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恒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競技體育模式下的人才培養體系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人才梯隊銜接的斷層,基層體操人才儲備的短缺與基層體校的數量和規模的萎縮,導致我國體操軍團實力下滑。伴隨著學校安全事故的頻發,媒體的負面宣傳及家長對體操的不良印象。各地出現了中小學體操課程的名存實亡以及體操健身器械的拆除。在新時代國家體育發展戰略的轉變下,體操發展如何“轉軌”。快樂體操這項運動已在國內開展了四年,在發展過程中即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也促進了青少年參與者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在推廣過程中,取得成就的背后不免出現各種問題。快樂體操如何更好地發展推廣,這是現階段必須面臨與解決的問題。
自2014年4月中旬國家體操管理中心正式推出以來,已在全國17個省市全面展開。截止到2017年,體育總局體操管理中心共掛牌了73所幼兒園、中小學快樂體操試點學校;俱樂部方面截至2016年全國快樂體操俱樂部共25家。通過賽事承辦的公開招募,成功舉辦了四屆全國快樂體操賽。其中各地分站賽共12站,參賽隊伍累計為316支,吸引了26家體育運營公司參與到快樂體操的賽事承辦合作中。師資方面:由體操管理中心授權,英士博體育管理公司及各省市體操協會的推廣下,相繼開展了各地區快樂體操輔導員培訓班,以及幼兒、中小學體操教師培訓班。目前登記在冊的初中級快樂體操教練員越400人,輔導員1000余人。
在快樂體操推廣之初,體操管理中心制定的目標:第一是讓廣大的孩子們通過快樂體操鍛煉身體,身心健康發展,這是對國家戰略層面的貢獻;第二快樂體操為整個競技體育新型人才培養做塔基,通過體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體能訓練之后擁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從事其他的競技體育,第三為體操輸送專業人才。這樣的發展目標主要服務于競技體育,針對的是目前競技體操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對將來的發展規劃。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快樂體操發展推廣中已經出現了部分學校以及俱樂部在開展中走專業化訓練的老路。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喜歡和熱愛快樂體操的青少年參與。所以其發展目標的定位與這項運動的真正推廣理念的矛盾,是造成快樂體操在社會化和學校化的發展推廣中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其社會化推廣模式為快樂體操俱樂部+賽事活動。在賽事活動上,采用了商業化承辦模式,引用體育運營公司進行各分站賽的具體運作。在舉辦賽事的場館除了參賽選手的家長與學校人員,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賽事關注度與市場影響力。賽事的參與報名必須通過以單位團體的形式參與比賽。在賽事的承辦費用上主要由參賽隊伍繳納的報名費與政府補貼兩方面進行賽事支出費用的承擔。相關的場地資源由當地的體操協會與有關部門進行協調提供。從賽事本質上來說,就是以地方政府資源支撐賽事承辦,名義上進行商業化收費與贊助來換取社會推廣效果。所以快樂體操賽事商業化承辦沒有一定的盈利方式,也沒有具體的真正獨立的賽事運營。
在對現有的25家快樂體操俱樂部運營模式、教授內容、培養目的等方面的對比分析中發現。純商業化俱樂部是由中外合資,完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另一部分非純商業化俱樂部,主要是由原來的體操或少兒培訓學校在推廣中轉型而來。因為有當地的政府支持與一定的資本參與,其獨立性受到政府的約束,要完成一定的體操人才輸送的硬性任務要求。在其面向市場培訓中加入了一定的半專業性的訓練,影響了青少年的參與熱情。
快樂體操在學校推廣中主要是自愿參與和試點學校選拔。試點學校由體操管理中心進行選拔,同時要求學校需具備場地、經費、參與比賽等條件。政策與資金由各省市體操中心進行相應支持。從現有的7個省市73所學校試點情況調查來看,主要問題在于:一、各省市體操中心沒有足夠的經費與相應政策做支持保障;二、選拔學校條件要求過高;四、學校缺乏一定的教學師資與推廣積極性。
快樂體操的推廣理念與定位目標的矛盾本質上是對這項運動認識上的不同造成的。起初的定位目標是在競技體操發展困境的基礎上提出的。只有通過十年,甚至十五年的中長期發展,才能有一定基數的真正意義上的后備人才基石。所以其定位目標要隨著推廣理念認知的不斷深化及發展規律而與時俱進。以推廣理念來定位發展目標,從而解決實際推廣中的問題。
快樂體操賽事的舉辦只是為其開展學校和社會推廣提供一個平臺。賽事的商業化承辦,應該通過商業化模式去提高賽事舉辦水平,組織運營效率,從而提高政府資源的高效利用。主辦方體操協會的職能有限與政府的有限支持力度是造成賽事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非純商業化的快樂體操俱樂部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政府制約以及任務安排,不可避免地喪失獨立性。同時快樂體操俱樂部過多關注于社會培訓,與學校結合程度較低,雙方資源共享不足,也是造成俱樂部數量過少與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體操中心既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又沒有一定的管轄權力。只能通過各省市體操中心來支持試點學校工作的開展。這樣無法直接提供學校的實際需求與政策支持。在師資培訓上,沒有一套完整的引入審查與管控機制,來完善師資的統一培訓、考核、認證標準。這是造成師資數量短缺,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所以缺乏政府經費支持與師資管控機制是目前制約校園推廣的主要原因。
在認識上快樂體操推廣理念與定位目標應統一,形成推廣上以學校化為主,社會化為輔,俱樂部為補充,賽事為宣傳平臺。從而真正打通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之間的關系,形成目標準確、理念清晰、推廣主次分明的快樂體操發展格局。
相關政府部門應下放管理權限,給予一定的政策與經費支持,使快樂體操協會及下屬各級協會共同發揮在賽事上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大各舉辦地政府資源對賽事的傾斜,減輕參賽單位及隊伍的參賽成本,激勵其參與賽事的積極性。
非純商業化俱樂部在運營模式、內容、管理等方面向純商業化俱樂部學習。同時與周邊學校進行資源結合與共享,學校提供生源與課時補貼,俱樂部進行培訓。這樣可以解決場地器械的限制,師資水平,生源與收入等問題。
學校推廣中體操協會應與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合作,通過政策鼓勵與經費支持來擴大試點學校的建設。同時與教育部七大體育項目進校園活動相連接,利用其路徑來推廣快樂體操。
師資培訓上必須建立一套長效的師資引入審查與管控機制,盡可能地延長其培訓時間或提高培訓質量,完善師資統一培訓、考核、認證標準體系。從而真正形成一個高級教練員—中級教練員—初級教練員—輔導員金字塔的構架,實現快樂體操師資的供給側兩端的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