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雜志副編審
基層矛盾糾紛量大面廣,表現出復雜性和多元化特征。針對當前基層工作的短板弱項,必須進一步完善基層矛盾化解機制,堅持多元共治理念,筑牢矛盾糾紛化解防線。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弱,在群眾中缺乏公信力,缺乏應對矛盾風險的能力;有的基層干部對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反應慢,當矛盾出現時既不積極化解,也不及時報告,以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因此,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基層干部主動擔負起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重要職責。
充分發揮人民調解機制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日常生活中,一些矛盾糾紛走司法程序,往往耗費較多精力和社會資源。人民調解將調解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神經末梢,通過說服疏導等方法,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化解矛盾,節約當事人精力和社會資源,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標,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要設立人民調解專家庫,重視社會力量的作用,動員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鄉賢等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加強人民調解組織的規范化和專業化建設,擴大人民調解工作覆蓋面,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互相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
推動基層矛盾化解法治化。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加大基層法律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對矛盾糾紛化解的法律需要。下沉司法資源,加強司法調解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訴訟案件及涉訴信訪發生。通過巡回法庭“送法下鄉”,法官下鄉鎮、進社區,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等活動,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宣傳和矛盾調解法律建議等,使執法為民、維護公平正義的執法理念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