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穎
語言教學是幼兒園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其他領域教學的基礎。就提問策略而言,幼兒教師語言教學與其他領域的幼兒教學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幼兒的語言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手段,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教學過程更強調語言的貼合性,更關注語言本身的魅力。因此,在不同的幼兒教育領域,教師提問策略的側重點及難易程度存在顯著的區別。作為教師向幼兒進行各個領域教育的重要工具,語言教學是其他領域教學的基礎。以語言教學為基礎,其他幼教內容領域的能力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培育。
教師發問的現狀
教師提問的方式 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案上都存在核心提問的預設,教師自身也存在著預設提問的主觀意識。但是,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幼兒教師語言教學活動中,有計劃提問的比例遠遠低于隨機或隨意提問的比例。也就是說,幼兒教師提問絕大部分屬于無計劃提問,教師提問比較隨意,提問缺乏系統性的現象屢見不鮮。
教師提問的頻率 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上看,幼兒教師語言教學活動普遍運用提問教學法,其提問存在數量多、密度大的特點。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其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教師每分鐘提問次數需要適當高于中班和大班。到了中班和大班階段,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初步發展,他們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中班和大班幼兒教師每分鐘提問次數大致相當,但提問頻率略低于小班。
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提問方式單調 我們發現,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開放式問題所占問題總數的百分比均在10%至20%之間,封閉性問題所占比例均介于80%至90%之間,而且封閉性問題總量達到開放性問題數量的5倍到6倍。由此可見,教師提問封閉性問題較多、開放性問題較少,這是幼兒園面臨的重要問題。封閉性問題占幼兒教師提問的主導地位,不利于幼兒多樣性的發揮,不利于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展,教學活動容易陷入“索然無味”的氣氛中。
忽視幼兒認知規律 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均存在部分幼兒從未被提問,而有些幼兒被提問兩三次乃至三次以上的兩極分化現象。在親密距離和個人距離內的幼兒,被教師提問的比例較大;而在社交距離和公眾距離內的幼兒,被教師提問到的概率相對較小。在選擇提問對象時,教師也缺乏對幼兒已有經驗的考慮,其提問存在個體關注性差,忽略幼兒已有經驗的情況。這種現象會嚴重影響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候答技巧缺失 提問次數與候答時間呈負相關的趨勢,高數量、高密度的提問大幅度減少了幼兒主動思索的時間。通過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觀察,筆者發現,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滿堂問”的現象與機械性的提問屢見不鮮。在筆者調研的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平均每分鐘教師都會提問一個問題,幼兒園小班教學中高達每分鐘提問一至兩個問題,而且提問內容常常多次重復。
語言教學提問的策略
明確教師的自身定位 教師要明確自己引導者、支持者、傾聽者和幫助者的角色,以幼兒為本,充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這五大領域的語言教學活動,緊密相連又相互區別,有共性也有差異。幼兒教師要充分認知上述五大類語言教學內容的差異,明確每次語言教學活動的目標。在進行語言教學提問時,應熟悉活動的流程,了解語言教學活動的內容,反復琢磨提問的合理性,力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因為語言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是過程與方法、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引導的過程。
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幼兒階段是人一生的奠基期,對各種事物充滿興趣,本能地希望去探索周邊環境和發現新事物。在幼兒期,具體的形象思維占主導,而符號抽象式的邏輯思維剛剛萌芽。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應當由具體到抽象,由表及里,由易到難,逐步地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性學習。由于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內心又十分敏感與脆弱,這就需要語言教學者對其悉心呵護。幼兒的模仿性較強,他們會觀察、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對良好行為習慣的模仿,會使得幼兒一生受益;而對不良習慣的模仿,則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選擇多樣的提問類型 在語言教學活動開始前,幼兒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具體教學情境和問題的難度,對提問的次數和內容進行預先設計。當提問難度超出幼兒的認知水平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索,在思考和領悟中得出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幼兒自我完善的過程。對提問的預設和生成,應當結合問題難度、幼兒的認知能力水平、教學活動的時間等綜合考慮,以預設性提問為基礎,以生成性提問為導向,作出適宜的提問,才能使提問最大程度地發揮效果。
強化候答及叫答的若干技巧 教師給予幼兒適當的候答時間,讓幼兒思考之后再去回答,有助于幼兒思維的發散性與創造性的養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提問之后,下意識地在心中默數三四個數字,以此緩解等待回答時的急躁情緒。此外,教師需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幼兒的知識經驗水平來調整候答時間。當問題難度較大、幼兒水平相對有限時,可適當延長候答時間,并給予適當提示;當問題難度較小、與幼兒知識經驗的“最新發展區”相契合時,就可以適當縮減候答時間。
幼兒教師重視提問技能的培養,關注提問對象的個體差異性,使每一位幼兒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進而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力。教師基于幼兒的生活實踐,提出多樣化的問題,并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兒童思考,有助于幼兒開拓思維活動,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在此過程中逐步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康發育。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第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