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惠 尹幫娟 馮 偉
1.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 常州 213164;
2.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 無錫 214121
2015年6月,江蘇省頒布《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1]提出:“構建覆蓋全省的“智慧體育”服務網絡和平臺,提升體育領域的信息化水平”,智慧體育在政府文件中首次被提出。智慧體育是指通過各種傳感設備連接和感知體育相關的要素及行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智能處理技術,對包括政府、企業(機構)與個人在內的各種體育需求做出的智能響應。[2]智慧體育是“互聯網+體育”的核心體現,是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舉措。
智慧體育產業園是智慧體育實施的具體表現,《江蘇省“十三五”體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建設”。2016年3月20日,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以下簡稱“智體園”)正式開園,成為全國首個具有“互聯網+體育”特色的產業園區,也是國內首個“智慧體育眾創空間”。截至2018年5月,智體園引進企業達56家,涵蓋體育研發、體育康復、體育賽事、體育信息服務等類別。無錫作為江蘇省政府唯一支持建設智慧體育產業園的城市,有何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又存在哪些內部劣勢和外部挑戰?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的發展戰略問題。
SWOT分析法由Andrews教授于1987年提出,他認為戰略形成過程是企業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進行匹配的過程。SWOT分別是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遇)、Threats(挑戰)。SWOT分析將企業的內部條件(優勢與劣勢)與外部環境(機遇與挑戰)進行匹配,形成SO戰略、ST戰略、WO戰略和WT戰略,最后綜合這四種戰略形成企業的SWOT戰略。[3]
為更深入了解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的發展狀況,筆者對江蘇省體育局、無錫體育局、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等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智體園的規劃、建設及運行情況。
3.1.1 體育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十二五”期間,無錫市體育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僅為56.9億元,2012年為69.62億元,到2014年增加到81.97億元,2015年更是達到了102.62億元,增速為25.19%,位列江蘇第三位。無錫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智慧體育產業園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環境。
3.1.2 體育轉型升級,智慧體育生態初步形成
近年來,無錫通過實施體育大數據、“互聯網+體育”等工程,體育信息化技術在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無錫馬拉松賽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穿戴等智能硬件結合,實現了對賽事報名、信息發布、現場控制、實時監控、賽后分析等項目的自動化處理?;谖锫摼W大數據的科學體質測試和健身指導系統的“e動錫城智慧健身中心”,通過傳感器收集人體運動數據并結合體質監測數據分析后提供健康處方。“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動了體育線上和線下深度融合,加快了體育的轉型升級,智慧體育生態初步形成。
3.1.3 強化頂層設計,夯實基礎建設
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的發展強化頂層設計,合理化布局,采用“先基礎、后應用、再創新”的三階段建設思路,夯實基礎建設。首先,通過實施智慧體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無錫智慧體育大數據中心和體育信息服務網絡,搭建智慧體育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從基礎上保障智體園的發展。其次,通過實施體育政務管理智慧化工程、全民健身智慧化工程、競技運動訓練智慧化工程以及體育產業智慧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提升智體園的建設水平,構建較為完善的智慧體育服務體系。最后,通過創新全民健身智慧化工程和體育產業智慧化工程,實現各個體育服務資源的整合推送和推進智慧體育的創新發展。
3.1.4 明確組織管理,創新運營模式
智體園在組織管理方面形成了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的組織管理結構(如下圖所示)。宏觀層面構建由江蘇省體育局和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的“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建設扶持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市相關部門共同推進智體園建設運營工作;中觀層面構建由無錫市體育局和無錫市新吳區共同成立的“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推進辦公室”作為管理指導機構,日常管理由無錫市體育局負責。微觀層面由無錫中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具體運營,在運營模式上,智體園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模式。
3.1.5 優化政策導向,提升政策效能
體育產業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體育產業路線而制訂的行動準則。[4]體育產業政策的制定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推動力,特別是《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22號文》)和《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46號文》)等國家層面體育產業政策的出臺,不僅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推動力,更是將發展體育產業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之后,《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5〕66號文件)、《江蘇省“十三五”智慧體育發展規劃》、《無錫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以及《無錫智慧體育總體發展規劃(2017-2020年)》等文件的頒布實施,直接推動了無錫智體園的建設。
3.2.1 體育產業占GDP比重偏低
盡管“十二五”期間,無錫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體育產業增加值不斷增加,體育產業占GDP比重也從2011年的0.83%上升到2015年的1.2%,但是仍低于同省的南京(1.37%)、南通(1.29%)、蘇州(1.28%)、常州(1.28%)。這表明無錫體育產業對本市社會經濟的貢獻還較小,智體園的發展面臨著影響力和牽引力不足的問題,未能充分發揮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所擁有的功能,亟需打造高端體育品牌和龍頭體育產業。
3.2.2 體育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其發展水平決定了體育產業的發展質量。2011年16個發達國家體育服務業占體育產業比重的平均值超過了70%,其中盧森堡、英國、瑞典、丹麥、奧地利、芬蘭6個國家甚至達到80%以上,我國同期體育服務業占體育產業的比重僅為20.57%,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5]作為我國體育產業最為發達區域的長三角地區,2015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6%,江蘇、上海、浙江三省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3.1%、78.6%和50.1%,[6]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據統計,2015年,無錫體育服務業的總產出為125.8億元,增加值為51.41億元,分別占到比重的36.2%和50.1%,低于全省水平(全省比重分別為37.8%和53%)。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的總產出為216.32億元,增加值為49.6億元,分別占到比重的62.2%和48.3%,高于全省水平(全省比重分別為60.6%和45.7%)。無錫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3.2.3 體育產業人才數量相對不足
體育產業人才匱乏是影響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7]提出:“加大體育經濟人才隊伍的培養,以體育產業人才為重點,打造一支適應體育發展需求的體育經濟人才隊伍?!薄吨腔垠w育2020規劃》提出:“培養復合型智慧體育人才”。無錫智慧體育產業園的建設目前處于初始階段,急需大量體育產業人才,但2015年無錫市體育產業從業人數只有62926人,僅占當年常住人口數量的0.09%。體育產業人才數量的不足,直接制約著智體園的發展。
3.3.1 “互聯網+體育”戰略實施推動智慧體育發展
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目的在于通過互聯網化,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扼w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體育領域的“互聯網+”戰略,大力發展“體育+”,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體育”發展。智慧體育是“互聯網+體育”的核心體現,二者有著天然的耦合關系,“互聯網+體育”戰略的實施,推動了體育新業態的產生,智慧體育應運而生。
3.3.2 智慧城市建設助力智體園發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城市時代[8],是一種具有新特征、新要素和新內容的城市結構和發展模式。2009年,無錫開啟智慧城市建設之路。2012年12月,無錫榮獲全國智慧城市發展評估第一名。[9]目前,無錫是我國首個建成高標準全光網的城市,整個城市實現了WIFI全免費覆蓋,市民可以通過智慧無錫民生云3.0等多種渠道享受智慧生活。2018年,JuniperResearch對全球20大智慧城市在出行、醫療、公共安全和生產力四個方面進行了排名,無錫在我國智慧城市中排名第一。[10]智慧體育產業園是智慧體育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成果有力的支撐智慧體育的建設。
3.3.3 體育消費市場的擴大拓展智慧體育服務領域
2014年10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激發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推動形成投資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充滿活力的體育消費市場。”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體育健身將成為必然需求;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體育健身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2017年無錫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11.80億元,躋身“萬億俱樂部”,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6.07萬元,人均GDP已經遠超過8000美元(具體如下表1所示)。隨著國民體育健身意識的增加,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將大幅提升,體育消費市場將逐漸擴大,智慧體育服務領域被逐漸拓展。
3.4.1 體育消費結構升級導致有效供給不足
隨著居民對體育健身參與程度的提高,居民對體育消費的業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穿戴運動設備、智能運動裝備等信息類消費,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務類消費成為體育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和方向。但目前無錫體育消費市場的供給結構、供給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需求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在“互聯網+體育產業”成為未來體育產業主導發展方向的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體育消費市場的轉型升級成為必然趨勢,這為智慧體育產業園發展提出嚴峻挑戰。
3.4.2 區域體育產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自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文),提出“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的目標之后,各地區結合本地區情況,提出了本區域到2025年體育產業發展規模目標,如蘇州超過1500億元,無錫超過1200億元,上海則超過3000億元。為實現目標,各地區將積極拓展思路,擴大本地區體育產業規模,體育產業的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然,無錫與蘇州、上海相比,在體育賽事資源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智慧體育產業市場的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
通過對無錫智體園發展的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遇與挑戰等因素的綜合分析,提出了智體園發展的SO戰略、WO戰略、ST戰略、WT戰略等四種不同的組合戰略,并提出了不同發展的戰略的發展對策SO戰略是結合智體園發展的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提出的發展型戰略,既充分利用自身的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快速推進智體園的發展;WO戰略是一種爭取型戰略,通過外部機遇來彌補自身內部劣勢;ST戰略是一種開拓型戰略,利用自身優勢降低外部挑戰的壓力;WT戰略是一種保守型戰略,主要目的是如何更好的規避內部劣勢和外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