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標 杜 芳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體育部 ,廣西 桂林 541004
舞獅文化在兩廣地區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1年兩廣地區的田陽舞獅、藤縣舞獅、遂溪舞獅、佛山醒獅等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又提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體系”。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總目標“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為了在舞獅界盡早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目標。基于此,在舞獅界“立足傳統,開拓創新”,[1]構建符合現代舞獅文化傳承發展的體系。
文化經濟聯姻發展是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和趨勢,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文化時代。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是文化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國民俗體育現代化轉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民俗體育傳承發展。[2]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是,文化也可以反過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以兩廣舞獅文化發源地為主的文化經濟聯姻傳承發展模式,是以廣西藤縣舞獅、田陽舞獅和廣東遂溪舞獅、佛山醒獅等舞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舞獅文化發源地的文化經濟聯姻傳承發展模式,也是一個舞獅文化經濟概念。形成以經濟為依托的兩廣舞獅文化傳承發展形態,或者以兩廣舞獅文化為內涵的經濟發展形態,即舞獅文化的經濟化與經濟的舞獅文化化。舞獅文化產業是舞獅文化經濟化的直接產物,使得舞獅文化除了滿足民眾的慰藉神靈、驅災辟邪、求財求福等精神生活需求外,舞獅文化本身也能創造經濟價值,形成舞獅文化產業鏈,推動經濟發展。
舞獅文化不能夠脫離經濟而單獨傳承發展,在以兩廣舞獅文化發源地為主的文化經濟聯姻傳承發展模式,具體到兩廣舞獅,首先,以兩廣舞獅文化發源地為中心,向周圍產生文化輻射,以舞獅文化、民俗節事、國家假日為載體,逐漸形成舞獅文化經濟價值,然后形成舞獅文化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地方經濟反過來推動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使舞獅文化與經濟形成良性互動。以舞獅文化為主體的舞獅文化產業發展,如舞頭獅身的制作即扎獅產業、舞獅技術的培訓、舞獅文化傳媒產業等。利用舞獅文化自身資源優勢的同時,還要解放思想、創新技術、扎獅創新、招商引資,讓優秀的舞獅文化傳播出去。建構地方舞獅文化品牌,增加舞獅文化的經濟潛能。其次,企業是舞獅文化經濟聯姻的一個關鍵要素,舞獅文化要想與經濟產生聯姻,企業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舞獅文化與知名企業聯合弘揚傳承發展舞獅文化,企業可以利用舞獅文化、舞獅演出、舞獅競技比賽來宣傳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同時,兩廣舞獅文化也可以利用知名企業贊助或者冠名參加舞獅競技比賽,進而傳承發展舞獅文化。這樣舞獅文化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企業經濟也促進了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帶動了兩廣舞獅文化與經濟的聯姻。最后,社會經濟直接投資到舞獅文化產業,形成舞獅文化表演、競技比賽、媒體演出、影視制作等舞獅文化產業鏈發展。
以舞獅文化進校園為的校園舞獅傳承發展模式,主要指在校園范圍進行的舞獅文化傳承發展。舞獅文化進校園,不能夠只注重舞獅的技術學習以及舞獅基本功的練習。實際上,舞獅技術只是舞獅文化的一個環節,而且只是舞獅文化的環節之一,不是舞獅文化的整體或者全部。根據美國人類學家朱安利·斯圖爾德的文化生態觀念,完整的舞獅文化應該包括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心態文化層和行為文化層等。[3]具體到兩廣舞獅,舞獅的心態文化層,是舞獅文化在我國傳承發展千年的內在動力。原始宗教觀念、動物崇拜、慰藉神靈、以獸嚇獸、求財祈福等是兩廣舞獅文化的心態文化層,在兩廣民眾心理上傳承著舞獅文化,也稱南獅或者醒獅;舞獅的制度文化層,外顯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或者以地緣關系為紐帶的村規民約也或者以族群認同為紐帶的同質性,構成了兩廣舞獅的制度文化層。在民俗、傳統、節事中,以耳濡目染或者口耳相傳的制度方式傳承著舞獅文化;舞獅的物態文化層,舞獅物態文化是舞獅活動方式以及舞獅產品的總和,是可以觸摸、觀察到的具體物質實體形態。獅頭與獅尾的輕重大小顏色,如黑、黃、紅、青等顏色以及不同顏色代表的人物與意義,還有舞獅時的青菜、云梯、金山、刀山、高樁等以及代表的寓意,構成了兩廣舞獅主要舞獅物態文化層;舞獅的行為文化層,舞獅行為文化層是在舞獅價值觀或者心態文化層引導下的行為表現,也是一種舞獅行為敘事。在兩廣舞獅的表現形態主要以南獅傳統和南獅高樁為主,舞獅體育行為類型為南獅傳統樁、南獅傳統套路、南獅傳統陣法與南獅高樁等,舞獅體育行為內容主要是南獅傳統套路采青與南獅高樁采青。舞獅體育行為風格,南獅傳統體育行為風格簡樸、典雅醇厚,南獅高樁體育行為技術專業、驚險、刺激、危險,體育行為主體約五六人,舞獅者兩人,其余為打鼓、敲鑼、镲。除了這些還有舞獅的禁忌與儀式過程也是舞獅文化的一部分等。在校園中進行的舞獅文化教育教學傳承發展模式,舞獅文化是個整體的文化形態,如果只注重舞獅文化的行為文化層在校園內的傳承發展,那么就有可能會流失舞獅的文化內涵,使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不完整,趨于片面行為式傳承發展。所以,以舞獅文化進校園為主的校園傳承發展模式,要以舞獅價值觀為引導,教授舞獅文化,而不僅僅是教授舞獅技術動作。厘清舞獅文化的人文背景,給學生解析舞獅文化,依托舞獅技術教學,深化舞獅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舞獅蘊含的民族文化意義遠遠要大于舞獅技術本身的體育運動價值意義。
以舞獅品牌賽事為主的競技體育傳承發展模式,是以舞獅競賽為中心,以傳承弘揚舞獅文化為目的,促進兩廣舞獅文化的傳承傳播以及舞獅技術的精益求精與創新。兩廣現有的舞獅品牌賽事有全國舞獅錦標賽、中國—東盟舞獅爭霸賽、黃飛鴻杯南北獅王爭霸賽、黃飛鴻杯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等。兩廣舞獅品牌賽事的舞獅比賽形態以南北舞獅的規定套路、自選套路、高樁規定套路、高樁自選套路為主,擴展到北獅競速、南獅水上高樁、水上雙獅以及水上高樁舞獅挑戰賽等。其中以南獅高樁自選套路代表兩廣最高舞獅技術,它與國際舞獅技術基本接軌。在兩廣舞獅品牌賽事中,官方的全國舞獅錦標賽為最高賽事,其次為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的舞獅比賽。而其他兩廣舞獅品牌賽也是不可缺少舞獅賽事,如黃飛鴻杯南北獅王爭霸賽、黃飛鴻杯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以及中國—東盟獅王爭霸賽等,它們彌補了兩廣舞獅者對官方舞獅賽事不足的需求。而黃飛鴻杯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與中國—東盟獅王爭霸賽是兩廣舞獅者與國際舞獅者連接的舞獅品牌賽事。兩廣舞獅品牌賽事整體推動了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與舞獅技術的創新。出現了高樁飛獅、獅子上金山、獅子上刀山等舞獅絕技。
國際現有的舞獅品牌賽事有馬來西亞云頂世界獅王爭霸賽、世界舞獅錦標賽(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美國、英國等)、馬來西亞國際高樁舞獅錦標賽、印尼國際舞獅錦標賽、馬來西亞關丹國際高樁獅王邀請賽、印度泗水國際高樁舞獅爭霸賽等。國際舞獅品牌賽事主要舞獅形態為高樁舞獅,國內也稱作南獅高樁。目前國際公認的高樁舞獅競技比賽以馬來西亞云頂世界獅王爭霸賽為級別最高,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都有二十多個國家來參賽,賽事的冠軍最后與馬來西亞代表隊已決高低,爭奪世界獅王稱號。馬來西亞高樁舞獅的發展從傳統的高樁舞獅到水上高樁再到飛機型高樁,對舞獅運動員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國內舞獅隊不敢參與這項比賽。從該賽事開始到目前我國僅有兩次取得前三名,一次冠軍一次亞軍,這兩次均是兩廣舞獅。其次,國際舞獅品牌賽事就是國際舞獅錦標賽,一般在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舉行,舞獅競技比賽的形態也是以高樁舞獅為主。最后是一些國際高樁舞獅邀請賽,如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舉行的高樁舞獅邀請賽事。高樁舞獅已經成為國際舞獅的共同舞獅語言,推動著舞獅者對高樁舞獅技術的精益求精與創新。達到高樁舞獅技術的精湛,才能在國際高樁舞獅中脫穎而出,才能在國際上傳承發展兩廣舞獅文化。如高樁飛獅、360度漂移、側空翻下樁、前空翻下樁等這些都是兩廣舞獅運動員創造的高難度高樁技術,一次次在國際高樁舞獅競賽中贏得掌聲,也獲得了馬來西亞云頂世界獅王爭霸賽的認可,獲得了東方獅王的稱號。這些是國際先進高樁舞獅技術,是兩廣舞獅者克服高樁恐懼一代一代傳承發展舞獅文化的結果。
在廣西舉行的中國—東盟獅王爭霸賽與在廣東舉行的黃飛鴻杯獅王爭霸賽等,都不是僅僅以單純的舞獅文化或者舞獅競賽來傳承發展舞獅文化。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要鑲嵌于其他文化形態才能夠形成傳承發展趨勢,從其他文化形態中吸取自身發展的養分。具體到,兩廣舞獅文化也是如從,在兩廣傳統的舞獅文化雖然依然存在,但是,生存空間狹小,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單獨依靠舞獅來傳承發展舞獅文化的方式已經是雞肋式傳承發展模式,舞獅文化傳承發展在兩廣是具有依賴性的。
舞獅文化、地方文化、品牌舞獅賽事與自然景觀旅游的融合,契合了兩廣舞獅文化傳承發展的依賴性。舞獅文化、品牌舞獅賽事與自然景觀旅游之間是資源的相互依賴性。一個資源彌補了另一個資源的不足,資源之間形成了互補。這種異質性的文化資源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體系,從兩廣舞獅文化看,這個新體系的確傳承發展了兩廣舞獅文化,推動了兩廣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國—東盟獅王爭霸賽這一品牌舞獅賽事,每一屆都會在廣西不同的城市舉辦,如百色、梧州、貴港、欽州、富川等,基本上是舞獅文化+節事文化+品牌舞獅賽事+自然景觀旅游的發展模式。廣西的節事文化主要是壯族三月三文化旅游節,但是,這一廣西發展模式顯現出了,品牌舞獅賽事的不足以及品牌賽事舉辦地的不固定,對地方舞獅文化、節事文化、品牌舞獅賽事與自然景觀旅游的刺激不夠,在加強原有舞獅品牌賽事的基礎上,急需建構新的品牌舞獅賽事;廣東南海西樵山發展模式是依托黃飛鴻杯獅王爭霸賽這一品牌賽事與黃飛鴻名人文化以及他的飛砣采高青、蟹青、竹梯青等舞獅絕技再與當地的國家級5A景區西樵山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以南獅文化、名人文化、品牌賽事與自然景觀旅游融合的西樵山發展模式。并且,地方旅游部門依靠地方舞獅文化基礎結合黃飛鴻杯品牌賽事與地方自然景觀旅游,把建構的黃飛鴻杯獅王爭霸賽這一品牌賽事解構成每年五一的黃飛鴻杯南北獅王爭霸賽、每年十一的黃飛鴻杯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以及春節時的CCTV賀歲杯獅王爭霸賽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以及國家龍獅協會的支持,CCTV賀歲杯獅王爭霸賽還得到了CCTV5的全程直播。這三個品牌舞獅賽事都是在西樵山5A自然景觀景區舉辦,每次賽事都能夠吸引幾萬游客到西樵山。而且,品牌舞獅賽事的時間安排與時間間隔都結合了我國的節日休息時間。舞獅文化+名人文化+品牌舞獅賽事+自然景觀旅游的西樵山發展模式,極大地推動了廣東舞獅文化的傳承發展,使廣東舞獅發生了從民俗到職業的變遷發展。[4]在一定程度上,西樵山舞獅文化也在世界范圍開始了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