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記偉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450000)
平頂山高新區代(戴)莊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平頂山市黃河路與湛三路交叉口東南角,總建筑面積26.3萬m2,其中2#、3#樓采用的是裝配式建造方式,設計構件包括預制剪力墻、疊合板、預制樓梯、空調板、預制陽臺板等預制構件。該項目2#、3#樓為平頂山地區首個裝配式住宅項目,裝配率超過50%,3層標高以下均為現澆層,3層標高及以上樓板采用疊合板設計,6層標高以上外墻采用裝配式設計。地上樓層戶內除衛生間、廚房及公共走道部位采用現澆板,其余部位均采用疊合板。
預制鋼筋混凝土外墻并排底盒采用連體盒(雙聯盒或三聯盒),以便于控制底盒間的寬度和高差,并且為便于固定施工,采用穿筋盒。線盒尺寸原設計為86 mm×86 mm×100 mm,此型號線盒過深,不利于線管連接操作,宜采用86 mm×86 mm×70 mm的PVC線盒。
本項目外墻為預制混凝土構件,外墻預埋的線管線盒由預制構件廠家提前預埋在混凝土構件上。預制墻體下端伸出至疊合板現澆層的線管,預制墻體時會在墻體下端預留130 mm×200 mm×100 mm的凹槽,以方便上下管線連接操作。標準層內墻柱為普通現澆結構,分戶配電箱、弱電箱及線管線盒的預埋按照普通現澆混凝土施工工藝施工。
避免在墻體構件的小肢預埋線盒線管,以免影響構件預制質量,如圖1、圖2所示。
對于由樓板向上伸出至預制墻體的線管,預制墻體下端要預留接線槽,以實現管線上下連接操作。構件預留130 mm×200 mm×100 mm的凹槽,若為單根線管此尺寸能滿足現場施工要求。若為兩根線管建議預留200 mm×200 mm×100 mm的凹槽。
衛生間及廚房排氣孔在設計時漏掉,后期在施工預埋中根據實際情況留出排氣孔位置,排氣孔位置宜設置在衛生間及廚房窗戶之上且距離頂板200 mm。

圖1 施工深化前

圖2 施工深化后
衛生間及廚房上水管應設置在預制墻體內,在預制墻體布置上下方向的凹槽,凹槽尺寸為40 mm×30 mm。凹槽尺寸不宜過大,過大容易影響構件整體強度。凹槽尺寸也不宜過小,過小無法固定給水管。當凹槽與水平鋼筋沖突時,鋼筋位置移動,但鋼筋間距要滿足規范要求。
相鄰兩個預制外墻體之間縱向受力筋受空間局限,應避免采用電渣壓力焊,宜用套筒連接的方式。套筒兩端需避雷焊接,采用φ10 mm鍍鋅圓,鋼焊接長度為其直徑的6倍,雙面焊接[1]。
疊合板上下穿電氣線管位置應預留相應的圓孔,以便后期線管可以引至下一層的墻上。當采用鋁模板時,開洞位置應提前規劃好,做好記號,用專業工具鉆孔。
項目在施工中發現陽臺疊合板洗衣機排水管及地漏位置、陽臺空調板冷凝水管與墻體錯位,通過分析結構及建筑圖紙得出陽臺結構墻在預留洞上嚴重影響后期排水立管的安裝。根據現場施工情況優化出滿足現場裝配條件的構件。
戶內強電配電箱處管線較多,需要布置合理,規劃有序,避免出現三層管路疊加的現象。當出現線管過高引起混凝土超方時,線管需做繞行處理或設置在兩塊疊合板之間的現澆混凝土帶中。當線管無法穿過桁架鋼筋時,可以采取將桁架鋼筋切斷等措施[2]。
對于地漏,不建議采用直埋地漏,因為在運輸吊裝過程中容易損壞并且不能防蟲防臭。宜采用預留孔洞的方式進行后期地漏安裝,但要做好孔洞與排水構件的吊模,做好防水,以免后期出現滲水現象。
預制構件上水電預留預埋的實施,減少了現場的施工壓力。廠房標準化的制作,保證了預留預埋的質量,也給傳統的施工工藝帶來了挑戰。現場施工與廠家深化設計相結合是提升預制裝配式住宅水電預埋質量的關鍵。施工單位要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提升,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統籌材料、設備、人員,充分發揮裝配式在質量、效率、環保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