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市委組織部
近年來,太倉市實施城市基層黨建“融合力”工程,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長三角一體化和重要交通樞紐節點優勢,融合多方資源力量,有力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活力。
以共建相融合,凝心聚力畫好紅色“同心圓”。高位統籌定好“治理坐標”。將城市基層黨建作為“書記項目”,由市委書記領銜進行破題。制定出臺《關于實施城市基層黨建“融合力”工程的意見》及相應配套性文件。精細布局建好“聯動機制”。積極構建市、鎮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聯動工作機制,建立1個市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委會、11個鎮區(街道)“大工委”、65個城市社區“大黨委”,健全日常聯系、年度考核等3方面硬性機制,明確雙向溝通、雙向考評等4方面9項工作責任。多方攜手牽起“合作聯盟”。深入實施紅色“1+3”工程,推動281個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各領域黨組織與65個社區黨組織掛鉤聯系、結對共建。組建城市基層黨建“融合力”服務聯盟,全市65個社區黨組織制定“需求清單”256份、共駐共建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提供“資源清單”278份、共同協商形成“項目清單”265份,為加強基層黨建、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精準高效服務。
以重點帶全面,強筋壯骨夯實治理“硬支撐”。強支部促爭先。實施黨支部和黨員“動力工程”,對照“動力指數”清單實行“星級化”評定。全面推廣“行動支部”工作法,目前,全市65個社區共建立行動支部132個。強隊伍展作為。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組織開展4輪定制化培訓班,實現對社區黨組織書記脫產培訓全覆蓋。出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實施辦法,建立“三崗十八級”職業發展體系,讓干得好、想干事的社區干部有奔頭。實施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三年培養計劃,定向培養59名后備人選,為推進基層治理蓄足“源頭活水”。強保障硬底氣。取消街道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工作,推動街道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建立社區事項準入機制,制定58項社區協助政府工作和依法履責兩份清單,為社區事務“劃定邊界、筑牢籬笆”。建立財政投入為主,黨費補助、社會支持、社區自我補充的多渠道投入機制,落實社區工作經費和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每年每個社區平均達到40萬元以上,保障社區高效運轉。
以百姓心為心,服務萬家繪就幸福“金太倉”。一“網”兜起民生大小事。以全市社會綜合治理聯動網格為基礎,組建網格黨組織504個,構建由“鎮區(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組成的三級組織架構。一“站”集聚服務多功能。建設總建筑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城市黨建融合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構建市、鎮區(街道)、社區三級陣地服務體系,以黨組織為核心引領凝聚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組織、專業力量以及先進模范,提升社會治理“軟環境”。合“力”提升群眾幸福感。統合社會力,舉辦城市黨建“融合力”工程推進月活動,與上海市嘉定區簽約成立“嘉太同城融合黨建帶”,對標先進地區,調試為民服務“最優溫度”;用好物業力,建立“3+3+N”紅色物業協同治理體系,實行物業企業“紅黑榜”動態管理,讓小區“管家”服務“到家”;挖好內生力,整合駐區黨員、干部,社區群眾,志愿服務隊伍力量,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小區重大事項決策,增強群眾自管、自治的主人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