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劉晉元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1968年,法國網球公開賽首先消除了職業、業余的隔閡,向所有網球運動員開放。隨后,溫網、美網、澳網也向職業球員敞開了大門,世界最高水平的網球運動員可同臺較量,男子職業網球自此進入公開賽時代。公開賽標志著當代男子職業網球拉開帷幕。當代男子職業網壇匯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網球運動員,吸引著全世界球迷的眼光,它也是世界網球發展的風向標,引領著世界網球的發展。因此,研究當代男子職業網球,可為我們更好的理解世界網球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以時間為序,以代表人物為著眼點,將其分為六個發展階段,本研究主要對六個階段進行具體分析。
1968年,四大滿貫升級為公開賽,職業網球選手得以重返四大滿貫賽場,其代表人物有羅斯維爾和拉沃爾等。出生于1934年的羅斯維爾,在進入公開賽時代時已到了職業生涯的后期,但他憑借迅速的移動,準確的判斷和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仍贏得了4個大滿貫單打冠軍,尤其是1972年獲得澳網男單冠軍時已是38歲高齡,他的這一最大年齡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同樣來自澳大利亞,比羅斯維爾小四歲的拉沃爾,創造了更加輝煌的成績,繼1968年獲得溫網冠軍后,拉沃爾在1969年包攬了四大滿貫全部單打冠軍,時至今日,也沒人能夠復制這一偉業。達到巔峰后的拉沃爾競技狀態迅速下滑,一方面由于年齡和傷病的影響;另一方面,年輕選手的崛起,對拉沃爾也形成了強大的沖擊。首先向他們發起挑戰的是來自美國的黑人青年阿什。在后起之秀中,成績最好的是紐康姆,他先后獲得5個大滿貫單打冠軍。另外,來自羅馬尼亞的納斯特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是1973年有世界排名后首個世界年終第一。除此以外,來自捷克的科德斯以及來自美國的史密斯也表現出一定的實力。
前職業高手與后起之秀的正面交鋒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公開賽的前兩年,前職業高手占據壓倒性優勢,但接下來的幾年則是年輕人的天下。與此同時,世界網球強國也由澳洲向歐洲轉移。但拉沃爾等網球前輩對澳洲網球的影響至今仍在,他們不僅使澳洲網球有了質的飛躍,而且直到現在,澳洲網球依然擁有重要地位,網球明星也是層出不窮。
1974年,22歲的康納斯全面爆發,他收獲了除法網外其余三項大滿貫單打冠軍。康納斯技術全面、意志頑強、體格強壯、力量充沛。他是首位連續5年年終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選手,也是男子網壇職業生命最長的球員之一,職業生涯從七十年代初期持續至九十年代中期,盡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這一時期,真正的王者卻屬于瑞典的“冰山王子”博格。博格出色的球技,獨特的個性,君臨天下的氣概,使他成為無數球迷崇拜的偶像。正是因為有了博格這樣有魅力的球員,贊助商、廣告商對網球的投入有了突飛猛進的上漲,網球運動也由此進入繁榮期。博格堪稱正拍革命的先行者,他采用開放式站位,西方式握拍,強烈上旋正手擊球。在那個時代,他的技術被視為極端特例,但他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正拍技術對此后網球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博格底線型打法在法網這種慢速球場如魚得水,他在這里獲得了6個單打冠軍,不可思議的是,這一打法還成就了他溫網這種快速球場上的五連冠霸業。但令人無比遺憾的是由于不滿國際網聯的安排,加上婚姻破裂,年僅27歲的博格于1983年選擇退役。這一時期,為網球走向繁榮做出重要貢獻的還有美國“壞小子”麥肯羅。麥肯羅是網壇脾氣最壞的人,1990年澳網,他因言行不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趕出球場的人。但在功利的社會,麥肯羅卻率先提出了藝術網球的概念,他認為網球是一門藝術,應當避免勝負功利性的一面,使比賽更具審美價值。麥肯羅藝術網球的主張和以身作則的貫徹,為網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大大促進了世界網球運動的發展。
1974年,年輕的康納斯拉開了網球黃金時代的帷幕。充滿明星氣質的博格,推動網球運動迅速發展,并把世界網壇帶入真正的黃金時代。而球技精湛、熱情張揚的麥肯羅推動網球運動達到黃金時代的頂峰。
1984年,倫德爾在法網擊敗麥肯羅,宣告倫德爾的崛起,雖然在接下來的溫網和美網,麥肯羅接連捧杯,但隨后麥肯羅再也未能在大滿貫中有所作為。1985年,群雄混戰正式開始,這一年的四大滿貫單打冠軍由四個不同的人獲得。這四人在接下來的幾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首先在澳網奪冠的是瑞典人埃德伯格,埃德伯格網前決勝意識強,截擊手感絕佳。他在澳網、溫網、美網各獲得2個男單冠軍。與同時代的球星相比,埃德伯格是球場上的紳士,他的貴族氣質讓網壇重歸傳統。接下來的法網維蘭德獲得冠軍。維蘭德屬于防御型底線球員,他的底線上旋球力量十足。維蘭德在澳網、法網各獲得3個男單冠軍,他還獲得了1個美網冠軍。貝克爾獲得了當年的溫網男單桂冠。貝克爾屬于發球上網型球員,他的正手抽球強勁,發球力量巨大,尤其是他的網前技術,無數底線高手在他的面前一籌莫展。之后幾年,貝克爾又獲得了5個大滿貫單打冠軍。當年的美網由倫德爾堅持到了最后。倫德爾是第一個重視科學體能和技術訓練的選手,他的這一訓練體系是當今球員的普遍做法。倫德爾屬于底線型選手,但他加強了抽球時力量、速度和旋轉的變化,使底線抽球不僅具有防守作用,還成為一種直接得分手段。相比較而言,倫德爾是這四人中成績最好的一個,但倫德爾沉默寡言,缺乏個人魅力,被稱為網球機器。同一時期,NBA、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足球等領域的體育明星卻令世界瘋狂,網球的地位和影響力大不如以前。
群雄混戰期間,倫德爾、維蘭德、貝克爾和埃德伯格針鋒相對。可以看出,這幾個競爭者都具有一定的實力,但卻都沒有達到霸主的高度,成就霸業。于此同時,其它一些運動項目的體育明星更加令人矚目,網球的地位和影響力有所下降。
1993年,22歲的桑普拉斯開始了對男子職業網壇長達近十年的統治,桑普拉斯屬發球上網型選手,技術動作堪稱完美,職業生涯共收獲了14個大滿貫單打冠軍。桑普拉斯含蓄內斂,在球場上不露聲色,場下也十分低調,甚至有人認為他無個性、無趣。但他統治下的網壇并不單調、沉悶,這得益于另一位偉大的天才球員阿加西。阿加西比桑普拉斯年長一歲,他網球天賦過人,個性叛逆。年輕時的阿加西長發飄逸,衣裝怪異,他曾因不滿溫網著裝要求而不惜放棄溫網的比賽,也曾因不能專注于網球而導致世界排名掉到100名以外,但經過失敗婚姻洗禮的阿加西逐漸走向成熟,從一位叛逆青年逐漸成長為沉穩的王者。在桑普拉斯統治網壇期間,還有其他一些優秀球員,如身體條件并不出眾,但憑借刻苦耐勞的精神獲得4座大滿貫的美國人庫里埃;再比如勇奪3個法網冠軍,熱情、陽光的紅土之王庫爾滕等等。但這些球員在桑普拉斯所取得的成績面前,顯得有些星光黯淡。
上個世紀90年代,男子職業網壇的王者屬于桑普拉斯,但世界網壇的輝煌卻由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共同創造,正是由于阿加西的叛逆張揚和桑普拉斯的含蓄內斂形成鮮明對比,以及阿加西不斷的挑戰,兩位巨星間才不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使得職業網壇充滿活力,生機勃勃。
2003年,當費德勒在溫網獲得他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時,人們沒有料到這位來自瑞士的小伙會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237周的連續世界第一,連續6年年終世界第一等等。費德勒技術全面,正手球路多變,落點精準,速度、角度、力量趨于完美,單反抽球和削球無與倫比,發球也是重要得分武器,在比賽關鍵時刻,常利用發球直接得分來化解危機。隨著網球運動員身體越來越強壯,球速越來越快,留在底線是一種更穩妥的打法,但費德勒憑借過人的天賦和智慧,將全面性打法發揮到了極致。在費德勒統治男子職業網壇的七年時間里,只有少數幾人獲得過大滿貫冠軍。比費德勒年長一歲的薩芬,以俊朗的外形、特立獨行的個性,集球迷萬千寵愛于一身,但這位天才選手因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在比賽中功虧一簣,最終只獲得了2個大滿貫冠軍。與費德勒同齡的澳洲野兔休伊特,以意志頑強著稱,雖然他以快速移動救起一個又一個看似無法回擊的球,但由于缺乏有力的得分武器,最終也只獲得了2個大滿貫冠軍。比費德勒小一歲的美國大男孩羅迪克,擁有驚人的爆發力,能輕而易舉的轟出時速超過200公里的發球,但只有進攻,缺乏防守的羅迪克只在美網中曇花一現。
費德勒以自己的全面性打法將男子職業網球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他的巔峰時期,他所參加的比賽,雖然結果不會有多大的懸念,但他以優雅的個性及令人不可思議的技戰術仍然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眼光。毫不夸張的說,費德勒是當代男子職業網壇最偉大的球員,他所達到的高度,不僅是現在,而且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能夠逾越。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過了巔峰時期的費德勒放慢了征戰的步伐,參賽數量大大減少,奪冠效率也有所降低,即便如此,也沒人敢小視費德勒的存在,時至今日,已經年過30的費德勒,仍然占據著世界第二的位置足以說明一切。2010年,24歲的納達爾一口氣接連拿下三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終結了費德勒一人獨大的局面。納達爾是防御型底線球員,善于利用強而有力的上旋、快速的移動、頑強的意志、持續的壓迫促使對手失誤,他的這一打法非常適合紅土,他的14座大滿貫冠軍有9個來自于法網。但這種打法非常消耗體力,反復的透支身體,傷病也就在所難免,雖然他強勢的終結了費德勒時代,卻不能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王朝。出生于1987年的德約科維奇,依靠自己的穩扎穩打獲得了10個大滿貫冠軍。德約科維奇技術全面、多樣,是歷史上回球最犀利的球員之一。目前德約科維奇牢牢占據著世界第一的位置,依現在的形勢,再拿幾座大滿貫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29歲的年齡,對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來說,已經過了職業生涯的最佳競技階段,在競爭激烈的男子網壇,不知他還能堅持多久。與德約科維奇同齡,生日僅相差一周的穆雷,22歲時就來到過世界第二的位置,在他出道初期,人們對他寄予厚望,將他與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并稱為四巨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其他三位的差距越來越大。穆雷身材高大,腳步靈活,正反手均衡,但他的打法過于保守,比賽中過多的采用被動防守而不是主動進攻,這種打法不僅阻止了他取得好的成績,還使他的身體處于極易受傷的境地。近兩年,他在教練毛瑞斯莫的幫助下,打法有所轉變,只可惜這種改變來得晚了些,否則也不會是目前的成績。
以往優秀的男子職業網球運動員,20歲出頭便把大滿貫單打冠軍攬入懷中,如今這批90后的男選手未能有人擔此重任。在眼球經濟時代,偶像即意味著市場、意味著票房,為了男子職業網球的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新的王者來挑起大梁,引領男子網壇繼續前行。
職業網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和完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網球運動員,必須經過十幾年如一日的艱苦、系統的訓練,因為網球比賽對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相比其它行業和運動項目,職業網球運動員的成功率更低。因此在這漫長的訓練過程中,有人因為學業、有人由于傷病,還有的出于對前途的考慮,選擇了放棄,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運動員。
相比公開賽以前,當代男子職業網壇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迫使網球選手更加注重體能訓練,對體能無止境追求的后果是使體能訓練的強度超出了身體自愈的范圍,當訓練后的休息時間得不到保證,恢復手段又滿足不了需求時,傷病就不可避免。另外,以前的網球場多為草地和土場,現在場地多為缺乏緩沖的硬地,長期在上面快速奔跑和急停、急轉,也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傷害。
隨著網球運動員體能的提高和球拍科技的進步,抽球的力量和速度越來越快,貿然上網極易被穿越。另外,上網技術所需要的細膩手感也必須經過大量的比賽實踐才能掌握,但選手們為了更多的贏得比賽,被迫采用留在底線的穩妥性打法。照此發展下去,網球比賽將演變為底線體力大比拼,誰在力量、速度上占據優勢,誰就會在比賽中占據主動,網球技戰術的重要性將會進一步下降,當然比賽的美感、觀賞性也會隨之降低。
當代男子職業網球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優秀運動員流失嚴重、運動員飽受傷病困擾和技戰術單一化的發展趨勢等問題。為了網球運動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后的決策者們應直面這些問題,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