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梁 芳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日照 276826)
長壽花,多年生肉質草本花卉。葉片密集翠綠,臨近新年開花,擁簇成團,花色豐富,是備受國際青睞的室內盆栽花卉[1]。世界的花卉出口大國荷蘭,2015年長壽花的產值已達到5400億美元,列盆花生產的第三位。在我國,長壽花花期正逢圣誕、元旦和春節,由于俗名“長壽”,有大吉大利,長命百歲之意,非常討喜,因此成為人們襯托節日氣氛的“節日用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擁有小巧玲瓏、價格低、管護易,觀賞價值高等優勢的微型盆栽產品很好迎合了人們對精小事物欣賞的需求[2]。培育微型長壽花進一步豐富長壽花盆栽產品,提升花卉企業和經營者的利潤空間。本項目通過篩選適合微型化培育的長壽花品種,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成栽培技術、溫度和光周期控制等不同技術手段,將盆栽長壽花株高由20~30 cm,冠幅15~20 cm,降至株高10~15 cm,冠幅5~10 cm,實現長壽花的微型化;并解決微型培育、花期調控中的關鍵問題,實現反季節精準開花,優質開花,達到培育高品質微型長壽花的目的。
供試長壽花品種共10個,采購于青州花卉市場,其中8個為重瓣品種,2個為單瓣品種。每品種30株,使用的栽培基質為草炭、珍珠巖、蛭石按3∶2∶1比例配制的混合基質[3]。花盆直徑為15 cm,根據長壽花生長特點進行水肥和病蟲害管理,未進行摘心和人工短日照處理,未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
種植后對供試品種的栽培狀況、開花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待供試品種進入盛花期后,對其主要植物學性狀進行綜合評價。對株高(cm)、冠幅(cm)、節間長(cm)、最高花葶長度(cm)、最高花葶花量(朵)、花朵直徑(cm)、重瓣品種花瓣數(瓣)等主要性狀數據進行調查對比分析。并觀察記錄各品種的成活率和病蟲害情況(表1)。

表1 供試長壽花品種
長壽花喜溫涼氣候條件,生長適溫為15~25 ℃。日照市7~8月份氣候悶熱潮濕,易發生黑腐病、白粉病、葉斑病等。如表1所示,不同品種的抗病性存在明顯的差異。引種栽培時要先試驗再推廣,應優先選擇抗病性好的品種。
長壽花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日照地區的自然花期為12月至次年4~5月。不同品種的長壽花在日照地區從定植到開花所需天數長短不一。單瓣品種開花早,如“新力”“米洛斯”分別需179 d和176 d,而大花品種一般開花較遲,如“馬德里”“綠巴黎”分別需205 d和213 d。不同品種的長壽花開花時間不同,花期長短不一,可根據生產計劃和市場需要合理搭配種植,延長長壽花的供貨時間,滿足不同時間段對長壽花的需求。

表2 供試長壽花品種的基本性狀
當長壽花進入盛花期后,對株高(cm)、冠幅(cm)、節間長(cm)、最高花葶長度(cm)、最高花葶花量(朵)、花朵直徑(cm)、花瓣數(瓣)等主要性狀數據進行采集分析。長壽花品種眾多,除花色外,不論是株高、株型,還是花朵大小和花量都有著顯著的區別。典型的大花型如“卡頓”“馬德里”,中花型“依戀”“紫朱蒂”,小花型如“丹妮”和單瓣品種,花瓣數從12到80不等。株型和冠幅上區別也比較明顯,“卡頓”節間長,株型瘦高,而“丹妮”矮小,“馬德里”“綠巴黎”等株型較飽滿。
長壽花的主要觀賞特性是花期長、花色花型豐富、花冠飽滿,其開花的主要指標決定著該品種的觀賞價值。但微型化培育需要考慮是否易于矮化處理,及處理后的觀賞價值,如植株飽滿度、花朵的數量、花瓣數量等指標。綜合上述指標,長壽花品種“初戀”比較適合作為微型化培育的試驗研究。
植物生長抑制劑和延緩劑可降低植物內部赤霉素的活性,延緩植物生長,從而使得植物達到矮化健壯的效果,常用的有矮壯素、多效唑、縮節胺、B9等。通過試驗研究激素種類、使用濃度、使用時間、使用方法對長壽花生長的影響,結合肥水控制,溫光調節等栽培技術手段實現長壽花微型化[4]。本試驗長壽花品種“初戀”為試驗材料,分別采用0、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多效唑處理基質,每個處理設10個重復,處理時間分別為定植10 d、40 d、70 d,栽培管理和數據采集的方法同上文(表3)。

表3 不同濃度多效唑的處理效果
如表3所示,與對照相比,隨著多效唑處理濃度的增加,對長壽花的矮化效果越加明顯。多效唑能顯著縮短長壽花的節間長度,減小冠幅,降低株高。同時花量、花朵直徑、花瓣數、開花持續時間也隨著多效唑濃度的增加呈現下降趨勢。以多效唑400 mg/L處理為例,花朵數量減少50%,花期縮短43 d,觀賞利用價值大大降低。根據長壽花微型化的培育指標,長壽花“初戀”較為適宜的處理濃度為200 mg/L。
長壽花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山東(日照)的自然花期為11月至第二年4月,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植株生長遲緩。可通過計算扦插時間來確定植株高度,達到矮化效果。扦插于9~10月上旬進行。選擇稍成熟的肉質莖,剪取3~4 cm,插于沙床中,澆水后用薄膜蓋上,室溫在15~20 ℃,插后15~18 d生根,30 d能盆栽。盆栽后,控制植株高度,要進行1~2次摘心,促使多分枝、多開花。定植后2周用0.2%比久噴灑,有效地控制植株高度,達到株美、葉綠、花多的效果。由于延遲扦插,現蕾時株高可控制在7~8cm,達到了微型化目的,此法開花時間為自然花期,滿足年宵花卉生產需要,產品春節前后上市[5]。
該法將扦插時間與催花技術結合,根據盆花上市需求確定扦插和催花時間。首先研究溫度及光照時間對長壽花花芽分化的影響,精確掌握長壽花光周期誘導所需的溫度、光照強度、光照長度和處理時間,為長壽花反季節適時開花提供數據支撐。如3月份上旬扦插,經過水肥控根,摘心控型等手段,4月中旬進行催花,30 d后孕蕾,5月下旬開花,花期可持續2~3個月。利用光周期調控技術,可使長壽花微型化,并可精準控制開花時間,反季節上市。
建立長壽花高效試管苗再生體系,開展長壽花試管苗繁育研究,篩選適合高效繁殖和壯苗培養的培養基和環境條件[6]。在試管苗壯苗培養階段,促進多分支矮化壯苗的形成,控制株高5~7 cm左右,并進行生根培養。當株型達到理想狀態后,進行花芽誘導,對組培苗進行短日照處理,控光控溫,促花芽分化。光周期誘導結束后,試管苗出瓶練苗,上盆移栽,進行盆栽養護管理。利用試管苗微型化培育,可充分發揮組織培養技術的優勢進行工廠化周年生產。
目前,長壽花的微型化培育技術尚不成熟。長壽花品種十分豐富,因此還應進一步選擇有代表性的長壽花品種,開展品種比較試驗和適應性試驗。掌握不同品種的生長規律、適應性、花期表現等,篩選適宜本地氣候條件和適于微型化培育的長壽花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