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郝 魁,白樹全,于洪兵
天津圣納科技有限公司 劉 明
2019年10月,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浙江調研高等教育并出席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有關活動中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教育服務國家發展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要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文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根據存在問題,提出對策。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在摸索和嘗試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停留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給企業輸送優秀人才方面,卻認識不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和相關創新創業比賽每年都在高職院校的計劃安排中,但是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深度不夠,學校雖然制定了很多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和制度,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但是在實際推廣過程中,由于認識不到位,導致政策的執行難。教師和學生層面也很難找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切入點,創新創業教育的結果不理想,教師和學生被動地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完成者,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一項“面子工程”和“重要工作任務”,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成為一種被動工作。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興起時間短,在起步開始階段,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由學校的學生工作處、團委、教務處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形式主要是以創新創業大賽的單一形式發展,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導致對于負責與輔導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數量很少,同時缺乏對創新創業教師系統培訓。很多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都是來自于班級班主任、任課教師、輔導員、就業指導教師等,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也沒有從事過創業等相關實踐經歷,自身創新創業專業基礎薄弱,沒有參加過創新創業相關系統培訓,同時對于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的激勵政策不到位。
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方案融合度不高,高校設置的創新創業課程內容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在課程實施環節不能真正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素質提升的目標,還停留在講知識、講理論的基礎上,很難喚起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教材數量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教材內容大部分處于理論層面的講解,缺少創業成功案例分析和創業過程中的風險提示。
在創新創業教育開展過程中,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教育,同時實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不能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創業案例的剖析和創新創業大賽的指導,還必須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演練。目前高職院校依據各專業建設的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和產學研合作項目等,還不能滿足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相關要求,實踐平臺建設還不夠完善。
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正處于摸索階段,一定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提高認識。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這種目標是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最重要的是對技術技能的創新發現和改進,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深入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高校領導及系部負責人應該積極成立相關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由領導全權負責,深入參與,全面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工作,并定期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出臺各種激勵政策和保障制度,來提升教師與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例如對參與創新創業工作和比賽的學生,進行學分獎勵,對于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專升本破格錄取等各項激勵。從領導層面、機構場地、人員經費等多方面,有力保障和共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各項工作。
(1)充分利用現有教師團隊資源,選拔具有創新創業大賽豐富經驗的參與者和創新創業實踐者,成立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共同組織和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2)積極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企業人員、創業成功的學生等創業者,作為學院外聘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傳授學生有關創業的知識和經驗,增加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
(3)建立創客空間導師師資庫,利用每位創新創業教育導師的優勢和特點,針對性地去指導、扶持學生有關創新創業的項目,從而加快創新創業教育的進程。
(4)鼓勵創新創業導師到合作企業實踐鍛煉,提高創新創業導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選派創新創業導師,參與有關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培訓,提高創新創業導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教育水平。
首先創新創業類課程不應該停留在講理論、講就業指導方面,課程應該具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提升的功能。因此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應該根據所要培養的創新創業素質類學生特點去建構。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基礎、品質、能力、精神,從這4個層面去具體設置課程,可以分為創新創業基礎知識課程、創新創業品質培養課程、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課程、創新創業精神滲透課程。其中創新創業基礎知識課程包含了創業政策、企業開辦的流程、營銷策劃、法律知識、財務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創新創業品質培養課程包含團隊建設、創業文化、商機確定、素質提升、創業心理學等方面內容;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課程包含模擬實戰演練、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社團協會的運作、市場實踐調研、頂崗及畢業設計等;創新創業精神滲透課程主要包括創業風險評估、創新創業氛圍建設、創業明星訪談等內容。通過建立一套由淺入深的課程體系,并探索實施,能夠更為合理地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對應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應完善配套教材建設。教材的內容應該分為創新創業基礎知識、創新創業品質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創新創業精神滲透等4個方面。
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教育,建立良好的實踐基地和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創業的空間。我院應該主動利用自身資源,深度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行業資源,積極聯系相關負責創業就業的政府單位,形成校、企、政、行業的實踐基地或聯盟,發揮基地或聯盟的優勢,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提供支持和幫助,為提高創業導師團隊的指導水平做出貢獻。同時發揮好我院相關技能大師工作室、協調好相關創新創業協會、創客空間等平臺,組織實施具體的創業項目開展,從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素質。
我院車輛工程系的領導和創新創業導師團隊成員,共同組成了創新創業領導小組,形成有力組織保障,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車輛工程系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我院車輛工程系現已形成“1+2+3+N”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模式,其中“1”是以行業、企業、政府、學校共同成立的汽車產教聯盟為一個實踐基地,利用好各自的優勢,不斷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此來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2”是指配合好教務處、學工處兩個部門的工作,積極參與兩部門組織的“互聯網+”大賽、“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3”是指以于洪兵技能大師工作室、車輛工程系創新創業協會、車輛工程系創客空間為3個平臺,在創新創業導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到平臺組織的創新比賽、手工DIY、創新類科研項目中,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平臺和幫助。“N”是指多種舉措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發展,例如學生發表專利、學生參與汽車文化月的技能比賽、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科研項目、對創新創業大賽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專升本中的優先考慮、創新創業教育學分認定等多方面舉措,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在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方面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首先我們應該從思想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理論知識,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加大對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的培養,改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配套教材和實踐平臺,積極學習其他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中的可取經驗和優秀典范,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