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黑金鵬,李國彬
安徽汽車職教集團成立于2006年6月,是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聯合相關職業院校、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在安徽省組建的首個行業性職業教育集團。集團成員在自愿基礎上,開啟了資源集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內涵式、集約化和集團化辦學之路的運作模式,實現了較緊密的校企合作、校際聯合和校協攜手。截至目前,集團共有成員單位45家,其中企業22家、協(學)會5家、院校18家,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校企互聯”的集團化合作發展格局。2019年,安徽汽車職教集團獲批安徽省首批示范職教集團立項建設單位,被省教育廳推薦參加國家級示范職業教育集團遴選。
(1)聯合招生,互展所長補其短,破解招工招生難題。我校與風之星公司根據雙方的需求,制訂招生招工方案,明確雙方的職責,聯合開展宣傳工作。學校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校園電視臺、宣傳欄等全方位宣傳校企師資力量、教學實訓設備條件、工學一體教學過程、專業優勢與行業前景及獎助免補政策等,招攬生源;企業運用自身品牌影響力宣傳現代學徒制的就業優勢、就業崗位、企業文化和待遇、學徒制推進方案等情況,吸引生源。通過現代學徒制班校企聯合招生招工,不僅妥善解決了學校招生問題,也為企業破解了用工荒難題,節約了員工崗前培訓資源和時間。
新生入校后,邀請企業高管來校宣講,利用入學教育和新生認知周,邀請企業技師來校開展技能認知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和就業理想。2018年,學校邀請風之星公司人力資源經理王虹為學生進行了“為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職業生涯規劃專題宣講,邀請企業技師孫明來校為學生進行技能認知授課,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就業前景。
(2)三段培養,傳承師禮育匠心,破解產教融合難題。拜師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則是一種文化的傳承。2019年3月18日,我校2018級風之星車身修復班全體學生在風之星公司參加拜師儀式,風之星人力資源部總監葛學亮攜4個店面師傅與我校30余名學生結成師徒對子。通過舉辦拜師儀式,可以重塑學生尊師重教思想,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放下手機,拿起工具,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開始苦練本領。拜師禮儀不僅可以讓學生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培育工匠精神,也是校企雙方破解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難題的積極探索。
根據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方案,我們突破了傳統的大分段式教學模式,在每學期都采用“學校學習→企業實踐→學校學習”的教學模式,將校內學習的技能到企業崗位上去檢驗,在企業內學習的新技術回校再消化。校內授課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師同時參與;企業實踐采用師徒制方式,每位師傅后面跟2名學徒,所有學生分散在風之星公司旗下的多家汽車4S店內,校內專業教師動態跟蹤授課管理,與企業師傅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及時針對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研討解決,在教學上真正實現校企共育。
(3)四聯同步,跟蹤問效抓質量,破解人才培養難題。具體采取了以下4項措施。
1)聯合成立教研小組。為了保障現代學徒制風之星定向班的教學質量,校企雙方聯合成立了專門的車身修復現代學徒制教研組,組內人員包括項目管理人員、一線專業教師、企業一線兼職教師。教研組全體成員根據教學規律和汽車售后行業市場需求,制訂了貼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并邀請行業內專家進行充分論證。
2)聯合開展師資培訓。校企聯動,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專題講座和研討,強化專兼職教師的現代學徒制的教育理念,有效引導教師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企業及時組織師傅進行行業進修,將市場前沿技術及時在教研組內分享、轉訓,并將最新的知識滲透到教學中。學生進企業學習階段,專業教師全程陪同,既增加了教師跟崗實踐、參與生產的機會,也積累了實際工作能力,提高了教學能力。企業在生產淡季,也安排兼職教師到校對學生授課及參與教學理論研究。
3)聯合推進工學交替。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載體,把課堂學習和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按照校企雙方制定的車身修復現代學徒制教學計劃,學生在學校首先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從第二學期開始,每學期進行一定時間的企業跟崗學習,參與客戶車輛的維修,實現學習生產一體化。生產工作是教育計劃的整體組成部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成績考核評定的重要部分。學生返校后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對部分校內車輛進行維修,參與校內學習性生產任務。
4)聯合實施質量監控。教研組、班組作為最基層的教學單位,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關鍵組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落實教學狀態和教學質量評價監督工作,企業師傅進行評價表的過程性評價,校企雙方定期對教學工作進行集中開會評價,對每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工作。每位同學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動態地對每位全程全方位地進行評價,這些評價結果將作為“校企現代學徒制專項獎學金”的評定依據,還將對準員工以及員工階段待遇薪水有一定的影響,此舉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1)以政策為引導,加強統籌規劃。汽車職教集團的發展,發揮職業人才培養的功能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導可以為職教集團的發展提供保障,可以為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基礎環境。職教集團以最新的國家政策為依據,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實現校企資源優勢互補,保障高質量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
(2)以市場為風向,提高企業的參與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通過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和時效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校企雙方合作協議》《學校、企業、家長三方協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計劃》《現代學徒制教學大綱》《現代學徒制教學計劃》《學生學徒評價方案》《現代學徒制教研組職能細則》《學生企業學習實施方案》等。教學計劃可以將三年制中專的6個學期進行學期細化,每學期按4個月的教學時間計算,第一學期學生在校3.5個月、在企業0.5個月學習,第二學期在校3個月、在企業1個月學習,以此類推第六學期學生全程在企業跟崗實習。這樣的教學計劃,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更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實際生產的能力越來越強,最終能夠無縫對接達到企業生產要求,企業參與度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
(3)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的滿意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選擇符合市場發展和人才缺口較大的專業。緊缺型人才一直是企業面臨的難題,社會上招聘的人員很多因為入企學習階段待遇偏低導致離崗,然而學徒制班學生通過校企彈性互補學習,入企后即可以進行生產,待遇和正式員工基本一致,在企業的穩定明顯提高。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穩定某領域的人力資源,也省去了入企后的新員工培訓,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學生家長很多時候總會抱怨孩子就業后工作不滿意,就業、失業、再就業是他們所面臨的常態,最終學生在校學習的很多知識因為擇業問題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家庭經濟受損。然而學徒制選擇在市場上是緊俏的行業,通過簽訂學校、企業、家長三方合作協議,打消了他們就業的疑慮,為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學生與家長認可度和滿意度獲得提升。
(4)以質量為方向,提高專業發展水平。現代學徒制專業要根據集團內部企業的市場需求,堅持質量至上原則。通過現代學徒制班的校企合作,進一步加強與集團內各企業的聯系,保障了專業知識結構的更新和市場接軌,為專業的精細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代學徒制教研組的成立為該專業高端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的產學研結合必將促進專業質量的提升。現代學徒制班應具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校企教學資源,這將為專業的招生提供強勁的動力。
職業教育集團下的現代學徒制是充分調動校企資源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很強的優勢,實現了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共贏,破除了校企合作“兩張皮”的頑疾,同時也是落實大力發展國家職業教育的具體舉措,我們必將立足實際,不斷的探索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入促進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元”育人,推動區域內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