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黨組
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黨組結合人大工作職能要求,以創建黨建品牌為抓手,開辟黨建新窗口、架起履職連心橋、共繪發展同心圓,不斷豐富黨建引領的內容手段,推動人大工作實現高質量、邁上新臺階。
人大機關是重要的政治機關,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機關黨的建設,對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蘇州市吳江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充分把握黨建新時代的特點和規律,積極適應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找準人大機關黨建定位,大力推行“眾心”黨建品牌,在黨的建設中強化“一線意識”、體現“一線作為”、樹立“一線形象”,以黨建創新“紅色引擎”點燃人大工作“火紅年代”。
開辟黨建新窗口,構建雙循環履職體系激發全域黨建新活力。吳江是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基層人大工作聯系點,是地方人大工作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加之吳江作為一體化示范區,人大工作更是參與“示范窗口”建設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務必以“示范窗口”標準打造新時代人大工作新標桿?!氨娦摹奔慈f眾一心,“眾”字由三個“人”字組成,既代表著人大履職行權的內在精神,也代表著示范區三地人大之間的協同聯動。推行“眾心”黨建品牌,就是要激發人大內在活力,推動形成以吳江區內履職為主體、區內區外雙向互動的雙循環履職體系。地方人大常委會抓黨建,核心就是要抓方向。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人大工作全過程,切實扛起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政治責任,把機關黨建與常委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將人大黨建工作置于打造“示范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下去思考、謀劃和推進,始終保持上下聯動、平行互動、協同協作,進一步織密織牢全區人大黨建工作網,以黨建“新窗口”凸顯人大工作“新標桿”。對常委會黨組成員、機關黨組織成員管黨治黨責任進行分工,建立常委會黨組、機關黨總支、機關黨支部(機關老干部支部)三級履責清單,全面落實“一崗雙責”,進一步提升推進人大黨建工作的統籌度和落實度。將制度建設嵌入人大黨建各領域各環節,強化制度集成創新,出臺規章制度匯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常委會及機關工作,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印發《人大機關建設能政善政公務員隊伍實施方案》,對標蘇州“三大法寶”精神,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等新形勢新任務,積極鼓勵人大干部到“兩勇一快”主戰場、改革攻堅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建功立業,形成一套具有人大“標識度”的黨建品牌體系。
架起履職連心橋,以融入式黨建尋求黨建與業務最佳契合處。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人大是密切聯系群眾的代表機關。要堅持黨建引領,建好人大“兩個機關”,以人大履職成效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以監督模式創新架起“連心橋”。區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本地實際出發,疊加運用好評議、測評等監督手段,創新采用“方法疊加+內容疊加+力量疊加”三位一體監督模式,打出人大監督的“組合拳”,形成人大監督的閉環模式。以履職管理創新架起“連心橋”。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體,要發揮好黨員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人大事業高質量發展。依托“123+X”代表之家平臺,以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工作室三級平臺為載體,融入“眾心”黨建品牌文化,結合黨員代表組織生活、主題黨日等活動,進一步深入開展融入式黨建。開展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代表聯系人民群眾“雙聯系”活動,架設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以議案建議督辦架起“連心橋”。做好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的生動實踐。堅持人大常委會黨員領導領銜督辦重點議案建議、黨組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全程跟蹤逐件督辦的工作機制,推動辦理工作由“答復滿意”向“結果滿意”轉變。以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架起“連心橋”。民生是最大政治,助推民生改善是做好人大黨建工作的動力之本。首次在區級層面推行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在全區人大代表中就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征集意見建議,推動政府決策與民意民愿深度融合,實現政民良性互動,共結民生實事之果,以“窗口”擔當打造更多吳江人大工作的“金名片”。
共繪發展同心圓,以區域化黨建引領示范區人大協作新機制。以區域化黨建為引領,將常委會黨組、機關黨總支、機關黨支部(機關老干部支部)“組織力”滲透、融合到示范區跨界協同發展上來,積極探索“毗鄰黨建”共建的創新之舉、務實之舉,點燃“紅色引擎”,共畫一體化發展“同心圓”,進一步推動三地人大協同協作。積極踐行人大黨建“書記項目”,借長三角一體化深化區域人大協作之機遇,圍繞示范區建設組織開展一系列人大履職活動。一方面,通過強化上層制度設計,形成一體化發展的共識。區人大常委會黨組牢固樹立“一家人、一盤棋、一體化”的理念,推動青吳嘉三地人大共同簽署《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搭建人大常委會主任例會、辦公室主任例會和信息共享機制等多個層面的協同機制,推動實現信息互通、標準互認、步調互動。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三地人大聯動協作。把“一體化”“高質量”作為目標取向,選準履職行權的共同點,為化解阻礙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制約提供“人大方案”。大力推進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采取“跳出”本地的履職形式,組織代表開展異地調研、視察等活動,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取長補短,進一步拓展協作寬度。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在全體人大代表中開展“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代表行”主題活動,動員黨員代表把履行代表職務與推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結合起來,在各條戰線上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帶動人民群眾,在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中做好代表事情。此外,創新“區縣聯動+鄉鎮聯動”區域化黨建模式,促進三地人大有序互動,鎮、街人大自覺聯動,工委、代表相互走動,逐漸形成人大層面“協同—聯動—協作”的常態化機制。示范區三地人大堅持黨建引領,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做到真監督、真支持、真推動,為助推長三角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人大貢獻,打破以往黨委、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單一格局,形成獨具地方發展特色和人大工作特點的跨區域人大協同聯動新機制,使新時代的吳江人大工作煥發出炫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