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賢 郭煜瑾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1
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指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的直接教育途徑反映在教育教學上。全面深化體育改革與大力發展中國足球的背景下,校園足球的推行與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2009年校園足球在大中小學全面推廣以來,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校園足球的開展范圍以及基礎環境都得到了拓展與完善。有關于校園足球發展的配套設施也正在逐步健全。做好大中小學足球教學內容銜接是滿足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為我國足球后備力量的發展提供選材基礎,同時也是本次研究的重點所在。
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的水平階段,掌握球類運動的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根據其所處的水平階段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在較低水平階段主要以基礎動作組合,在高水平階段主要以技戰術和比賽來增加球類運動的趣味性。由于各個水平段學生心理和生理都不斷的得到成熟,老師在授課教學和課堂方式上極為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水平階段和年齡層次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為下一水平的學習做好鋪墊的基礎。在較低階段的教學培養過程中,基礎動作的掌握是為今后的運動技能水平打下扎實的根基,所以在低年齡階段的教學變得極為重要,同時也為終身體育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在足球教學綱要的規劃中,分別把階段目標、技術戰術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五個課程目標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根據不同年齡水平階段不同性別學生適合發展的身體指標特征,提出針對于他們的不同訓練要求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各個階段目標的明確更加保證了課程內容上的有效銜接。
在低水平階段,可以根據基礎性、發展性、提高性三個層面的要求進行基本內容確定[2],進一步具體指征化,這樣安排到每個周期教學內容的計劃上才有指導意義,將練習的效果固定下來,這樣才能提高訓練效率,增加技戰術水平,同時有更多的練習手段和方法,可以采用分組練習和個人練習,不能將完整的技術動作碎片化訓練,及時進行整體綜合訓練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基本技術練習法和游戲法等,可能會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運動反饋,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技術動作的認知和掌握,通過比賽對抗增加戰術意識,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校園足球的開展是為我國儲備優秀足球運動員的必要措施,這一點也充分證明足球課程的學習在大中小學的銜接尤為重要。
我國足球項目因為早期的場地器材的制約起步較晚,大規模普及存在很大的難度,很多體育老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匱乏,由于體育老師動作的不規范,校園足球的發展一度陷于停滯的狀態,學生不能接受正確的科學訓練,校園足球的發展以及訓練成果得不到保障。[4]同時,如果學生在初次接觸足球后沒有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運動損傷、運動疾病、運動生涯短等。應進行大規模體育教師足球綜合素質的培訓,讓老師們掌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專門培養教師對學生性格類型的學習與分析,合理調成課程進度和教學方式方法,找準自己所在班級適合的授課方法,在大的課程綱要的統領下有自己的教學方法,有適合自己學生的授課方式。因為不同地區的學生可能因為基礎教育的問題存在顯著差異,教師應該因材施教,選擇更恰當的方式方法傳授基本技術。扎根教育學生基礎動作的掌握,為今后水平階段的學習提供便利。
各個地區和院校應該針對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實踐,積極構建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及時更改教學方案,盡可能減少重復性的學習,培養方案的制定要以當地學生的情況以及外部的環境情況而定,為室外足球課程提供充分的條件,在各個階段的分類編排進行細化和安排,保證每一節課的質量和水平。大中小學足球的教學是一個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強調遞進性,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既要把握共通點,又要靈活調整。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反復的、曲折的,是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慎重選擇講解示范的形式這會對學生的理解產生很大影響,同時應該注意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多采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深入了解關于足球的基本知識框架,對技能的完善也有所提高,同時在參加實戰的基礎下,應當要求學生觀看相關體育賽事,了解當前足球最高水平的賽事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潛移默化對足球裁判規則以及技戰術有更直觀的理解,將其內化變成自己學習足球的動力。
足球訓練是一個重復繁瑣且考驗體技戰心智的過程,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影響足球興趣培養的主要因素才能讓青少年學生發自內心對足球產生熱愛和情感,才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訓練中積極完成任務,克服訓練困難和挫折,最終實現訓練目標[5]。教師應該多鼓勵,不斷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多次反復強調動作要領,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和運動技巧。只有學生自己不斷反復的學習和教師不斷反復的強調,兩者達到共鳴才顯現出更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