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州 方 威 黃家本 譚楚紅
高職院校體育德育一體化綜合改革探索研究——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為例
趙春州 方 威 黃家本 譚楚紅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軍事體育教研室,廣東 清遠 511510)
高職院校體育德育一體化是學校深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是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在分析體育德育一體化可行性的基礎上,根據學院學生實際設計體育授課內容,開展體育德育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探索研究,通過體育德育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在提高學生體能水平及掌握必要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遵紀守法、團隊協作意識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一體化 ;綜合改革;團隊意識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未來社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具有健康體魄及較高德育素養的人才,才能擔負起國家、社會、家庭所賦予的責任。劉延東副總理關于體育教育的講話,是有著非常迫切的現實背景,為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導思想。他指出目前青少年“運動不足”問題仍然很突出、體質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使得我國體育教育改革刻不容緩。根據分析,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還是體育教育的問題,尤其是在實際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德育方面的缺失,導致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阻礙了青少年獲得足夠的運動樂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大學階段,青少年在體育方面累積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并且大多數學生家庭比較困難,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前難以得到完善的體育教育,也使得他們身體機能較為低下,身體素質不佳。為此,我們針對性地提出基于準軍事組織下的體育教學綜合改革——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體育德育一體化綜合改革探索研究,在提高學生身體機能和掌握必要的運動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緊韌不拔的精神及合作、組織、領導的能力,從而避免重智育、輕體育,重營養、輕鍛煉,重技能、輕體能的傾向,確保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不僅學有一技之長,更有可持續發展的身體能力保障,就像劉延東副總理所說,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
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常常是遇到問題引起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各式各樣的問題情景,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條件,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所以,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學過程組織成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設計出難易適中、環環相扣的各種問題情境,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或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給體育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學生之間有效地進行交流,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在籃球投籃技術學習過程中,教師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在同一小組,給定具體學習目標后,最后不同組間進行投籃比賽。教師在布置具體完任務后,可以在各小組之間進行觀察、指導、幫助或糾正。投籃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指導同組的學生,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同組間的交流,而且還能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這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重要作用。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學生間的彼此了解、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他們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而且還體現出對自己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
同場競技類項目像足球、籃球等不同于跳遠、跳高等項目,在比賽中需要與同伴一起根據臨場變化情況,靈活機動地采用有效戰術,靠集體力量來戰勝對手。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此類項目不但對培養學生靈活機動的品質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團隊協作的精神培養有重要作用。
田徑項目在體育教學中有重要地位,雖然此類項目有些枯燥乏味,但對學生德育有重要影響,需要教師深入研究,特別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有重要作用。如在5000米比賽中,當極點來臨時,學生會產生呼吸困難、肌肉酸痛無力,實在不想繼續跑下去,這時往往會產生放棄的念頭。此時學生在班級同學的激勵下、想到為了班級的榮譽往往能克服這些困難,戰勝自己,跑完全程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因此此類項目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在具體體育教學過程中,課堂常規、隊列隊形是體育教學中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途徑之一。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作出具體的分析,提出明確的要求。我院學生大多來自偏遠貧困山區,中小學階段幾乎沒有正規上過體育課,對課堂常規顯得比較陌生,所以上課時,一定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強化課堂常規的作用。這些學生對隊列隊形更為陌生,入學前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和教師在此方面的指導,對隊列隊形的技術要領及要求一概不知。所以,在教學中,體育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常規要求、隊列隊形訓練,以此來培養學生文明禮貌,提高學生嚴明的紀律性及體會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拓展項目訓練如分組熱身、信任背摔、造橋、交通堵塞、雙贏、電網、天梯、瞎子摸號、性格展示、絕壁、空中斷橋、造塔等,在西方國家已經開展很多年,項目具有挑戰性、思想性等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也是現代人喜歡和追求的訓練方式。拓展訓練相對比較簡單,需要的場地和器材也相對簡單,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個性。如電網拓展訓練項目,學生要懂得在團隊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發揮出每個學生的優勢,從而深刻體會到一個團隊中沒有無用的人,只是被放錯了位置而已,理解決策的意義和方式。而空中斷橋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在面對困難時,勇于挑戰自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挑戰,最終戰勝自我。
近年來,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間的競爭加劇,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要求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所以,高職院校的教育應該與時俱進,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養出能夠滿足社會需求高素質人才,將拓展訓練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針對學生特點、專業需求設計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主導者,體育教師的素養條件對體育德育一體化實施的效果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學校應加大體育教師在此方面的培訓。目前,體育教師具備較高的體育學科素養,但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應首先轉變其思想,提高教師德育方面的認識,深入學習德育方面知識,研究體育德育的密切關系,挖掘體育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在教學中使二者相融合,以此來提升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學校在培養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過程中轉變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轉變教師的前提下更新教育理念,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但具有扎實學科素養,還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同時,學校還需要將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及德育能力納入到教學評價中,引導體育教師在自覺自愿中踐行體育學科立德樹人之準則。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體育精神文化建設對體育德育一體化教學改革起著重要作用,也是迎合現代大學校園時代潮流。首先,學校用先進的理論知識做引領,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將人文教育融入其中,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個基本方面,并將其融入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確保這種主流意識形態引領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發展。學校開展的各項體育活動要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國家要求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學校要廣泛開展一些體育文化活動,要努力倡導學生的文明行為,團隊協作意識、努力拼搏,強化集體主義精神。
隱性課程是指那些難于預期的、伴隨著正規教學內容而隨機出現的、對學生起潛移默化式教育影響的那部分內容,通常滲透在課程、教材、教學活動、班級氣氛、人際關系、校園文化和家庭、社會環境中的文化價值、態度、習慣、禮儀、偏見和禁忌等[1]。學校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對此重視,如果對隱性課程有所忽視,或是重視不夠,教學效果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是低效的,尤其是對德育教育的影響更為嚴重。體育隱性課程是指在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經過規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2]。體育隱性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不同。體育顯性課程主要是對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術、運動戰術等的掌握。體育隱性知識則是體育文化價值、體育態度與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以及習慣等方面知識。
隨著課程論的不斷發展,我國體育課程論研究者對體育隱性課程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姚蕾[2]把體育隱性課程的內容構成要素分為兩部分,即隱性體育物資文化要素和隱性體育精神文化要素。隱性體育物資文化要素包括體育場地面積的大小,器材的種類、規格、數量,各類設施的造型,色彩和布置,班級規模,隊列隊形等。隱性體育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的體育文化;教師的人格與教學行為。體育德育一體化教學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與體育隱性教學要素的開發與重視有著重要聯系。
學校體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是指在學校體育活動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種人際關系,主要包括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會對體育德育一體化教學課堂教學氣氛產生影響,同時對課堂教學反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積極性都會產生影響,進而對體育德育一體化課堂教學效果產生重要影響。
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制度主要通過校風、班風、班級規范的形式所表現出來,校風、班風等都是以心理氣氛出現的,這種氣氛一旦成為影響學校及班級的規范力量,便會對學生的行為具有約束作用。非制度的體育文化主要通過學校廣播、校報、墻報等形式對體育有關知識的宣傳,這些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而且還能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學校、班級中所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的體育文化會對體育德育一體化課堂態度,體育情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對體育德育一體化課堂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對學生的社會態度及價值觀的形成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道德規范產生不同的影響。教師的行為對體育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最直接、最具體。體育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著裝、性格、知識和運動技能水平、興趣、特長、教育理念、課堂授課方式等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克服簡單粗暴的做法,要以自己的知識、能力、表率作用以及通過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優異運動成績來建立權威,獲取學生的信任,激發學生以更高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在提高學生體能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2.
[2]姚蕾.認識隱蔽課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9,23(4):1-11.
[3]王從春,楊瓊.大中小學體育德育一體化實踐探索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59-62.
[4]肖錦山.高職院校體育德育功能及其實現研究[J].科學中國人,2006(2):304.
[5]黃佳.論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的德育使命[J].學科藝術,2015(8):88.
[6]李儲濤.身體德育:學校體育的德育起點[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6):72-75.
[7]李穎川,李海濱.職業籃球運動員體育道德問題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1-3.
Exploration o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the Integration of PE and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ing Guangdong B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Chunzhou, etal.
(Guangdong B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Qingyuan 511510, Guangdong, China)
趙春州(1985—),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