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李 雪
人們將現代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界定為本世紀的時代特征,并稱此為“新媒體時代”[1]。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形式的出現,極大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認知習慣,隨著媒體變革的日漸深入,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較之傳統媒體在時空上占據的優勢愈加明顯,尤其是隨著新媒體傳播主戰場從PC端逐漸發展到移動端,時效性強、多端互聯、信息容量大、分眾傳播等特點日漸突出,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知識性受眾人群,具有主動搜索、篩選信息、樂于互動、共享傳播等特點。體育信息傳播是新媒體信息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新媒體的媒介作用。那么新媒體時代,我國大學生體育信息傳播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提升體育信息的有效傳播,成為了我國體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2019年10月,采用網絡隨機調查方法,分別對江西、湖南、天津、湖北、陜西、廣東、河南、浙江、河北、貴州、內蒙古、江蘇、新疆、山東、北京、吉林、云南、重慶、寧夏、海南等省區市的在校大學進行抽樣,共發放246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15份,有效率為93.87%。其中男生1327名(57.3%),女生988名(42.7%);大一學生965名(41.7%),大二學生607名(26.2%),大三學生427名(18.4%),大四及以上學生316名(13.65%);生源地為城鎮學生733名(33.4%),農村學生1542名(66.6%);工學類學生980名(41.8%),經濟學類學生403名(17.2%),管理類學生357名(15.2%),理學類學生388名(14.4%),教育學類學生67名(2.9%),藝術類學生66人(2.8%),醫學類學生88名(3.8%),哲學、法學、文學、歷史學、農學、軍事學等類學生合計43名(1.9%)。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結合研究內容和目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經過預調查和專家咨詢后定稿。通過分半信度檢驗,Cronbach's Alpha=0.93。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選擇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情況、使用新媒體關注體育信息種類情況以及對新媒體的態度。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學科門類、戶籍、月平均生活費、日平均上網是時間、信息閱讀偏向等。研究把新媒體平臺分為QQ、微信、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微博、博客、短視頻、知乎、豆瓣、手機應用軟件(APP)、論壇(BBS)、電子書等,選擇新媒體獲取體育信息按照“不選擇、中立、選擇”三個等級賦予1-3分,分數越高,表明調查對象越趨向選擇此種新媒體平臺。體育信息的種類分為體育新聞、賽事直播、解說評論、數據分析、互動社區、體育游戲、體育常識、體育文化、運動教學、體育鍛煉、購票服務、運動社交、體育彩票、其他,關注體育信息按照“較少關注、關注、較多關注”3個等級賦予1-3分,分數越高,表明調查對象越較多關注此類體育信息。對新媒體的態度主要包括的一級維度有新媒體的優勢、信息的有效度、輿論的特點等,共18條語句,按照“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5個等級賦予1-5分,分數越高,表明調查對象越同意維度所包含的觀點。
研究采用SPSS22.0錄入和分析數據,對數據采用項目人數、百分比、平均分進行統計分析,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法分析進行組間各因素多重比較。所有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新媒體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的平臺。根據研究的需要和平臺類型知名度,文中把新媒體的平臺分為搜索引擎、QQ、微信等,那么,我國大學生關注體育信息時,選擇的新媒體平臺類型情況,按選擇平均得分高低排名依次為搜索引擎(2.39±0.73)、QQ(2.33±0.76)、微信(2.19±0.78)、門戶網站(2.18±0.79)、短視頻(2.08±0.87)、手機應用軟件(APP)(2.05±0.85)、微博(1.94±0.85)、知乎(1.83±0.83)、電子書(1.54±0.74)、論壇(BBS)(1.47±0.71)、播客(1.39±0.64)、豆瓣(1.39±0.65)。選擇率最高的時搜索引擎,最低的時豆瓣。從各項得分的平均數來看,平均分沒有大于2.5分選項,最高平均分為2.39分。
把性別作為分組變量,進行T檢驗得出,男女在選擇QQ(t=10.790,P=0.000)、微信(t=2.977,P=0.003)、門戶網站(t=2.330,P=0.020)、搜索引擎(t=3.225,P=0.001)、短視頻(t=2.312,P=0.021)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男生選擇的均值大于女生的均值;男女在選擇微博(t=-11.338,P=0.000)、豆瓣(t=-2.744,P=0.006)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女生選擇的均值大于男生的均值。
把年級作為分組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選擇新媒體平臺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的有QQ(F=10.121,P=0.000)、微信(F=3.144,P=0.024)、搜索引擎(F=3.503,P=0.015)、微博(F=57.378,P=0.000)、博客(F=4.347,P=0.005)、短視頻(F=4.654,P=0.003)、知乎(F=4.467,P=0.004)、豆瓣(F=8.495,P=0.000)。進一步通過多重比較檢驗得出,低年級學生較趨向去選擇QQ,較少選擇微信、知乎、豆瓣。高年級學生較趨向于選擇微信、微博,二年級的學生更趨向于選擇短視頻,三年級學生很少選擇搜索引擎。
新媒體中出現的體育信息種類或者板塊包括體育新聞、賽事直播、體育常識、體育文化、體育鍛煉等14種類。經過調查大學生使用新媒體關注體育信息種類,按關注平均得分高低排名依次為體育鍛煉(2.52±0.69)、體育新聞(2.38±0.71)、體育常識(2.35±0.74)、體育文化(2.29±0.75)、運動教學(2.26±0.77)、賽事直播(2.22±0.78)、運動社交(2.08±0.81)、解說評論(2.05±0.79)、體育游戲(2.05±0.83)、數據分析(2.02±0.81)、互動社區(1.88±0.80)、其他(1.76±0.80)、購票服務(1.66±0.76)、體育彩票(1.49±0.72)。
把性別作為分組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男女關注體育信息種類除體育彩排信息類均值(t=0.570,p=0.569)不具有顯著性差異之外,其他信息種類得分均值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0<0.01),且男生得分均值大于女生得分均值。
把年級作為分組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選擇體育信息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的有體育新聞(F=2.811,P=0.038)、體育常識(F=3.947,P=0.008)、體育鍛煉(F=12.137,P=0.000)、運動教學(F=10.909,P=0.000)、購票服務(F=4.861,P=0.002)、運動社交(F=4.098,P=0.007)、體育彩票(F=10.844,P=0.000)。進一步通過多重比較檢驗得出,低年級學生趨向與關注體育鍛煉、體育新聞、體育常識、運動教學等信息,高年級學生在關注體育購票服務、運動社交、體育彩票等的信息明顯高于低年級學生。
新媒體的發展對體育信息傳播的有效度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是新媒體時代最主要的受眾主體,無論在新媒體的使用還是信息的傳播都是時代的主力軍[2]。大學生對新媒體傳播體育信息的態度調查的語句平均得分超過3.5分表示同意,小于3.5分表示不確定或者不同意。調查得出,大學生喜歡使用新媒體了解體育信息(60.9%,3.81±0.92),認為新媒體是了解體育信息的好工具(68.1%,3.96±0.90),具體表現在新媒體了解體育信息方便(71.6%,4.03±0.88)、及時(67.3%,3.94±0.89)、全面(58.0%,3.76±0.93),實用(67.1%,3.89±0.85),同時也認識到新媒體中體育信息較難分辨真假(51.4%,3.60±0.90),對體育信息偏向于瀏覽并不評論(60.0%,3.78±0.94),較少發布、轉發和分享。認為新媒體中的大眾觀點不客觀,觀點相比消極情緒化更偏向于積極理性化。新媒體中的輿論很同意中傷他人(60.0%,3.75±0.85)。
我國大學生已經認識到新媒體在體育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認識到了新媒體的優點與缺點。然而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關注體育信息不足,使用新媒體關注體育信息使用率最高的是搜索引擎,新媒體是體育信息發布的主要平臺,各種體育信息通過推送到用戶的移動客服端,而大數據智能化使得信息推送按照受眾的個人喜好主動推動相關信息,而不敢信息的信息較少推送,這就說明我國大學生對學體育信息的關注度嚴重不足,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對體育信息通過新媒體的獲取認識出現偏差,而使他們了解體育信息時首先選擇搜索引擎主動搜索。而且在性別上表現出差異,女生較喜歡微博,男生較喜歡門戶網站、短視頻和微信等。這在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中可以找到原因,女生較喜歡關注明星八卦,且對自己喜歡的信息進行評論,他們更多的關注文字和評論,而男生較多觀看圖片和視頻,不愿發表論評,注重娛樂和社交的功能,而60%的大學生對體育信息偏向于瀏覽并不評論的。
其次專業的體育信息應用軟件APP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和重視。我國目前在新媒體市場上運行較好的體育專業APP將近有60個之多,從下載量來看,使用較多的為賽事直播、體育綜合、體育咨詢等移動終端軟件,而其他體育鍛煉、體育文化、體育服務、運動社交以及運動專項移動終端軟件市場占有率較少,這就說明社會受眾對體育信息的關注種類不平衡。這也與文章調查的結果相一致,而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對體育信息的關注種類不平衡,其中對運動鍛煉健身類型的信息關注度最高,對體育陳述性、知識型體育信息的關注度較高,對深層次的評論、分析、互動體育信息關注度較少,對服務型的信息關注很少。
低年級學生因為要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普修,需要了解體育知識和面對體育考試,所以低年級學生趨向與關注體育鍛煉、體育新聞、體育常識、運動教學等信息,而高年級學生即將走入社會,他們更多的在關注體育購票服務、運動社交、體育彩票等的信息。
新媒體已成為我國大學生中傳播體育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關注體育信息不足,大學生對體育信息的關注種類不平衡,大學生對新媒體體育信息的信效度、觀點、輿論持較謹慎態度。
4.2.1 加強體育信息的有效性,提升對體育信息的關注度
新媒體體育信息傳播方便、及時、全面等特征。信息的大量化和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信息可靠性,使體育信息的專業性、科學性、準確性相對減弱,信息發布主體的去中心化,使得信息的權威性有所減弱[3]。新媒體的娛樂化與庸俗化沖擊體育傳統文化傳播,削弱體育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這些負面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對體育信息的關注度,如何加強體育信息傳播的有效性,是信息傳播主體急需解決的難題。加強體育信息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提高信息發布、傳播、反饋、辟謠的及時性是基礎,增強體育信息的可靠性是靈魂,加大體育信息的實用性是關鍵,形成體育信息的時代價值是核心。
4.2.2 整合傳播平臺,滿足對體育信息的個性化需求
新媒體平臺的種類在發展過程中,有不斷淘汰的平臺,有不斷新生的平臺。網絡超級平臺已成為網絡時代全球大眾的信息基礎設施,主導了人們的信息、生活、工作、娛樂和商業[4]。為了提升體育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媒體平臺要做出有效的整合與從分利用。平臺要以某類體育信息為主體,同時要對其他體育信息進行拓展,根據大學生體育信息的個性化需求,打造具有相對具有個性和針對性的體育信息和媒介平臺。在社會化媒體運行中,媒體傳播平臺要利用各自的優勢相互依托、相互整合,讓受眾關注更多的體育信息,并且能都得到更好的個性體驗。
4.2.3 提高大學生體育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之一,在現代信息化社會,培養學生了解信息知識、識別信息需求、檢索信息資源、分析評價信息、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倫理道德等是學校教育的新要求[5],也是現代信息社會公民的訴求。體育信息素養在現代信息化社會直接影響人們的體育水平和生活質量。提升體育信息素養是大學體育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保障[6][7],是真正落實全民健身和實現終身體育意識的條件。大學生體育信息素養的高低關系到全民體育健身和終身體育教育事業的成敗關鍵,大學生體育信息素養不僅僅是使用信息工具和資源的能力,還應包括獲取體育信息、加工體育信息、傳遞與創造體育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與學習,將體育信息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4.2.4 凈化新媒體網絡生態環境
新媒體發展過程中,虛假信息、失真信息、信息安全、網絡暴力、知識產權等問題層出不窮[8],嚴重影響體育信息的有效傳播。為了體育信息在有效傳播,必須要凈化網絡生態環境。提升黨和政府的網絡話語權[9],提高主流媒體的網絡傳播能力和引導能力[9],強化受眾的媒介素養,完善網絡法律法規,對新媒體進行必要的監管,作為信息主體或受體,應當規范自己的言論,加強自律,避免傳播低俗或虛假的信息。為新媒體傳播有效體育信息提供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