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2)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部署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充分發揮體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指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協同聯動,持續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重要作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
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加強優秀民族體育、民間體育、民俗體育的保護、推廣和創新,推進傳統體育項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開展體育文物、檔案、文獻等普查、收集、整理、保護和研究利用工作。開展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推動傳統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1]。
搶花炮流行于廣西、貴州、湖南、云南的侗族、壯族、幺佬族和瑤族,是一項具有濃郁民族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有著激勵對抗性、娛樂性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數百年來長盛不衰,譽稱具有東方特色的“橄欖球”運動。搶花炮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經考證起源于廣東,后傳至桂、黔、湘三省毗領地區,已有五百余年歷史。清光緒年間的《貴縣志·卷五·記人節令》中描述壯族搶花炮情景。“城鄉初二,眾會社前放花炮,大小不等,大者高丈余,小者亦尺許,周身糊以花紙,名曰花炮,有頭、二、三等名目,結草環為標,識轟起時,接得者謂之得頭炮,會用鼓吹。儀仗送琉璃鏡一座,至其家香花酒燭供奉堂中。次年及期,亦照樣另備屏鏡、大炮、金豬、鼓樂送至社前,謂之還炮。”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民國志卷二·賽會娛樂篇》記述:“花炮會,六甲人,眾人皆盛行,而全縣參加……于集會地點演劇舞獅及各種游藝助興,屆時男女咸集。其競賽以沖天鐵炮內裝鐵環,若實彈燃。燃炮后,鐵炮直沖云霄。觀眾聞炮聲,即以鐵環為目標蜂擁爭取,以奪得鐵環者按頭、二、三炮依次領獎,其友族皆簇擁慶祝,歡聲如雷。[2]”
搶花炮分為民間搶花炮與競技搶花炮。民間搶花炮是直徑為5cm的鐵制圓環,外用紅綢布纏繞,重40~50g,置于內裝火藥的鐵锍,由部族的長老點燃后,即把花炮轟上天空,待落下時,以自然村為組別,每個村男子腰系不同色系的綢帶,以區分組別。廣西三江縣富祿鄉在溶江河畔寬約500畝的河灘上,除了廣西三江本地居民,還有貴州叢江縣、黎平縣的居民,趕到搶花炮現場。筆者2019年農歷三月二日訪談了富祿鄉的寨老,老人以無限神往的神情口述道:“在20世紀60、70年代,停止了三月三搶花炮習俗,這時公共交通工具尚不發達,住在遠近鄉寨的村民,每年農歷三月二日凌晨4點就帶上糯米飯,步行到搶花炮現場,在搶花炮現場交流感情,所有人一直暢談到天黑,不愿離開,搶花炮把人們緊密聯系起來,搶花炮活動被構建成凝聚鄉間鄉情的載體。”
隨著搶花炮運動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搶花炮運動成為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之一,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搶花炮項目競賽規則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使搶花炮比賽具有更強的觀賞性,經過持續不斷地技術更新,搶花炮項目已成為適應現代競技運動新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3]。
搶花炮比賽場地為表面平坦的長方形草坪或土地,長60m、寬50m,場地包括接炮區、炮臺區、罰炮區、罰點炮區。目前,藝術院校修建新校區,多在市郊,新校區占地面積較老校區大,有規范的田徑場和足球場[4],足球場上重新劃線,可規劃一塊搶花炮運動場地。
藝術院校體育課程是“三自主模式”選課,即學生自主選擇上體育課程時間、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學生自主選擇上體育課教師[4]。筆者調研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女生選課以宿舍為基本單位,室友之間共同協商,室友推薦一個項目,宿舍成員會一起選擇相同的體育項目、上課時間、體育教師。男生選課以個人喜愛并擅長的運動項目為基礎,學生以2人為基礎單位,2人共同選擇相同的體育項目、上課時間和體育教師。男生、女生選擇時在熱愛體育項目的前提下,首先會選擇不在戶外曬太陽的運動項目,搶花炮運動是在戶外曬太陽的運動項目,搶花炮項目開展之初,需做大量前期宣傳。
近年來高校招聘體育教師,要求需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體育教師在讀書期間,從事專業技術訓練,體育教師能勝任大學公共課體育教學,隨著高校大學生人數擴招,學校已有體育教師數量不能滿足,開展的體育項目所需人員基礎之上,可外聘具有民族傳統搶花炮項目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豐富藝術院校師資力量。
筆者調研藝術院校大學生中,部分學生的家鄉每年有開展搶花炮運動的傳統,他們從兒童到青年時期,曾觀賞民間搶花炮壯觀場面,耳濡目染,熟知民間搶花炮運動規則。雖然廣西壯族地區大學生較易接受搶花炮運動項目,但是搶花炮運動青年群體普及率不高,大學生在選課之前,并不擅長搶花炮運動項目,需要重新學習新技術。
壯族搶花炮運動項目對體育教師有挑戰性,聘請校外有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有其弊端,弊端之一是不了解藝術類專業性強及學生的個性特征;弊端之二是不能及時掌握體育教學新理念。
體育教材是傳承民族民間體育的重要載體,文字通過紙張的印刷,可供歷代青年學子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目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材是一個項目編撰一個章節,通常一本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教材由10~20個小項目組成,建議將搶花炮項目撰寫為一本教材。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期末集中考核一學期所學運動技術為主要考核方法,藝術院校引入民族傳統搶花炮體育教學,可實行學習一項技術結束后,就考核一項內容,改變傳統體育課教學評價體系。
藝術院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校體育教師可利用短期外出學習機會,提高個人對搶花炮運動項目進攻技術、防守技術、競賽裁判法的掌握。學校體育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對搶花炮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才能達到開展搶花炮運動項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