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摘要:最近幾年,我國生態園林工程不斷增多,在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對植物進行選擇和配置,可以有效提升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景觀效益。下文針對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原則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生態園林設計水平,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關鍵詞: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原則
引言:生態園林,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生態學原理為基礎,遵循園林綠地的植物、建筑、水體、山石這幾大構成要素,突出園林設計理念,開展生態化園林綠地建設,進而使其最大效益發揮出來。在生態園林組成要素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通過合理進行植物配置,可以喲小突出每種植物的特性,優化人們的視覺體驗,有效提升生態園林整體觀賞性,還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有效改善,凈化空氣。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挑選和配置植物,進而有效提升設計水平,提升生態園林社會效益、景觀效益、經濟效益。
1.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意義
生態園林設計中涉及到多樣化植物,這不僅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標準,也是基礎,各種類型的植物習性和生長環境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為了保證生態園林景觀可欣賞性,設計人員需要結合城市自然環境,配置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進而對生態經濟進行提升的同時,對園林設計可觀賞性進行提升。在設計過程中,各種類型植物需要科學合理搭配,進而使人們可以在不同季節中可以對生態園林景觀進行欣賞。與此同時,在配置植物時,需要對植物的生存優勢和改善環境能力進行仔細評估,進而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改善[1]。并且,通過種植相關植物,可以全面改善綠地土壤,對蟲害擴散區域進行有效控制。在選擇植物時,還需要注重植物可觀賞性,注重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進而實現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此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植物,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有的植物可以對太陽輻射進行吸收;有的植物其具有蒸騰作用,可以對城市溫度進行降低,對生態城市具有調節作用;有的植物可以對水體進行凈化,在種植時可以避免園林水土流失,對生態園林的水土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中需要堅持植物配置原則,保證植物配置科學性和合理性。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原則
2.1生態性
在生態園林設計工作前,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調動生態環境,并對植物是否可以在該環境下健康生長進行全面考慮。并且,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否可以對環境變化有利,以便于基于植物自身的性質,實現凈化城市的目的[2]。針對于植物生長來講,生存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若環境不適宜,植物會在一段時間內枯死,會嚴重浪費資金成本與維修人力。因此,在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需要準確研究美中植物,挑選具有較強生命力與可觀賞性的植物,保證生態環境可以實現平衡。此外,在挑選植物時,應避免過于單挑,需要挑選具備各種功能的植物,進而促進生態園林景觀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生態建設更好的發展。
2.2藝術性
生態園林景觀基本上都是以植物為主,在挑選植物時需要在堅持生態性原則基礎上,盡可能挑選具有觀賞性的植物,然后科學合理的配置這些具有觀賞性的植物。在該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對植物特性進行全面分析,進而找到合適的可觀賞性植物,每種植物之間應做到前后呼應、協調統一,進而保證生態園林景觀藝術性的特點可以凸顯出來。各種植物之間存在一些差異性,應從差異性基礎上,對植物的共同點進行尋找,并結合美學,趣味性設計植物之間的配置,保證植物統一性、相似性可以一同在生態園林設計中凸顯出來,使植物之間可以產生諸多互動,進而保證景觀藝術性。花卉、喬木、草坪、灌木等相互之間搭配應注重和諧,使其可以和水體、山石之間互相呼應,實現和諧發展,進而使生態云林藝術感得到有效提升,使各個季節中的植物具有層次變化,提供給人們不一樣的景觀。
2.3安全性
無論是哪種工程設計,都需要對安全性因素進行考慮,生態園林設計也不例外。在設計時需要結合各個年齡段觀賞者的習慣,進行安全考慮設計[3]。例如,孩子們習慣鮮艷顏色的植物,但是由于其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植物應避免具有傷害性。再如,高速公路分隔帶設計,考慮到駕駛人員長時間開車會發生眩光問題,因此在設計時應注重眩光保護,可以對植物密度和高度進行適當的調整,進而保證駕駛人員安全行駛在高速公路上。
3.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原則的應用策略
3.1科學合理挑選植物種類
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保證生態園林建設可持續發展,需要保證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穩定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挑選植物時,應結合地區特點和植物生長特點,保證植物具備可觀賞性的同時,可以實現長效發展[4]。城市氣候環境若為壓熱帶地區,可以挑選無患子、欒樹等植物進行種植。土壤環境的差異也會對植物生長情況造成影響,例如杜鵑需要種植在酸性的土壤中,ph值在5.5-6.5最適合;側柏、黃楊需要種植在耐堿性較強的土壤中,ph值在7.5-8.5最適合,并且,還需要了解植物所需照射時間,以便于更加合理的配置植物,使園林景觀植物的生存時間得到增長。
3.2堅持生態多樣性的理念
植物群落的組成應具備一定的規模與層次,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中進行植物配置時,需要結合植物特性對水平結構、垂直結構進行分析,進而保證植物群落可以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植物群落不僅僅包括灌木、喬木,還可以利用人工培植的方式。人工培植群落和植物群落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前者具有更強的可觀賞性,且具有更加豐富的植物類型,功能也較為全面。在人工配置群落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對原有的植物群落進行穩定,在此基礎上進行人工培植,這樣才可以有效保證植物整體穩定、健康生長和發展。此外,在對人工培植群落植物進行挑選時,可以培植核桃、云杉、菌根、蘭科植物等,黑接骨木產生的分泌物可以對云杉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進而使云杉生長變得非常均勻。
3.3結合人們需求進行設計
在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結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并堅持個性化的設計理念。人們通過對生態園林景觀進行觀賞,可以舒緩心情,在各種植物顏色中獲得放松,進而實現精神解放,真正的實現休閑娛樂[5]。但是,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城市環境與文化習慣不同,因此在植物配置時需要結合城市文化習慣設計,營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態園林景觀。在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遷移植物時,應注重保護植物,以防在運輸植物過程中出現問題,對植物種植與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生態園林設計中,科學合理的應用植物配置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景觀效益,還可以提供給人們良好的生存環境。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堅持統一性、調和性、均衡性、生態性等原則,科學合理的對植物進行挑選和配合,把生態學和景觀藝術進行完美融合,進而營造出更加符合人們需求的生態園林景觀,促進生態園林建設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猛.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探析[J].現代園藝,2019(24):145-146.
[2]孫墨涵.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原則與要點[J].河南農業,2019(32):37.
[3]付向飛,劉智紹.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現代園藝,2017(10):128.
[4]韓英超,張美祺.分析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J].綠色環保建材,2017(02):32+34.
[5]王全印.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探討[J].民營科技,2016(1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