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組珂 陳美林
“作為一名被選派人員,既感使命光榮,又覺壓力山大。”這是近年被選派去東臺市梁垛鎮安洋村任黨總支書記的事業單位人員席如春的由衷感慨。任職以來,他利用村種養殖業成熟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在352 省道沿線種植果樹和苗木,讓產業興旺成為安洋新生機。2019 年,東臺市委又選派30 名科級干部到村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黨建是根和魂,黨建工作做不好,一切工作都無從談起。為提升黨建工作質效,東臺市通過抓隊伍建設、抓氛圍營造、抓陣地創新,不斷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讓基層黨組織建設呈現出層次分明、生機勃勃的“東臺圖景”。
“蓄得住水、蓄引活水”是黨組織建設現實之需。多年來,為努力解決基層黨建“貧血”狀況,東臺市一直將培養“后備軍”計劃作為黨建“新細胞”,不斷選派機關干部任實職、選聘退役士兵扛重擔、選拔年輕同志輸活血、培訓骨干力量提素能,讓一名名機關事業單位干部成為“掛職書記”、黨政“協理員”,讓基層一線干部成長培養鏈有效延伸。并通過定點招生、定向培養、協議就業等方式,培養出一批農村發展急需、政治素質好、發展能力強、留得住扎下根的村干部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安豐鎮紅安村三組薛長樂家,黨建氛圍十分濃厚。墻上“紅色搖籃物阜民豐”標語旁,“中共東臺市安豐鎮紅安村總支委員會第三黨小組活動點”的紅色大字引人注目,活動桌椅、先鋒報架、學習資料等一應俱全。作為全市第一家黨群“微家”,管理員薛長樂經常召集村子周圍16 名黨員開展活動。安豐鎮組織委員陳進介紹,目前,全鎮已建起68 個黨群“微家”,真正把黨建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拉近了農村黨員群眾與黨組織的距離。
在東臺市的黨建紅色地圖里,各個角落都閃爍著“紅星”。無論是“葡萄先鋒吧”“黨員加油站”等黨群面對面的“連心鎖”,還是“先鋒驛站”“黨建360 示范窗口”等基層問民情的“聯絡站”,一個個“樞紐型”“功能型”“長效型”活動陣地,讓越來越多的百姓在活動中受感染、得益處。2019年,36 家機關推出“黨建360 示范窗口”,通過亮示范標識、亮黨員身份、亮服務承諾、亮業務流程、亮便民設施、亮監督反饋等改變窗口模式,有效提升了服務質量,贏得群眾的點贊。
在城區,161 個網格黨支部,1108 個服務網絡,社區黨員、黨員志愿者和駐區單位黨員全部“上網入格”,實現良性運轉;在農村,各級黨組織創新實施黨建+農業、黨建+扶貧、黨建+旅游、黨建+農戶等,鄉村振興添了新貌。如今,基層黨建正不斷成為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的最大活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