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錢輕銀”“行鈔廢銀”到“三者相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中后期貨幣“使用處方”的轉變
——從“重錢輕銀”“行鈔廢銀”到“三者相權”

2020-11-23 17:52:50
中國錢幣 2020年5期

明朝初年的貨幣流通經過初期的短暫修復后,便進入厲行“大明寶鈔”的階段。然而,及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逃不出“30 宿命”[1],紙幣大幅貶值。結果,正統元年(1636)白銀的官方稅收使用,便進入“用銀廢鈔”的貨幣結構重組階段。進入“白銀時代”的明清中國,各種貨幣形態角力競爭的結果是出現了作為主導貨幣的白銀(通過“賦役納銀化”改革實現)、銅錢與民間自律貨幣包括民間紙幣(票據)并存互補流通的局面,但這個過程在當時官僚士人從“貨幣一元論”出發的應對中,經歷了跨世紀的長期糾結與困惑。

白銀的使用,在官方層面,從貨幣供給側上導致國家主導權的喪失;在民間層面,“編戶齊民”等最終納稅人因白銀難以獲得、銀錢比價乃至商品的白銀價格波動,形成實際負擔的加重。銅錢的使用,因小面額適應零星日常交易,其存在勢所必然,而官方無力供給標準銅錢,形成私鑄盛行以及由此引發的“選錢”和“私錢”應對與禁止的寬嚴失據。到了1580 年代,白銀走上主導貨幣舞臺的中央,大明寶鈔已經名存實亡,銅錢缺乏有效組織的官方供給。按明代銀、錢、鈔各自地位消長和民間的使用情形,貨幣供給藥方就只是在“白銀”與“銅錢”兩者之中權衡單選或者組合使用。然而,任何實體貨幣的供給均存在幣材的有限性約束。即使沒有信用貨幣的觀念,僅僅從足數供給和大額交易攜帶方便這個意義出發,明清之際的個別精英也開出了銀、錢、鈔“三者相權”使用的處方。這里,僅以明代嘉靖以后直至明清之際幾位著名人士的代表性貨幣思想文獻,來看明代貨幣在“大明寶鈔”退場以后,時人開出的應對時局的貨幣“使用處方”的變化,從中認識他們對貨幣形式和本質的看法。

一 “重錢輕銀”說的論理與策略

鑒于白銀給官方治理、社會秩序和民眾生活帶來的動蕩影響,明朝嘉靖起,一些官僚提出了一系列貨幣使用的對策。這些貨幣“使用處方”,是當時士人從不同角度對明朝貨幣發行與流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獨立解剖的結果。它反映了他們對不同貨幣形態、貨幣本質及其社會功能的認識。首先開出的處方,是承認“大明寶鈔”失敗局面下的“重錢輕銀”論。

提出降低白銀地位提高銅錢使用功能相對較早的,是杰出軍事家、抗倭名將譚綸(1520-1577)。譚綸,江西宜黃人,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二十九年(1550),浙江倭犯猖獗,譚綸受命臺州知府。他募鄉兵千人,“教以荊楚劍法及方圓行陣”,嚴格訓練,成為勁旅。譚綸主持兵事近30 年,抗倭、戍邊,屢建奇功,與戚繼光齊名,號稱“譚戚”。他善于用人,被史家稱為“善任俞戚而建大勛”者。

譚綸的《論理財疏》,在更為宏觀的整體理財方案中提出了關于貨幣選擇的重視銅錢發行和流通的建議,明確主張,“足國富民,必制錢法而賤銀”。他稱:

“通錢法。言足國必先富民;欲富民,必重布帛菽粟而賤銀;欲賤銀,必制為錢法,增多其數,以濟夫銀之不及而后可。”

在這里,他沒有深入地討論白銀使用本身的危害,說明他對白銀使用的歷史趨勢有足夠的認識,明確指出社會偏重白銀的危害在于影響實質生產。一個國家的富裕取決于實質經濟的發展,必須“重布帛、菽粟”才可“富民”,只有“富民”才可“足國”。而在追求白銀和實現實物財富增長的關系中,他認為只有賤視白銀,降低白銀的地位和使用,才可能實現實體經濟的增長和國家的富強。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便“必制為錢法,增多其數,以濟夫銀之不及而后可。”以銅錢的充分有效使用來替代白銀的地位,進而促成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重視物質財富的創造,放棄對白銀的偏重。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上,他設計保證銅錢充分流通的制度和機制。他開出的“行錢”處方如下。

“今之議錢法者皆曰:鑄錢之費,與銀相當,朝廷何利焉?臣以為歲鑄錢一萬金,則國家增一萬金之錢流布海內,鑄錢愈多,則增銀亦愈多,此藏富之術也。

又謂錢雖鑄,民不可強。夫錢者,泉也,謂其流行而不息也。今之錢惟欲布之于下,而不欲輸之于上,故其權恒在市井,而不在朝廷。

又識以年號,亦不免有壅而不通之患。臣愚請朝廷歲出工本銀一百二十萬,分發兩京工部,及南北直隸各布政司,所在開局設官,專任其事,其所鑄錢,即以備次年官軍俸糧、兼支折色之用,以后鑄錢益多,則工本當益省(此法極可行,有識者屢言之,而卒不行者,官吏利于輕資也)。錢制必輕重適均,每錢十文,直銀一分;不足則稍重其制,錢鑄五文,直銀一分,其錢俱以大明通寶為識,期可行之萬世。

從前嘉靖等錢,及先代開元等錢,或行或否,悉聽民便。新錢盛行,舊錢當自止,布錢之日,令民得以錢輸官。如稅糧起運折色,則銀六錢四;存留折色及官軍俸糧罪贖紙價,俱從中半收錢。如此則百姓皆以行錢為便,雖欲強其用銀而不可得矣。”[2]

他主要從鑄錢成本、使用渠道、銅錢形態的改進幾方面提出推廣銅錢使用,維持銅錢地位的主張。

第一,在銅錢鑄造成本問題上,他打破了通常的思考方式,不應當只考慮鑄錢的費用,而要認識到銅錢鑄造相當于在社會財富的原有數額上增加一個銅錢鑄造量的新數額。用白銀來考慮這一點,就不應當看成因鑄錢耗費了一個數額的白銀成本,而是在社會上增加了一個新鑄銅錢相同價值的白銀數額。這種考慮鑄錢成本和收益的思路,與活躍于隆慶、萬歷的郭子章,以及萬歷二年江西巡撫楊成的推論一致。[3]在稍晚的蘇格蘭信用貨幣鼓吹者約翰·羅(1671-1729)那里,主張“白銀專門被當作貨幣使用以后,增加了它的價值”[4],似有相似的認識路線。

第二,他指出銅錢的使用障礙,關鍵在于官方使用的缺失。“今之錢惟欲布之于下,而不欲輸之于上,故其權恒在市井,而不在朝廷。”這明顯是官方的錢法不通所致,所以,他主張在稅收貨幣繳納過程中“令民得以錢輸官”,在稅糧起運折色中“銀六錢四”,在“存留折色及官軍俸糧罪贖紙價方面”俱從“中半收錢”,明確維持銅錢使用的比例。

第三,他認為銅錢本身在形態上,以及與白銀的比較上均可重新進行改進。可以去除銅錢上的“年號”,以彰顯不受時間約束的通用性,只以“大明通寶”為銅錢面文。銅錢的輕重可以進行調整,與白銀的比價可以變通,銅錢10 文白銀1 分,或者銅錢5 文白銀1 分。

活躍于嘉靖隆慶年間的靳學顏,提出了更加具體的“重錢輕銀”方案。靳學顏,字子愚,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隆慶間歷任太仆卿、光祿卿、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明史》本傳稱他“負經濟之略”,是明代經濟名臣之一。《明經世文編》卷299《靳少宰奏疏》卷1 的《講求財用疏》,充分反映了他的貨幣行用主張。

首先,白銀的使用將帶來豪右勢力的坐大,出現白銀占有的不均衡,貧民百姓難以獲得白銀,增加他們的賦稅負擔。同時,影響市場白銀的流通數量,影響經濟的順暢運轉。

“臣見近世之言理財者,曰財無從生也,惟有節費而已。臣以前代生財之法較之,今日尚缺一大政焉。臣舉此一大政,何謂其無從生哉!而錢法是已。

臣聞人之所由生,衣食為大,王者利用厚生,必先乎此。此出于天時、地利、人力,相待而共成三才之用者也。……今天下之民愁居懾處,不勝其束濕之慘,司計者日夜憂煩,皇皇以匱乏為慮者,豈布帛五谷不足之謂哉?謂銀兩不足耳。

夫銀者,寒之不可衣,饑之不可食,又非衣食之所自出也,不過貿遷以通衣食之用爾。而銅錢亦貿遷以通用,與銀異質而通神者,猶云南不用錢而用海巴。三者不同而致用則一焉,今獨奈何用銀而廢錢!惟時天下之用錢者曾不什一,而錢法一政久矣其不舉矣。錢益廢,則銀益獨行。銀獨行,則豪右之藏益深,而銀益貴。銀貴則貨益賤,而折色之辦益難,而豪右者又乘其賤而收之,時其貴而糶之。銀之積在豪右者愈厚,而銀之行于天下者愈少,再逾數年,臣不知其又何如也,則錢法不行之故爾。”

白銀的使用導致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最后直接影響民生和社會穩定。“未有用銀廢錢如今日之甚者也”,所以,他從歷史經驗出發,唯一的辦法是改革“錢法”,增強“銅錢”的供給和使用。

第二,他極力主張用錢對于“民生”和“國用”都有積極的影響。特別指出,自然形態白銀的使用和豪右的不均衡占有,政府將喪失貨幣控制的主導權和財富分配等社會經濟活動的支配權。他指出:

“夫用錢則民生日裕,鑄錢則國用益饒,此裁成輔相之業,惟人主得為之,故曰圣人之大寶曰‘位’,因位而制權,因權而制用,故又曰‘錢者,權也’,人主操富貴之權,以役使奔走乎天下,故一代之興則制之,一主之立則制之,改元則制之,軍國不足則制之,此經國足用之一大政也,奈何廢而不舉!”

銅錢的最大優點,是適應小農經濟情形下民眾生活水平的小面額貨幣需求。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控制銅錢的發行。以實現財富流動調控的功能,達成“經國足用”的政策目標。如果使用自然形態的白銀作為貨幣主體的話,豪右富室僅僅通過白銀的積蓄在數量上的優勢,就可以挑戰“皇上”的經濟支配權。誠如他所說,“臣竊聞,江南富室有積銀至數十萬兩者,今皇上天府之積,亦不過百萬兩以上,若使銀獨行而錢遂廢焉,是不過數十里富室之積足相擬矣。”這樣,他堅決主張通過銅錢的鑄造和使用,由政府控制貨幣的主導權。他稱:

“皇上試一舉其權而振之,則彼富室者、智勇豪俊者,將奔走于吾權之不暇。彼敢冒萬死而盜鑄吾一文者哉?故曰‘權’也。權者,立之乎無形,而達之乎無窮,用之,則天下舉有求于我而有余,不用,則日擾擾焉以求之于天下而不足,為驗甚明也。……”

第三,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重振銅錢使用的具體辦法。他總結稱,當時人們認為錢法難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鑄錢“利不酬本”,二是“民不愿行”。關于鑄錢不敷成本的問題,他稱:

“今之為計者,謂錢法之難有二:一曰利不酬本,所費多而所得鮮矣。臣愚以為,此取效于旦夕,計本利于出入,蓋民間之算,非天府之算也。夫天府之算,以山海之產為材,以億兆之力為工,以修潔英達之士為役,果何本而何利哉!此所謂本,猶不免用銀之說爾。臣所謂本,蓋無形之權是已。何則?鑄錢之須,一曰銅料,一曰炭,一曰轉致,一曰人工。夫此四者,在民間計之,銀一分而得錢四分,誠十不酬五矣。自臣愚計之,皆可不用銀而取辦者。……凡此皆不用銀而可以成務,固無本利之足較矣。”

他提出的不用銀就能解決鑄錢各環節所需物資和勞力的辦法,就是利用國家強力對罪犯的利用、對勞役的征發,更多的是在既存勞役和官手工業范圍內調劑處置。這與民間通常考慮的成本收益框架(“民間之算”)完全不同,是從集權專制國家出發的“天府之算”。

關于民間不愿意使用銅錢的問題,他稱:

“其二曰:民不愿行,強之恐物情之沸騰也。臣愚以為,歷代無不用之,至稱為錢神。我先朝又用之,只見其利,不聞其病,正德、嘉靖以前,猶盛行之,蓋五六百而值一兩,今七八十歲人固多,尚可一召而訊也。獨至于今,屢行而屢廢,甫行而輒輟焉,何哉?臣竊詳之,錢比鈔異,于小民無不利也。獨所不便者奸豪爾,一曰盜不便,一曰官為奸弊不便,一曰商賈持挾不便,一曰豪家蓋藏不便。此數不便者與小民無異也。……”

他明確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并不是普通百姓不愿意使用銅錢,而是對資產雄厚的“奸豪”之屬,包括盜竊之徒、官僚作弊、商賈長途貿易,富豪之家貯藏,銅錢的使用給他們帶來不便。所以他主張從朝廷、從上層社會開始,帶頭使用銅錢,讓銅錢成為“上下交會、血脈流通”具有無限法償地位的貨幣。他稱:

“臣聞施恩澤者自無告始,行法令者自貴近始,豈惟貴近,自朝廷始可也。請自今以后,追紙贖者除折谷外而責之以納錢,上事例者除二分納銀外而一分以納錢,存留戶口則兼收錢谷,商稅課程則純用收錢,此謂自朝廷始。又因而賜予之費、宗室之祿、百官之俸,則銀錢兼支,又因而驛遞應付、雇夫雇馬,則惟錢是用,又因而軍旅之餉則分其主客、量其遠近,或以代花布,或以充折色,此謂自貴近始矣。此數者有出有入,而民間無底滯之患,誠以上下交會、血脈流通故也。輕斂輕散,官府有余積之藏,誠以正賦之銀既以無減于常額,而一切之費又取辦于一權故也。”

他認為中央政府必須壟斷銅錢鑄造權,實施專門的鑄造和流通管理。“此權不可行之于天下,以啟盜權之釁。……先之以區畫條議,計定而行,而又輕重適均,無駭于俗,仍以唐宋以來舊錢兼之。或上有施于下,或下有納于上,著之以必行之令,遲之以歲月之效,久之而本末兼利。公私循環,可以輟鼓鑄之勞,而罷工作之使。臣愚不揣,竊謂千慮一得也。”最后,他再次聲稱,不要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來看待銅鑄幣發行流通問題,“乃至與齊民賈豎算本利、較銖錙,臣愚非所望也。”[5]

二 陳子龍“行鈔廢銀”論的根據與民間紙幣存在的邏輯

陳子龍(1608-1647),文學家。他關心時事,注重經世之學,是明末士人組織復社的主要組織者。崇禎十一年(1638),他主持編成《明經世文編》。

首先,陳子龍從我國古代紙幣產生和使用的歷史經驗出發,指出紙幣為人們接受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形式特征更適宜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他稱:

“君權所得制者,錢幣而已。錢幣通,即煮海鑄山,皆可權其子母。錢幣壅,即藏粟居貨,無以平其重輕。楮非錢也,而可執為券以取錢,無遠致之勞,有厚赍之用。是以飛錢、鈔引,唐創行之。宋之交子、會子,乃自西蜀一隅通于天下,始于暫于權錢,久之以代見錢,迨元而鈔遂孤行矣。終元之世,無一人知有錢之用,而衣于鈔,食于鈔,貧且富于鈔,豈盡禁令使然哉?夫亦因民所便,而特以收換稱提,時疏其滯也。”

紙幣最初從宋代的鐵錢、銅錢的兌換券“暫于權錢”,用來作為錢幣的符號,時間久了,便逐漸獨立,“以代見錢”。元代形成“單一紙幣”使用的貨幣流通環境,成為“孤鈔”。可見,從紙幣誕生的初始經驗來看,在于與銅錢等實體貨幣比較,紙幣易于攜帶,“因民所便”,完全是民眾在貨幣使用生活實踐中提出的客觀需求。

我們知道,貨幣本身具有用貨幣的數量來表達價值尺度和本身便具有價值的二元特性。而在實物貨幣條件下,特定貨幣材料為依托具有財富性質的貨幣實體兩兩之間不均一即差異性(劣幣良幣的差異),使得貨幣作為價值尺度(一致性)和具體承擔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實體之間總是處于矛盾之中。這便會導致每單位實體貨幣難以同等地實現貨幣的所有職能。

其次,陳子龍分析了明代大明寶鈔失敗的原因,其中他就民間私人紙幣的分析尤應予以關注。他說:

“我太祖開基,首立錢法。時中書各省,鼓鑄甚勞,轉移不便,又召中書省仿宋元法,印造大明寶鈔,內外流轉,上下通行,其法洵稱兼美。乃利垂百年,法久漸壞,迨宏治而鈔法廢矣。或謂鈔不可行也,愚以為不然。古有徒手致富者,其術乃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假令棄人所棄、取人所取,與人交爭于不足,何由得富?今民間子錢家多用券,商賈輕赍往來則用會,此即前人用鈔之初意也。豈有可以私行、反不可以公行者?患在官出以予民,則命曰鈔貫,民持以還官,即棄如敗楮。收之敝于無用,則予之不肯復收耳,故鈔不行,上自格之也。倘議行之,亦必先自上始也。”

這里明確說明,大明寶鈔的敗壞主要在于政府和官方自身對于紙幣的賤視和拋棄。官方發行大明寶鈔紙幣單方面作為政府各項支出的工具,稱作“鈔貫”,而民間持鈔向官方回籠,則“棄如敗楮”。所以,明代寶鈔政策的失敗,在于政府自身政策的不合理,利用紙鈔攫取民間財富,沒有將紙幣看成國家信用支撐的完全法償貨幣來進行制度建設。所以,要讓紙幣流通良好發展,就必須從官方上層積極的紙幣使用開始。

他特別談及大明寶鈔退出歷史舞臺的情形下,民間私人紙幣卻在通行,民間使用的“券”和“會”,和北宋初始的民間“交子”性質相同,屬于民間社區信用貨幣。那么,為什么在民間借貸領域和商貿領域“券”和“會”得到普遍的使用?為什么官方的通用紙幣卻不可通行?這就要深入地剖析民間私人紙幣與官方紙幣制度機制設計的不同。原來,民間借貸業主和民間商人使用的“券”和“會”,是嵌入他們的相關業務之中,以他們的商品或者實體貨幣作為這些“券”和“會”的擔保品和抵押品。倘若這些擔保品的價值喪失,“券”和“會”不能兌現,業主就要倒閉和歇業。這樣,對于誠實的業主而言,維持“券”和“會”相對應的實物資產和金屬貨幣的保證和信用,是他們業務順暢運轉的基石。自然他們會以此作為首要使命,同時“券”和“會”的使用也受到他們業務規模和經營能力的約束以保持兌換券的信用貨幣性質。明代大明寶鈔的使用,完全憑借政治強力,沒有發行準備和擔保品,沒有發行的數量限制,沒有兌現安排,無限發行導致價值跌落。特別是發行者官方的棄用,僅以它作為攫取民間財富的手段,終至民間和社會普遍視之為廢紙“弊楮”。饒有興味的是,道光年間的王鎏看到了紙幣發行在數量上的無限可能性,同時提出既然民間都方便地使用,憑借政府力量就更可推行,提出肆意發行紙幣來增加國家財富的冒險方案。他看到了民間紙幣和官方紙幣形式上同為紙張所制,而不明了民間紙幣的信用機制和國家強制力發行紙幣的重大差別。咸豐年間的王茂蔭,將紙幣發行的民間銀號、典鋪等的參與看成紙幣流通的必要條件,正是要用民間硬性的信用機制來約束政府機構憑借權力肆意濫發紙幣的官方行為。他看到了傳統中國民間紙幣和官方紙幣流通機制的本質區別[6]。

第三,在推行紙幣方面,關鍵是在官方財政收支活動中的收放兩端同時使用紙幣,以建立社會信用。同時,提高官僚隊伍的工作效率,讓紙幣的使用在政府經濟活動中落地,進而促成紙幣的社會普遍使用。

實體貨幣流通情況下,社會上的一些人正是利用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質量不均一的這個特性,在貨幣的使用和流通中追逐不正當利益,破壞正常的流通和經濟秩序。而紙幣具有價值尺度標準化和同一性的優勢特征,影響了實體貨幣使用的作弊機會。正是這樣,才出現“今胥吏唯恐鈔法劃一”的情況,官員失去貨幣混亂環境(銅錢優劣不齊、白銀成色不一)提供的獲利機會,所以阻止統一的寶鈔行使。他稱:

“誠得詔大司農按國初法,悉發內庫所儲鈔,主以廉干吏,令民納庫輸例,皆以金銀易鈔,赴所司投納,敕都稅、宣課二司,太倉、節慎二庫,毋得收金錢,計鈔庫所易金錢足抵稅額,隨以所收之鈔易鈔庫金錢,使循環如流水,則內庫腐敗之紙悉化為金。而百年阻隔之政,頒布之一朝矣。由是別印新鈔,易鈔之不堪用者,官驗毀之以彰大信。民以鈔易錢者聽,以鈔納贖者聽,則人曉然知鈔之即可當錢。凡若軍士之頒賜、工役之稍食,誰不可以鈔給者?明示人以津關必籍鈔而通,輸納必籍鈔而給,人亦何苦持極重不便攜持之白鏹金錢,以聽低昂于胥吏之手哉?今胥吏惟恐鈔法劃一,需索易窮相與阻壞,而朝廷亦以敗楮目之。但知有出而不知入之為出,借口便民而不知祖制之尤為便民,坐見法令格,而利權不復操之主上。迨國用告絀,乃始銖銖兩兩,議搜括于庫藏,議捐助于民間,議加派于井畝,議稅使于印契。舍見前之實事,而征求于不可必得之數,此與富人之子不知其祖父所積窖金一發百萬,而從昔所使令之人,丏貸為生者何異?非但求之不應,即求之輒應,猶無濟也。何如講求鈔之遺法,轉無用為有用,國用既足,而祖宗書典亦從此恢舉哉?”

他特別論證明朝紙幣制度建設和推行的不力,聽任白銀的使用,不能充分利用紙幣制度完成政府集中財力的使命。結果只能加稅議捐,不能發揮紙幣“轉無用為有用”的優勢。

而紙幣使用失敗的關鍵,在于明代官方只支出寶鈔而不在財政稅收活動中收入紙幣這樣的“跛行財政支持”,讓紙幣的使用失去國家信用保證和數量限制。他稱:

“又曰祖制郡國皆納鈔于京師,此祖宗微意也。至宣宗時,戶部臣議,以為鈔者朝廷之所自出,而又令郡國輸之,多此往返之勞,而使朝廷之鈔壅而少行,遂除去之,此議一時以為便,而不知鈔之不行,正自此始,蓋上既明以為欺人之具,民孰肯信之哉?

又曰予觀高文實錄,當時各課司鹽商輸納無不用鈔者,而最嚴以金銀交易之禁,蓋上下之間,迭出迭入,而上嘗操其權,此不窮之源也。若往而不返,欲不以敗楮,視之不可得矣。予嘗謂,錢之法弊亦然,錢之所以濫惡者,亦以既出于上,則聽其下之自用,而上未收之耳。今惟使凡民之輸納于上,率以五分準錢,則錢價必貴,而私錢不禁自止矣。何也?官錢可行于上,而私鑄不可行于上也。”[7]

這里通過歷史事實的陳述,有力地證明了作為全國統一貨幣的紙幣的使用,關鍵在于官方及朝廷中央對于紙幣的重視,必須具體地體現在財政活動的支出和收入將紙幣作為同等重要的支付手段。這與今天現代貨幣理論的“稅收驅動貨幣”說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明朝紙幣使用上的病癥,在于“收換稱提,時疏其滯”,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僅僅將紙幣當成攫取財富的手段。

三 錢秉鐙的銀、錢、鈔“三者相權”組合使用方案

與陳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錢秉鐙(1612-1693),安徽桐城人,文學家。他在所作的《錢鈔議》中提出了頗具特點的貨幣組合使用方案。

首先,他討論了銅錢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策略。他認為:

“錢法之壞,由司鑄者以錢重則少而利薄,乃輕之以取多,蓋先自壞之,而盜者因而壞之也。夫其輕之以取多,由銅之難得也,則莫如禁銅。今誠詔各路州郡悉收銅器入官,而如其直以酬之,以私鑄之罪罪藏銅,以首私鑄之賞賞首藏銅,不半年而銅盡歸于上矣。銅既廣收,則照萬歷錢,每文重一錢,輪廓肉好,磨鏇盡工,定以一緡重若干,用錢者數而稱之。又如隋文帝付錢樣于四路關口,勘樣相似,然后許行;不合者,壞以為銅。如是則錢法一,而私錢不禁自止矣。”

關于銅錢,他討論了三個主題。一是銅錢敗壞的成因和表現:主要官方鑄幣顧忌成本的自行減重,導致私鑄的泛濫。二是改進處方:實行官方的壟斷鑄造,如同漢代賈誼的提案,禁止民間蓄積銅料。三是統一銅錢的具體措施:鑄造標準完好的銅錢,以樣錢及稱重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目標,純潔銅錢的劃一和流通。

其次,他討論了紙幣使用的必然性,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處方。他稱:

“自宋以來,始有交子、會子,納錢于此,取錢于彼耳。若后之鈔,不必有錢,以交會而直用,交會以為錢。夫鈔止方寸之楮,加以工墨,命百則百,命千則千,而愚民以之為寶,衣食皆取資焉,惟其能上行也。蓋必官司喜于收受,民心不疑,自可轉易流通,增長價例。然楮久則敗,于是限年為界,界滿則易,謂之稱提。迨后稱提益急,舊界未滿,新鈔已頒,商賈所藏一旦廢棄無用,謂之老鈔。有司又以出鈔為利,入鈔為諱,鈔不上行,徒以愚民,此鈔法所由壞也。然宋元以及國初,鈔雖屢滯,猶能設法以行,至于今獨不能行者,則以往代不用白金,而今專以為幣也。永樂間,因鈔法不通,禁用金銀交易,犯者準奸惡論。蓋不禁銀,不能行鈔也。”

就紙幣而言,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他認為初始是錢幣的兌換券。而紙幣單獨作為貨幣使用之后,本身沒有價值,其信用和公信力便來自政府的使用和推行,“惟其能上行也”。要害在于“官司喜于收受,民心不疑,自可轉易流通,增長價例”。紙幣使用一久,就會腐爛廢棄,而數量失控,就需要“稱提”的調控措施來進行收縮發鈔數量。官方只是用紙鈔來愚弄百姓,結果鈔法大壞。歷史上的紙鈔出現過多次的流通停滯,但都設法得到了通行。唯獨明代中后期,大明寶鈔卻根本廢棄不行,其原因在于以前不用白銀,而明代專用白銀為主體貨幣。所以,他認為,“蓋不禁銀,不能行鈔也”。

第三,他提出了白銀貨幣使用是在錢法大壞、缺乏官方鑄錢的情況下,民間及官方選擇的結果。在白銀的使用不能禁止的情況下,應當“立法定制”,建立合理的貨幣使用規則。他稱:

“夫白金古不經見。漢武帝始造白金以為中幣,民弗實用而罷,宋時發帑銀散各軍州以易錢,河東轉運使歐陽修請減免一半。當時不以銀使用可知。國朝嘉靖末年,錢法大壞,止勿鑄錢,公費惟用白銀。銀之寶用才百余年,即禁之何不可乎?縱不可禁,亦當立法定制,每錢一千值銀一兩,鈔一貫值錢一千,而銀以五十兩為錠,三者相權而行。零用則錢,整用則鈔,滿五十兩始用銀。錢多折鈔,鈔多折銀,而碎銀以代鈔之用者罪之。有司征收民糧,亦以是為則。至于關榷,本名鈔關,祖制錢鈔兼收,錢十之三,鈔十之七,未有征銀之例。于各關專設一鈔務,以俟商至用銀買鈔輸官,銀鈔循環,亦朝三暮四之術。但務在鈔之轉易不窮,而商人交易亦免吏胥之爭銀色,較錙銖,固所便也。鹽課亦然。如此,則鈔庶可行乎?愚故曰:錢法,惟在禁銅;鈔法,惟在禁銀。禁銅世以為迂談,禁銀世以為怪論,然不如此終不能行也。”[8]

錢秉鐙討論了銅錢流通存在的問題,肯定了紙幣在貨幣發展史上出現的必然性,并正確地認識到“白銀時代”到來后白銀使用的不可阻擋之勢。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銀、錢、鈔“三者相權”而行的方案。

第一步,確定三者的比價,明確銅錢1000 文等于白銀1 兩,鈔1 貫等于銅錢1000 文。白銀以50 兩為1 錠。

第二步,規定3 種貨幣使用的邊界和原則。銅錢服務零星使用,紙鈔服務于整數使用。白銀只有在價值達到50 兩的情況下才使用,不得以散碎白銀代鈔使用。

第三步,特別設定“銀鈔循環”的機制,避免專用白銀導致紙鈔退出市場。具體辦法是,在鈔關設置“鈔務”專職,待到商人來后,用銀買鈔繳納官府。該職位的首要任務是讓紙鈔不斷周轉使用,同時免去商人繳納關稅之時,因為納銀給吏胥計較銀色重量的可乘之機,給商人帶來方便。讓鈔關,鹽課成為必須使用紙鈔的基礎設施。

錢秉鐙特別強調,“錢法,惟在禁銅;鈔法,惟在禁銀”。要維持銅錢的流通,就必須實行銅料及銅錢鑄造的官方壟斷;要維持紙鈔的流通,關鍵在于流通中排除專用白銀的局面。“錢法”和“鈔法”均要求政府的作為和國家信用的支撐,自然形態流通的白銀,其地位的提高和對錢、鈔的相形見優,正是政府“錢法”和“鈔法”落實不力的體現,自然也不存在政府的規制。錢秉鐙的處方,便是在白銀使用不可阻擋的情況下,限定白銀的使用邊界,僅在價值50 兩以上的支付活動中使用,同時樹立“小數用錢,大數用銀”的規則。在此基礎上,形成銀、錢、鈔“三者相權”的組合使用方案。

就明代的紙幣使用而言,在大明寶鈔退出市場后,天啟時給事中惠世揚曾奏請行鈔,崇禎八年(1635)給事中何楷再次提出行鈔,都未被采納。當然,上述陳子龍和錢秉鐙的用鈔主張都只是停留在對現實政策批判的理論上,沒有機會轉化為政策。而在明朝滅亡前夕,崇禎十六年(1643)六月戶部尚書倪元璐主持的蔣臣行鈔鬧劇,未及實施,成為笑談。[9]

意味深長的是,與明代中國同處歐亞大陸的西端,蘇格蘭人約翰·羅提出信用貨幣創造的紙幣方案,其立論基礎,是從增強國力和促進貿易和生產出發,“如果有兩個條件相同的國家,其中一個能使貨幣的供給等于需求,另一個貨幣的供給少于需求,則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強大。”基于這樣的認識,他進一步指出,“既然發行土地幣(以土地為擔保的紙幣)是切實可行的,限制人民勤勉勞動的做法就是沒有道理的,就不應使人民的勤勉取決于一種我們無力控制而受敵人擺布的硬幣,而不使用我們自己的、在各方面更合格的貨幣。”[10]約翰·羅在1716 年進行紙幣實驗,初始取得了成功,1719 年獲得榮任法國財政大臣的桂冠。然而,他無限度地擴張紙幣、制造投資泡沫的行徑,終于讓他的紙幣在1720年變為廢紙,“羅氏制度”宣告失敗。

銅錢官方供給的不足,白銀占有不均及其引致的貧富分化的放大效應,以及中央貨幣控制權的旁落,鈔法又需要完備的制度機制等,明朝乃至清朝面對如此復雜的貨幣困局,在政治制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主導貨幣便無可奈何地委諸自然形態的白銀,而白銀的有效性和使用不便,便形成事實上的白銀、銅錢和民間私鈔“多元復合貨幣互補并存”的流通局面。更加完備的“一國一通貨”格局的貨幣制度,則要等到“白銀時代”結束的1935 年。

注釋:

[1]北宋交子開啟的古代中國紙幣流通沒有一個王朝價值穩定維持超過30 年,我們將此現象稱為“30 宿命”。

[2](明)譚綸:《論理財疏》。見(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卷322《譚襄敏公奏疏》,第4 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6 月,第3438 頁。

[3](明)郭子章:《錢法》,見(明)陳子龍編:《皇明經世文編》卷420。楊成的類似推論,見陳子龍編:《皇明經世文編》卷361《與譚二華大司馬疏》。黑田明伸討論了楊成的“5+7 鑄錢效應”,以及工部尚書郭朝賓鑄錢5 文耗銀1 分(7 文)的財務憂慮,見[日]黑田明伸著、何平譯:《貨幣制度的世界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90 頁。

[4][10][英]約翰·羅著,朱泱譯:《論貨幣和貿易》,商務印書館1986 年版,第6 頁;第85、86 頁。

[5]以上引文均見(明)靳學顏:《講求財用疏》,載(明)陳子龍等選編《明經世文編》卷299《靳少宰奏疏》,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版,第4 冊,第3145-3146 頁。

[6]何平:《傳統中國的貨幣與財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284-285 頁、第203-204 頁。

[7][8](清)王鎏:《錢幣芻言》,《先正名言》。見馬陵合校注:《〈錢幣芻言〉整理與研究》,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0 年11 月,第40-42 頁;第42-44 頁。

[9]葉世昌:《明末蔣臣建議行鈔始末》,《中國錢幣》2007 年第4 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欧美在线国产|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69av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亚洲手机在线|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在线欧美一区|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p区| 99在线小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 夜夜操天天摸| 国内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亚洲69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综合五月天网|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高清| 午夜福利网址|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久久网欧美|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网天天|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午夜毛片福利|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精品福利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毛片免费试看|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最新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午夜激情婷婷|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欧美国产中文| 538精品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黄网站|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久久网欧美|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欧美在线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α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