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 ,王林申 ,鞏科麟 (濟南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城鄉規劃系,山東 濟南 250002)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7)》指出,全國淘寶村由3個省份的3個迅速發展到24個省份的2118個,總營業額超過1200萬億元;其中,在山東曹縣,淘寶鎮達9個,淘寶村達74個。曹縣大集鎮的淘寶村從2013年的1個迅速發展為2016年的32個,覆蓋鎮上所有村。2016年全鎮有24000多家網店,物流公司近20家,銷售額達20億元,直接帶動了5000多人返鄉創業和約20000當地人從事線上銷售和線下加工活動,從一個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的落后小鎮迅速發展為繁榮的淘寶大鎮。
淘寶村以其獨特的方式改變了落后鄉村的原始面貌,產生了新的鄉村發展模式和城鄉關系,推動了自下而上的鄉村城鎮化。本文基于傳統經濟輻射理論,對山東曹縣淘寶村的輻射及其空間響應進行研究與剖析。這對淘寶村地區的空間規劃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經濟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地區與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之間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的流動和轉移,以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替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習慣勢力,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2]。城市經濟輻射區內中心城市和外圍地區間的空間聯系主要表現為一種經濟聯系[3]。輻射效應往往通過次一級城市的傳導而逐級實現的[4,5]。輻射的空間表現為單個城市的擴散,即城市向外擴張或延伸,縮短城市之間的規模差距,同時區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被弱化[6,7]。在空間上呈現出圈層結構特征,即由里向外依次為核心地帶、外圍地帶以及邊緣地帶[3,5,8]。欠發達地區積極主動接受周邊中心城市經濟輻射的同時,會輻射更落后地區,但其輻射能力弱、范圍小[7]。
淘寶村(鎮)也具有輻射現象。在山東曹縣,丁樓村作為第一個淘寶村,集聚著巨大的“能量”。周邊的鄉村積極主動接受其輻射,并輻射更遠的地區。這種“小傳大”和“低傳高”的輻射帶動了周圍地區的整體發展,甚至帶動了鄰近城市大型服飾企業的發展。這與傳統的“大傳小”“高傳低”的輻射認知相反,具有典型性與特殊性。
高效的虛擬網絡、獨特的鄉土際緣網絡和通暢的交通網絡構成了淘寶村的聯系網絡,而所有的輻射都依賴于淘寶村強大的聯系網絡。丁樓村的輻射“能量”傳遞通過各種攜帶“能量”的流要素的交互來實現,聯系網絡則是要素流動和各地區鏈接的重要通道或載體。虛擬網絡和鄉土際緣網絡是淘寶村聯系的“暗線”,信息流、意識流、資金流等嵌合并流動于這條“暗線”上,比如淘寶商在特定的微信群或QQ群里“尋貨”、找人加工、學習技術等。交通網絡則是淘寶村聯系的“明線”,亦是實體要素流動的平臺,人流和物流嵌合并流動于此,比如淘寶商品中轉或外流、原材料內流。人則構成了聯系網絡上最重要的節點。在錯綜復雜的流要素中,他們隨時匯集關于表演服飾的信息流、意識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認識、判斷,然后表達對新的空間訴求[9],從而大面積實現從“農業”向“表演服飾業”或“當地特色電子商務產業”的轉變。
輻射由高梯度向低梯度推進傳遞,這就意味著輻射速度和程度與其距離有關。對于鄉村地區而言,交通設施遠不如城市。因此,這種距離并不能拿兩點的空間距離而談,而是兩點的交通距離。一般情況而言,交通距離越近,輻射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高。交通臨近使上下游之間聯系方便,流要素集中和互動頻繁。“能量”溢出效應短時間為被輻射方帶來聚集的資源要素,導致交易成本小,經濟資源周轉快,造成輻射效率更高。隨著輻射網絡的完善和加強,時空間要素被弱化,讓交通臨近短時間帶來集中的發展資源要素的優勢相對被弱化,丁樓村可以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下進行經濟輻射,但這種輻射往往是比較弱的,因為空間的距離使輻射的能量大為消減。
曹縣淘寶村的輻射主要有線輻射、面輻射兩種方式,具體以攤大餅輻射為主,以線輻射和跳躍輻射為輔。
3.3.1 線輻射
線輻射具有點軸性。丁樓村在萬桑路和閆青路的交匯處,有效降低了交通距離,以萬桑路和閆青路為輻射媒介對沿邊的鄉村線輻射,促成了一些淘寶村沿萬桑路和閆青路分布,比如孫莊、徐莊、姚萬樓等。
3.3.2 面輻射
面輻射分為攤餅式輻射和跳躍式輻射。①攤餅式輻射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律向外輻射,在時間上表現為漸進性,在空間上表現為連續性。丁樓村作為輻射源,向交通臨近的周邊村莊遞推輻射表演服飾產業,使淘寶村向外圈層式擴散,形成曹縣南部的表演服飾產業集群。②跳躍性輻射具有門檻性,在時間上表現為同時性,在空間上表現為跳躍性。遠距離淘寶村的快速形成需要一定的“門檻”,而“門檻”指被輻射方是否具有產業優勢或資源優勢。跳躍性輻射即跳過一段距離,相對較遠地輻射越過“門檻”的鄉村,比如丁樓村直接跳過30km的空間距離對曹縣西北部的鄉村輻射而形成木制品產業集群。攤餅式輻射的距離比跳躍式輻射的短,使其在推進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較小,輻射效率高。因此,攤餅式輻射更具普遍性和現實性,而跳躍式輻射更具特殊性。
城市的輻射效應導致城市周邊空間向外不斷擴張與蔓延,但由于農村地區的空間特性與經濟基礎,丁樓村“小傳大”“低傳高”的特殊輻射效應,并不會導致其向周邊擴張與蔓延,而是在大區域下的空間擴散,形成特定的空間響應,見圖1、圖2所示。
至2017年為止,大集鎮、安蔡樓鎮、閻店樓鎮、孫老家鎮、梁堤頭鎮等受丁樓村表演服飾產業攤餅式輻射的影響,在丁樓村周邊形成50多個以經營表演服飾為主的淘寶村,構成了曹縣南部以丁樓村為核心的10km表演服飾產業輻射圈。因為輻射速度和程度與距離成反比關系,在近距離尺度下,淘寶村進行地理臨近式的圈層擴散,表現出“就地化、高聚集”的產業空間分布特征。
以從事木制工藝品、木制家具、戶外家具等木制產品的普連集鎮、清河辦事處、倪集辦事處、莊寨鎮為主的曹縣西北部受大集鎮淘寶村的跳躍式輻射影響,依據自身產業優勢,形成了一些以經營木制品為主的淘寶村,構成了木制品產業輻射圈的雛形。木制品產業的輻射能力要遠不如表演服飾產業的輻射。其重要原因是這種淘寶村的形成需要一定的“門檻”,不僅需要木材資源,還要一定的產業技術基礎,并不像表演服飾產業具備草根創業的特點。因此,木制品產業類型的淘寶村上要遠少于表演服飾產業類型的,難以形成較大的輻射圈。這些淘寶村在空間上表現出“偶然性、分散化”的空間分布特征。
由于表演服飾的需求多樣性、加工廠商和商戶的多樣性,淘寶村必須通過生產協作來滿足巨大的需求,但受土地使用和配套服務的限制,只能打破原來“跑幫派”的服飾產業“一對一”的生產空間的模式,以網絡鏈接廣大鄉村空間,使其介入更大范圍的地域生產力結構,擴大了本地與異地的生產協作能力,最終促進了跨省域以大集鎮為中心的60km生產協作圈形成。在產業輻射圈內,聚集的“鄉村式小生產空間”(如散布各地的生產商)和“規模化大生產空間”(如鄉村加工廠)構成為了最主要的后臺生產空間。各種表演服飾、各種舞蹈鞋、民族服飾、專業CAD打版、美工室等生產加工空間與銷售、布匹銷售、電腦繡花、生產溢出空間等產業鏈空間相互延伸,線上虛擬空間與線下實體空間良好結合,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空間系統。這也構成了生產協作圈的最內部空間形態,表現出“多分工、大聚集與連續性”的強聯系產業空間特征;當到需求旺季的時候,如“六一”“國慶”,鄉村地區的生產協作方式也無法滿足這種生產需求,虛擬要素仍可聚集,但實體要素向外輻射。此時明權、林七、單縣、寧陵、成武縣、定陶、雎縣、商丘、許昌等城市的服裝貿易工廠成為最主要的生產協助空間。它們構成了生產協作圈的最外部空間形態,表現出“大生產、分散化與脈沖性”的弱聯系產業空間特征。

圖1 曹縣:以丁樓村為中心的淘寶村輻射擴散(2014-2017)

圖2 丁樓村的輻射范圍
以丁樓村(大集鎮)為中心的60km輻射是一種同質性(即淘寶村對傳統鄉村)甚至是自下而上性(即淘寶村對城市)的輻射?;ヂ摼W所重塑的信息結構和時空結構為淘寶村的輻射奠定了基礎。淘寶村通過虛擬網絡積極主動選擇外部城市市場,在傳統實體空間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虛擬空間,并以此鏈接更廣范圍的實體空間,跨區域進行社會生產組織與鄉村空間重構。一些有產業優勢與資源優勢的村莊發展成為新類型的淘寶村;而散布在各個村莊的電商和城市的服裝工廠,不必依賴臨近的市場而重組成為“后臺空間”,為其提供生產空間、即時儲備空間和后臺服務空間等。生產協作圈突破時空和條件限制,如區位、經濟條件等,打破了鄉村傳統較為封閉的生產組織方式,創造了新的生產組織模式,形成了特定的空間形式,表現出“產業就地聚集化、生產跨域分散化”的空間特征。
淘寶村具有輻射現象。其輻射具有三個特點:①依賴于強大的聯系網絡和“流要素”;②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距離成反比關系;③以攤大餅輻射為主,以線輻射和跳躍輻射為輔。輻射會依據不同的環境形成特定的空間響應。進一步研究認為,曹縣丁樓村在60km范圍的大空間尺度下產生輻射效應并作出空間響應:①曹縣南部以丁樓村為核心的10km表演服飾產業輻射圈;②曹縣西北部木制品產業輻射圈的雛形;③跨省域以大集鎮為核心的60km生產協作圈。
不難發現,信息網絡、交通網絡、交通臨近、產業優勢等因素對淘寶村的形成起著基礎性作用,聚集發展模式對淘寶村的擴散和發展有推動性影響。因此,對于淘寶村地區的發展,前期重要任務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交通設施、網絡設施、金融服務設施等;后期重要任務是調整與升級淘寶集群的經濟與產業結構,提高淘寶村的經濟實力,增強淘寶村的輻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