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花
所謂排球精神文化特征是指,在排球運動及競技比賽過程中,通過團隊協作和拼搏所展現出的排球運動能力和具有文化特征的運動精神和智慧的綜合表現。排球運動是一種蘊含著豐富體育運動文化的競技運動項目,是人類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創造出的一種具有豐富的文化精神特質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排球文化不僅是體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所包括的排球精神文化、排球物質文化、排球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使排球文化建設成為有機體系,推動著排球運動的不斷發展。
排球自傳入中國以來,經過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艱苦卓絕地訓練與拼搏,不僅實現了3奪奧運冠軍和世錦賽5連冠等一系列優異表現,更使“愛拼才會贏”等系列女排精神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激勵著幾代國人砥礪前行,成為多個行業精神的旗幟。但近幾年隨著我國青少年體育開展的不利和對排球運動認知方面的不足,不僅造成排球運動開課率和排球運動氛圍創設不足,還造成了學生對排球精神、排球文化認知上的缺失,對于中國幾代運動員奮力拼搏而來的傳統優勢競技項目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損失。排球精神文化是排球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思想、意識、價值、心理等一系列思想意識和精神的特質。在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當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必須要重拾排球精神,使其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繼續激勵廣大青少年群體,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梁?;诖搜芯磕康?,本文立足排球精神文化特征及其現實意義進行深入而系統地分析,期待能對使在我國曾具廣泛影響力的排球精神重新煥發活力,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精神內核。
排球作為當今運動人口基數最多的三大球運動之一,之所以歷經數百年仍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就在于排球運動講求精益求精和勵精圖治的競技性,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和觀眾的觀賞需求及現代體育精神的需要,不斷探索排球競賽規則,使排球的比賽過程、排球運動的體驗過程始終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對抗性和不確定性。但排球運動的講求競技、競爭是在嚴格的排球運動規則規約下實現的,排球規則的設置巧妙地兼顧了競賽的公平、公正,這正是排球運動區別于其它競技運動的一個顯性特質。這個特性集中體現在排球比賽中運動員的站位和發球順序上。根據排球比賽規則,競技雙方隊員均分前后排站位,比賽從發球方后排右側的運動員開始發球。換發球時雙方隊員必須在本場區內按輪轉次序站位,這樣的規則設置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每個隊員的參與公平性與水平發揮的均衡性,使排球競技過程的競爭是有序的,公平的,這也是絕大部分競技運動難以實現的公正、公平、競技精神文化特征。
對于競技運動來說,運動技戰術是完成競技過程、展現競技水平的唯一途徑和方法,是運動員完成競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決定因素。排球運動作為一項群體性隔網對抗的競技項目,在保證發球的均衡性規則的制約下,它不能像足球、籃球等競技項目一樣單純依靠核心球員仍可實現團隊突破,而是排球競技隊伍中的團隊協作與分工水平有嚴格要求,對團隊的技戰術水平依賴程度高,這就必然使得排球運動對每個成員的運動技術和團隊戰術水平具有嚴格要求,成員間必須具有高度的默契與配合能力,才能完成排球比賽中的各個動作與每一分的競爭。在項群訓練中,大力跳發球,二傳手靈活的傳球,超手扣球,接一傳到位等技術是排球比賽順利進行的充分條件,而“四二配備”、“五一陣型”等戰術方案是其必要條件。所以,高度講求團隊協作與分工,對團隊的技戰術水平依賴程度高是排球精神文化的重要內隱性特征,只有講求團隊精神。才能達到技戰術的完美結合。
排球運動自引入我國以來,成為發展最好,最具有競技優勢的三大球運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探索,在以郎平等幾代運動員的艱苦卓絕的拼搏下,我們不僅實現了世錦賽的五連冠和三奪奧運桂冠的驕人成績,更使“扎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等信條成為中國當代文化的特質,成為激勵國人和各個行業砥礪前行的精神內核,因此不僅是女排精神,排球精神文化也值得我們加以深入研究,探索其現實意義。筆者在深入解析排球發展史、排球競技規則和排球運動的現代發展等相關專業書籍與論文后,認為既講究競爭又追求公平的排球精神,不僅契合我國文明建設要義,有利于社會秩序與公平的實現,更應該成為排球精神文化的基礎。只有兼顧競爭與公平性,才能使社會發展充滿活力的同時,保證了秩序的穩定和發展的有序性,是與我國當前追求“公平、正義、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們在進行排球運動推廣時,必須堅持競爭與公平兼顧的精神文化特征,才不失排球精神的要義與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
排球運動之所以經久不衰,一方面與龐大的體育運動人口基數有關,更與排球規則的“穩中有變”的規則制定原則有關。對比古今排球運動規則我們不難看出,排球運動規則是當今競技項目中變化最為平穩的一個運動項目之一。雖然排球運動規則幾經探索,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和群眾觀賞性需求而有了新探索,但基本的規則沒有過多變化,而是在呈現形式上出現了沙灘排球、軟排球、媽媽排球等,提高了參與人群數量和放寬了參與條件外,使排球始終充滿了活力和發展精神,這種既講求規則又充滿活力的排球精神文化特征,是利于我國當前社會活力的釋放和大國工匠精神的秉承的。我國進入市場經濟已有20年的時間,雖然創造了一系列發展奇跡,但我們過多精力集中投放到經濟領域,在文化、教育領域的釋放并不足,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弊端已經開始顯露,排球精神文化的“既講求規則又充滿活力的排球精神”,是有利于我們在社會主義雙文明建設和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攻堅階段,提升對社會活力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充分利用規則激發各個行業的社會發展活力,并學會沉淀,使大國工匠精神得到生發與秉承,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品質、建設層次、建設成效得到堅實的保障。
排球是一項集體性、對抗性運動,現有的世界排球競賽規則是以國家為單位組織的,不僅比賽激烈、球員間配合、銜接密切,更要求高超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因此排球比賽不單純是一場競技,更是國家精神與體育能力、體育素養的集中體現,也是最能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一項競技運動,容易在短時間內號召國民在心理上迅速建立親密無間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這是排球比賽中的民族精神所在,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文化價值,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容忽視和錯過的。因此,排球精神重的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等世界精神和“小我與大我”的民族精神,是利于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進入全面攻堅階段的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發展大局的穩定,因此很值得進一步挖掘和發揚。
當前中國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各方政治博弈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滲透下我們面臨的危機和發展困境,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的歷史事實要求我們必須要堅持長期打苦戰的決心和信念。經歷幾代人排球人的努力,我國成為競技排球強國,在訓練和競技過程當中形成了豐富而源遠流長的排球精神,排球精神的諸多特質與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精神要義是高度契合的,也是符合當前我國正在攻堅的和諧社會建設要求。我們必須要注重排球文化的影響力建設,加快著手探索排球精神文化特征及其對我國各個行業發展的現實意義。本文就排球精神文化特征和實現意義兩大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對于排球精神文化特征筆者著眼于排球運動本身,認為“講求競技和有序競爭”是排球精神文化的核心,而“高度講求團隊協作與分工”是排球精神的特質,排球運動對團隊的技戰術水平依賴程度高,也與當前社會分工協作不斷加強的社會現實具有共通性,因此值得提出并加以研究、生發。而在排球精神文化的現實意義分析部分,筆者共探索了排球精神在三大方面的影響價值:
1.既講究競爭又追求公平的排球精神,契合我國文明建設要義,有利于社會秩序與公平;
2.既講求規則又充滿活力的排球精神,利于社會活力的釋放和大國工匠精神的生發與秉承;
3.既講求世界精神,又兼顧民族精神,“大我”思想利于我國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限于筆者的認知水平和分析水平,本文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的同仁從更加深入和適用的視角對排球精神和排球文化的現實意義進行探究,使中國排球精神煥發時代生機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