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立,尹 婧,王 瓊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南昌 330006)
既往的單純翼狀胬肉切除的手術方式,角膜表面和結膜下的殘存組織以及新生血管易致復發[1-2],因此現有的手段多為聯合新鮮羊膜球結膜下移植術,效果顯著、復發率低[3]。但由于該手術需徹底清除角膜面的變性組織,術后的角膜上皮缺失,會導致術眼異物感、畏光及流淚,羊膜移植片在愈合前會持續水腫,患者疼痛、怕光、流淚等角膜刺激癥狀加重,因此,如何配合專科護理,緩解疼痛,縮短恢復時間是眼科專科護理重要的關注點[4]。本研究探討局部冰敷聯合智慧終端延續性護理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后的效果。
將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的患者120例,按隨機區組設計方法分為研究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研究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6~51歲,平均(42.0±0.4)歲;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37~51歲,平均(42.0±0.7)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完成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治療之后,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術后處理。
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眼科護理,對患者進行術后指導、健康教育、眼部包扎,并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疼痛處理。研究組在常規眼科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術后局部冰敷,冰敷使用的冰袋為眼罩專用冰袋(17.0 cm×6.5 cm,重量約60 g,材質為果凝膠)。冰敷方法和頻次:患者術后取頭高腳低體位,閉上雙眼,輔料包眼,患者術眼冰敷(冰袋外包無菌紗布,避免感染),術后24 h內,每次20 min,每2 h 1次,術后24~72 h,冰敷每次20 min,每4 h 1次,晚上睡眠時(21:00—7:00)不做冰敷。
對照組患者采用定期常規電話隨訪形式進行延續性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電話隨訪的基礎上,建立翼狀胬肉術后智慧終端,采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APP的方式,發布翼狀胬肉相關知識及日常用眼保健知識;定時冰敷及用藥提醒;復診提醒;對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通過醫護合作給予解答。
對比2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手術傷口感染率、術后院外用藥依從性、術后復診率、術后1年翼狀胬肉復發率及滿意度。
1) 術后疼痛評分:所有患者術后8、12、24、72 h 用數字評價量表(NRS)疼痛評分評估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2)滿意度:采用醫院滿意度調查表,對2組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患者根據接受延續性護理感受,選擇十分滿意、滿意或不滿意。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研究組患者術后8、12、24、72 h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圖1。

表1 2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疼痛評分比較 分

時間/h圖1 術后不同時間疼痛評分趨勢
2)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傷口感染率分別為5.00%(3/60)和13.33%(8/60),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01 3,P=0.205 7)。
3)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院外用藥依從率分別為88.33%(53/60)和65.00%(39/60),研究組患者術后院外用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χ2=7.872 7,P=0.005 0)。
4)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復診率分別為73.33%(44/60)和53.33%(32/60),研究組患者術后復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341 2,P=0.037 1)。
5)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術后1年翼狀胬肉復發率分別為11.67%(7/60)和26.67%(16/60),研究組低于對照組(χ2=4.218 8,P=0.039 9)。
6)研究組患者對延續性護理的十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910 5,P=0.026 6),見表2。

表2 2組患者對延續性護理滿意度對比
翼狀胬肉是一種眼科常見的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增生而侵犯角膜的眼表疾病,嚴重的將影響視力,發病率高達37.46%[5]。其發病與長期日光照射、氣候干燥、接觸風沙粉塵等相關,病理表現為慢性炎癥病變。由于翼狀胬肉患者發病后不僅影響美觀,造成視力障礙,發展嚴重時還會限制眼球運動,甚至可以致盲。既往的單純翼狀胬肉切除的手術方式,術后的復發率為30%~70%[6],因此翼狀胬肉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就在于解決術后復發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翼狀胬肉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角膜緣干細胞移植以及新鮮羊膜球結膜下移植等方法在臨床取得進展[7-9],其中聯合新鮮羊膜移植因為其效果可靠、材料易獲得、手術方式成熟,而得到廣泛而有效的應用。由于手術引入新鮮羊膜組織,手術時要求徹底清除角膜面的變性組織,因角膜含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翼狀胬肉術后短期內角膜上皮缺失,會導致術眼異物感、畏光及流淚,羊膜移植片在愈合前會持續水腫,患者角膜刺激癥狀(怕光、流淚、疼痛、眼瞼痙攣等)重,其中疼痛及眼內異物感為患者術后最主要的主訴。加上眼部皮膚比較薄,皮下組織疏松,手術后容易出現淤青、腫脹等現象,患者常常生理和心理出現不適,術后疼痛難忍,造成情緒緊張,心情煩躁,影響休息及睡眠,這種疼痛及不適往往到手術24 h后才逐漸緩解。傳統的處理方法通常是使用止痛劑,但止痛劑鎮痛時間有限,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且部分患者對止痛劑不敏感,影響效果。
冰敷法是應用比人體溫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塊)使周圍神經傳導沖動受阻刺激來達到止痛、減輕炎癥、水腫等治療目的的物理療法。冰敷對眼科手術有積極作用,通過冰敷可使局部血流減少[10],減低細胞的活力和代謝,從而抑制炎癥擴散,減輕結膜出血;同時術眼冰敷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減輕疼痛;使血管收縮,通透性減低,滲出減少,減輕組織腫痛。楊德娟等[11]采用冰袋術前冰敷眼瞼整形患者,能夠減輕術中疼痛。金玉子[12]采用術后早期冰敷,能明顯減輕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治療胬肉的術后疼痛,大大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降低復發率,減少并發癥,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筆者對60例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患者術后72 h內用眼科專用冰袋以紗布包裹冰敷,既減輕創口疼痛、水腫,同時促進患者冷靜、增加術后用藥的依從性,減少術后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翼狀胬肉手術聯合羊膜移植術后患者住院時間大大縮短,有的患者僅日間手術就可完成,傳統的護理模式已很難滿足護患之間的交流和信息溝通,術后患者住院時間短,在家康復時間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明顯下降,結合智慧終端和延續性護理可以彌補不足[13]。智慧終端涵括微信公眾號、微信群以及本單位醫療服務APP,除了發放翼狀胬肉手術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知識,還可以通過醫患互動、預約掛號等方式,患者獲得更專業的指導與解決方案,良好的護理內涵,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按要求局部點藥,同時減輕患者術后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延續性護理在患者術后用藥及按時復診依從性有大的提高并對患者術后降低胬肉復發率有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后患者使用局部冰敷處理聯合智慧終端延續性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顯著增加術后舒適度,可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且不會增加手術傷口感染率,對傷口愈合無負面影響,患者復診和滿意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