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騰 張磊
摘要:為了促進陸軍裝備維修保障的轉型,提高裝備維修保障水平,滿足轉換戰備狀態的需求,應基于陸軍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轉型的內涵,探究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促進轉型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陸軍裝備 維修保障 建設研究
一、陸軍裝備維修保障轉型建設本質
陸軍裝備維修保障轉型構建,是在當下這個特定的背景下,為迎合將來作戰的標準,立足于轉換裝備作戰技能與保障水平的增加模式,裝備維修保障層面內進行的基本性、系統性并具備一定影響的改革,其主要路徑是促進裝備維修保障構建體系向“能力”方向的轉型,在于綜合提高裝備全體作戰技能與保障水準,以達到一切參戰裝備維修保障的標準、并可以適用平、戰時與平戰轉變的。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轉型不只體現在技能方面,而且還體現在裝備保障元素的構建、維護保障資源的配置等多個層面,進而實現裝備維修保障機構和操作的徹底革新。
二、陸軍裝備維修保障現有弊端
(一)轉型理念和陸軍建設趨勢不同步
當下陸軍構建正處于新舊體系過渡期,各種問題都較為顯著。首先對基于實戰、保證打贏的維護概念認識不夠深刻。維修保障看重設備的應用管理,缺少一定的憂患認識與責任擔當。其次對平戰整體、軍民互融的維修保障方式不能有效掌握。部分機構看重日常修和戰時用的融合,僅停留于平日維護保養解讀那,不能貫徹戰時裝備維護保障的思想觀念,裝備發生故障,對生產廠家過于依附,并對本地資源與技術不能有效利用,將軍民結合保障理解為維護服務、設備返廠。
(二)保障體系建設和裝備革新與發展不匹配
近幾年,軍隊配置新式裝備的應用性能以及使用期限顯著提升,故障發生、設備失效等問題和傳統設備相較有很大區別,當下的維護保障體系不適用于新式設備保障的方面。首先是維修保障管理體系不通常,保障管理責任不清,保障資源過渡利用,工作整合有一定的難度。其次維護機制不能與裝備發展同步。現存的各種層次的修復時機、修復范圍以及修復程度不能達到新式裝備的保障要求。
(三)維修保障訓練和實戰化能力提升不適應
目前設備維護保障實戰化練習進行的不夠深入,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裝備修理組織在培訓內容上一般都注重日常與靜態環境下的保障練習,相應的忽略了增強貼合實戰條件的移動、搶救等方面的練習,不利于迅速做出反應。其次是預定作業、實地作業和實戰環境下的裝備保障目標結合有一定出入,維護保障很難達到作戰軍隊使命責任目標,部分新型技術設施、設備的實時搶救過程中局限于各種因素,與軍隊戰時任務要求不能有效適應。
三、促進陸軍裝備維修保障轉型建設的方式
(一)建設平戰并容的保障體系
協調完善裝備維護保障任務機制,要以平日練習與作戰具體要求為準,制定各個等級裝備維護組織的職責。戰略級維護組織,要基于整體恢復設備應用性能為重,提升基地保護與救援保障水平,著重負責設備專項化維護、延長使用期限和升級優化相融合的多層次維護要求;戰役級維護組織,要基于完善設備重要零件與關鍵機制性能為重,負責一些設備整裝換件修復、零件統一修復、規模修復和新型技術設備維護任務;戰術級維護組織,需要基于提升維護保障時效性,減小維護保障困難性,強化迅速反應能力,一般肩負整裝換件修復以及簡單設備檢測責任。
(二)有效發揮裝備保障數字化的優勢
需要基于陸軍部隊的具體情況,以先進技術為媒介,充分協助數字網絡與作戰指揮系統,深化改革升級,建立數字化裝備保障機制與共享數據庫,在部隊數字化構建的過程中,轉換裝備保障技能模式。收集陸軍設備各元素,建立整體信息庫,探究新型數據來源途徑、收集方式,優化信息收集、存檔、更新、整理等各個環節,建立規范化存入、數字化收集與運用的數字管理平臺,為裝備協調與維護保障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提升信息化管理時效性。并且,普遍利用各無線傳送與網絡安全技術,提升陸軍裝備維護保障體系的規范管理與保障安全性。
(三)完善平戰兼容的資源配置機制
促進裝備維修保障體系的轉換,需要積極發掘目前維修保障機制的潛力,建設和每級維護組織職能責任相使用、每層級緊密聯系、平戰都適用的維護保障資源配置機制,提升維護組織對戰備練習與戰時維修保障的反應能力。首先需要依據功能配合、技能優化的標準,突破專項界限,統籌兼顧、統一設計,對維護設備展開功能重組與集成分配。其次是促進技術升級整改,對維護方式開展數字化集成。借助最新科技,對各項維護機制開展升級優化與全面集合,開發綜合性一體化的檢測、修復、整合模式。
(四)探究平戰對接的應用體系
需要滿足裝備維護保障目標全面化的要求,并且放眼于將來數字化背景下作戰目標的復雜性與延伸性,依據平戰有序對接的原則,促使裝備維護保障資源利用向模塊編制、全面多項轉型。首先需要確認基礎的維修保障單位。借助平日的戰備聯系與實戰演習,對多種作戰模式下的裝備維護保障資源的利用展開多次探究,分析并確認基礎維護保障目標的維修組織成員專項、人數的最小配置板塊。其次要深化建立模塊組合式的維護保障資源編制體系。基于目前的維護保障體系,探究并確認平戰迅速互換的保障力量編制成單位,日常將裝備維護保障實施編制成基礎的維護保障單位,戰時將全面保障作為基礎模塊,科學編制與利用,提升平戰互換的裝備維護保障資源模塊。
四、結語
促進陸軍裝備維修保障體系的轉型,需要基于與陸軍建設轉型裝備的發展,適用于任務目標的調整與轉變、部隊行動的保障要求以及設備配置的更新與發展。要將數字化作為主要手段,進行技術革新、統一規劃、全面推進、提 升有效性作為基本準則,持續提升陸軍綜合的裝備維修保障技能,進而向構建高效的現代化新式陸軍隊伍的目標前進。
參考文獻:
[1]劉增勇,賈洪成,劉亞東,等.推進陸軍裝備維修保障建設轉型研究[J].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8.
[2]陳祥斌,劉增勇,張愛民,etal.陸軍裝備維修保障轉型建設研究[J]. 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7.
[3]胡運成.適應陸軍轉型聚焦強軍目標推動新疆軍區部隊裝備維修保障工作創新發展[J].汽車運用,2017.
[4]孫萬國,王梓寒,李方舟.陸軍裝備維修保障體系轉型建設的系統性解析[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7.
[5]王進才.有限資源條件下新裝備維修保障最優策略研究[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8.
[6]李德世,孫云哲.基于大數據的現役雷達裝備預測性維修保障平臺研究[J]. 火控雷達技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