道蓋板、組裝圍邊、覆基質、種植依次進行,本文著重分析屋頂花園種植基質和模塊蓄排水施工技術。
垂直綠墻近年來施工工藝由布袋式、花槽式延伸到現在的模塊式、水培式、牽引式等多種施工工藝,本項目閱讀花園分區以垂直綠墻30 m2整體系統建造,包括有承重墻支撐系統、種植系統、澆灌系統、環境系統,使用垂直式、點綴式、情景式,使園林景觀、自然景觀和建筑之間高度協調,實現風景如畫景觀效果[3]。本文重點分析垂直綠墻種植系統中植物選用施工技術。
有關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空氣、水、光、風等基本條件在平面綠化施工中技術要點在屋頂立體綠化中同樣適用,然在屋頂立體綠化有別于平面綠化種植基質、水和植物在建造中尤為關鍵,也為生態景觀持續發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據屋頂綠化對屋頂核載安全因素考慮,要求種植土有輕質屬性,而非常規田園土。硬質底板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長并要防止植物根系無限生長,基于特定環境所產生的眾多因素,植物對生存基質的選用凸顯重要(圖1)。

圖1 種植基質的選用
項目采用輕質營養土為基質(泥炭土,椰糠,塘泥,珍珠巖),在實際施工中基質的摻比較難做到精準,有機無機成份配比偏重對長遠植物生存產生客觀影響,并常規對有機成份越多越好執有偏見,適當增加無機成份珍珠巖的配比,有效穩定基質,提高基質的透氣性,削減滯水帶的高度,有利于植物良性持續生長,無機成份中可替代的輕質礦物骨料有浮石、火山灰、膨脹、沸石、膨脹粘土等。
水對植物生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屋頂綠化施工中匯集了有關水對植物多角度全方位的聚攏焦點,給水排水蓄水凈水防水。
本項目采用模塊式種植屋頂花園,方通作龍骨構筑架空層,模塊作種植物載體,無紡布作凈水濾層,輕質營養土為基質,隔板帶構建臺階式多層次花境,屋頂花園實現DIY的靈活模式。模塊式結構包含植物層、基質層、過濾層、排水蓄水層、阻根層、分離層、保護層、防水層、結構層,這種層層疊加結構將多種水逐步循序利用,涵蓋了水的彈性,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多功能得以解決。在實際施工中,使用這種新產品帶來的新技術解決了滲漏、積水、節能等癥狀,使水在屋頂綠化中不再是頭痛的技術難題。
屋頂立體綠化垂直綠墻,位于室外全日照空間,基于自身有著獨立的環境體系,從選用、采購、培養對植物選用分析,以保證在新的生存環境中達到預期的成長效果。
根據植物品種要求采購項目所在地的苗圃出圃植物。分二種情況分析,其一,選用專用于垂直綠化培植的植物,可進行簡易修剪整理即可上墻;其二,選用常規綠化袋苗,植物需要在地面培養1~2個月,待其充分扎根后再掛裝到墻上。植物培養,根據項目所在地場地大小、工期等因素考慮在工地培養,或在出圃苗場,或在距離較近自有苗場進行垂直綠化植物培養,可保證其成活率、覆蓋效果,防止徒長。杜絕常規綠化袋苗直接上墻,不僅達不到要求景觀效果,更為后期的養護帶來繁重負擔。
屋頂立體綠化的成品給城市增添平面綠化所未曾有的視覺震撼見圖2,本項目已實現了休閑和菜園等幾種服務功能,解決目前屋頂綠化功能單一問題。未來屋頂立體綠化新功能的需求將不斷拓展,由生態景觀功能向空中菜園、空中農場、海綿型花園,教育場地、商業空間等多維度空間功能展露,朝向集教育、旅游、娛樂、文化多項服務新功能發展,用這種多元化景觀成品釋放行業人士對立體綠化的情懷。

圖2 玉龍學校完成景觀效果
持續養護是企業技術革新、改善施工工藝和優化方案最有價值的資訊和反思,也是施工企業永續經營的基本保證。并能提升業主對立體綠化這個新興行業的認可和滿意度,同時促進立體綠化行業的健康良性循環發展。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一個動態生長的過程,而只有持續養護才能維持更好的景觀效果。養護貫穿整個項目全壽命周期,不是在完工后進入養護期或移交給業主或養護企業才思考怎樣養護的問題。現階段立體綠化養護特別是垂直綠化高層養護,都是在立體綠化的正面采用大、中型機具維護,更有蜘蛛人養護工種的產生,占用空間、時間、成本等各類資源,其項目場地現場美觀度已被踐踏的體無完膚。
養護的前置,將無雜質水源、不間斷的電源等現場環境因素納入前期方案;將養護通道,養護踏板、施工工藝等因素在設計時期就要考慮預留;與承載綠化載體、構筑物同時思考。
養護檢查的四項主要內容,種植系統檢查包括種植載體、營養基質、植物情況;澆灌系統檢查包括滴灌或噴灌設備、管道;支撐系統檢查包括承重墻或承重載體;環境系統檢查包括水、電、光、風。檢查的頻次為,種植后1~3個月內每周檢查一次,3個月后每月檢查一次[4]。
本項目的養護還是傳統的現場實地檢查和維護,如若解決繁雜養護頻次,未來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控制系統,是養護新技術的發展趨勢,應用自動化服務,遠程搖控精準養護及監控。在節約養護成本上,向最高級別養護即微養護探索,智能化是施工企業技術革新的不斷挑戰,也將是體現技術實力的科技優勢。
屋頂立體綠化技術在實際案例中糾錯反思前行,已逐步趨于良性完善,越來越多的人群接受并受益于立體綠化,精品項目將會踐行這個朝陽行業在園林景觀中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