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印度之所以未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是因為該協定目前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印度外長蘇杰生18日出席一場線上活動時對該國貿易政策加以闡述,他同時稱,印度希望與歐盟締結“公正且平衡的自貿協定”。不少印度財經媒體近日表示,由于RCEP沒有“就原產地規則等印度關切作出調整”,印度加入RCEP可能讓原產于中國的廉價商品通過第三國(地)迂回沖擊印度市場,損害鋼鐵、紡織等主要制造業利益。
印度于1999年與斯里蘭卡簽署第一份自貿協定。此后數年,印度與多國簽署多項貿易協議。但印度發現其本土工業對國內市場已經“心滿意足”,并沒有意圖與實力過多涉足國際貿易。以印度最大的出口公司信實集團為例,當時該公司主要出口物項是石油產品,幾乎很難從自貿協定的關稅安排中獲益。
此外,出于保護本國產業的目的,印度與多數國家所簽的自貿協定幾乎都列出了一長串享受關稅豁免的商品。這反映出印度本土產業沒有做好應對全球開放和競爭所帶來的沖擊。以印度八大核心工業之一的水泥為例,印度共有約220家水泥廠,其中排名前20的水泥廠占據近70%的市場,每噸水泥生產成本約為3860盧比(約合51美元),而越南出口水泥的價格僅為34.2美元/噸。在如此巨大的價差面前放棄關稅壁壘意味著印度本土水泥產業的滅頂之災。
德國之聲網站此前援引吉隆坡大學亞歐學院高級講師的分析稱,鋼鐵、橡膠制造業等印度較為強大的工業行業多由家族企業控制,天然具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屬性。除了工業,印度也擔心RCEP會對農業等領域造成沖擊。農村人口占印度總人口的比重仍高于60%,印度農業發展十分依賴政府補貼,各個生產環節的現代化程度普遍較低。分析稱,如果向澳、新、日等先進農產品生產國開放,將導致印度出現經濟和社會危機,甚至連和農業相關的日用品和食品加工也會受到影響。
根據《印度快報》的報道,目前印度同RECP15個成員國中的11個國家存在貿易赤字,專家們認為自由貿易將使印度無法對貿易赤字加以控制。德國之聲強調,2010年東盟和印度簽署自貿協議,但印度所長的服務業卻未囊括其中。雙方又花了5年時間就服務業和投資達成協議,但印度同東盟的貿易赤字近年來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