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MarTech是一項幫助企業依靠技術和數據資源配置的智慧營銷概念,這個概念由MarTech概念創始人 Scott Brinker提出,以優化企業營銷策略,實現營銷活動的進鏈路,幫助企業以營銷來驅動運營以及優化用戶管理等目的作為主要觀念。在這個概念被提出以后的十二年間,MarTech在廣告、內容、社交等領域都得到了無數次的認可。
Scott Brinker曾在2017年由騰訊舉辦的活動中說到:“在數字世界里,營銷或者說幾乎所有事情都和技術有著關聯,作為營銷人員,我們得非常熟練地使用MarTech這項技術。”數字時代的到來帶動了眾多領域的發展,各行業不再局限于人與人的直接互動,企業業務的創新絕大多數取決于對數字業務的把控、服務與體驗能力,與數據的互動是當今業務拓展的最佳選擇。
面對日益增多的移動廣告平臺,營銷人員需要時刻把握高效的獲客轉化率。移動歸因平臺AppsFlyer將全球廣告平臺進行歸總和分析,并從2015開始,以每年兩次的頻率持續發布《廣告平臺綜合表現報告》,至今為止,AppsFlyer已發布到了第11版總結報告。
一直以來,AppsFlyer都秉持著提供精準數據、恪守獨立公正等基本原則,每年的報告會隨著客戶的需求、反饋以及其中的問題做調整及修改,比如,在今年下半年的第二份報告中就首次新增了應用內購買(IAP)和應用內廣告(IAA)變現指數。盡管在2020年初如此特殊的時期里, AppsFlyer仍舊保持著謹慎的行事準則以幫助客戶渡過難關。AppsFlyer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瑋博士曾在采訪中表示:“在疫情期間,如果遇到營銷預算比較緊張,甚至是沒有預算的情況,從產品層面來說,我們可以在歸因這個領域去做一些事情。比如‘零預算營銷計劃。”
持有良好的態度和技術,是任何一家公司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則。疫情的爆發加速了新興市場用戶對于移動設備和應用的應用步伐。AppsFlyer這家來自以色列的公司清楚的知道什么樣的技術正在改變原有的規則,并為移動營銷人員提供及時的幫助與支持,可以說前景發展未來可期。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經濟發展造就了一片繁華的廣告行業。一部叫《廣告狂人》的美劇敘述了當年廣告業內的競爭盛況,源源不斷的創意文案在那個年代是衡量業內人士能否為客戶產品廣添益彩的標準。即使放在如今的移動廣告領域中,文案也是廣告服務業不可缺失的一把產品標尺,盡管如此,企業也需要透過有價值的平臺來傳達相關的信息。
Google Ads與Facebook Ads在AppsFlyer的報告中持續保持著第一、二名的位置,作為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霸主,Google 和 Facebook在本次的報告中,分別以79% 的和 82% 的占據份額在實力榜單和規模榜單中位于榜首。前者從選人到收購就可看出其對廣告技術的重視,而Facebook則借助互聯網的紅利,一路狂奔成為資本的寵兒,同時通過產品升級,利用數據來觸及用戶給予反饋。
當國外的移動廣告平臺發展已經蒸蒸日上的時候,中國廣告勢力也正奮勇直追。在AppsFlyer這份報告增長榜單中,從排名前幾家公司里就能看到5個來自于中國的廣告平臺。由此可見,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能力,已得到了各國的認可,一些新興的企業業務甚至深入到了海外市場的核心領域。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未來,中國的5G業務將成為全球市場核心賽道的技術,因為移動廣告平臺的規則或許可能會因為5G而再做改變。
“5G完全普及之后,也許整個行業的形態又會有一次顛覆或者大的變革。”面對5G的到來,王瑋博士認為與4G問世后促進了視頻廣告投放一樣,會再度改變硬件設備的應用。“網速的提升只是5G的基礎,它更有可能有更多設備的接入。”5G的完全普及會帶來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在王瑋博士看來,這可能會讓平臺對于用戶的個人行為有更深度的了解;另一方面,從廣告的精準程度以及廣告的實時程度來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創新以及對應的新平臺出現。
用戶的需求推動了產品的迭代更新和發展,企業的產品則撬動了各業的發展機會。通過本質,我們發現整個全球經濟的運作更像是阿基米德口中所說的“杠桿”,不斷的撬動人們未知的需求,打開新的發展機會。就像《廣告狂人》第一季第一集中,唐·德雷柏在酒吧點酒喝時,不經意間問到了酒保關于品牌的問題,而放在桌子上的餐巾紙,密密麻麻的記錄下了用戶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