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艷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樂亞灌區位于海南島北緯18°線以南的樂東縣和三亞市境內,是國家重要的冬季瓜果蔬菜產地,涉及三亞市大隆灌區和樂東縣長茅灌區。大隆灌區始建于本世紀初,灌區位于三亞市西部,寧遠河下游出口河段沿河兩岸;長茅灌區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灌區位于樂東黎族自治縣的西南部、望樓河下游兩岸。
樂亞灌區供水水源通過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解決。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通過新建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及改擴建現有灌區工程,提高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以滿足項目區城鄉供水、南繁育種基地及農業灌溉用水要求,并兼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大隆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8320hm2(12.48萬畝),由總干渠及其下設的東干渠、南干渠、西干渠組成。灌區東起三亞市天涯鎮文門田洋,西至樂東縣九所地區,北與五指山余脈山區接壤,南瀕南海,涉及三亞市崖城鎮、天涯鎮、南濱農場以及樂東縣九所鎮。
長茅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11533hm2(17.3萬畝),下設東、西2條干渠。灌區東起抱套河右岸,西至白沙河畔,西南臨海,東北靠山,涉及佛羅鎮、黃流鎮、利國鎮、九所鎮等4鎮。
在基本摸清灌區原灌溉范圍、耕園地資源分布、灌溉水源、社會經濟發展等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對灌區多次踏勘、調查,并結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意見,樂亞灌區規劃范圍進行適當調整,調整后灌區具體邊界如下。
大隆灌區東、南、北側與原灌區設計范圍相同,灌區向東至力村水庫以下的文門田洋、南瀕南海,北側以大隆水庫壩址處分水嶺為界。大隆灌區西側原設計范圍包括從西干渠引水灌溉樂東縣九所鎮,耕地面積1407hm2(2.11萬畝);考慮到大隆水庫枯水年水量有限,跨縣市調度容易引發用水矛盾,且樂東支渠建設投資較大,本次規劃從大隆灌區扣除,調整后大隆灌區西側邊界為以三亞、樂東縣界。大隆灌區范圍內國土面積450.1km2。

圖1 大隆灌區范圍圖

圖2 長茅灌區范圍圖
長茅灌區南、北側與原灌區設計范圍相同,灌區南瀕南海、北側以長茅水庫壩址分水嶺為界。長茅灌區東側在原設計范圍基礎上,增加原大隆灌區樂東支渠灌溉范圍,調整后東側邊界與大隆灌區西側邊界重合。長茅灌區西側原設計范圍包括三曲溝水庫灌溉范圍1000hm2(1.5萬畝),現狀該片灌溉水源主要由大廣壩灌區陀興干渠提供,以三曲溝水庫為補充,本次規劃長茅灌區西側邊界調整為三曲溝水庫庫尾。長茅灌區范圍內國土面積693.3km2。
根據已確定的樂亞灌區范圍,采用國土部門提供的土地二調數據,量算灌區范圍內的耕園地面積,并利用萬分之一地形圖進行校核。最終確定,大隆灌區規劃灌區范圍內耕園地面積19553hm2(29.33萬畝),包括耕地面積8707hm2(13.06萬畝)、果園10847hm2(16.27萬畝);長茅灌區規劃灌區范圍內耕園地面積32073hm2(48.11萬畝),包括耕地面積 20187hm2(30.28萬畝)、果園11887hm2(17.83萬畝)。
依據萬分之一地形圖,識別出灌區內分布零散且高程較高無法自流引水灌溉的灌片,并量算出這些灌片內的耕園地面積。
大隆水庫壩址西側沿30m等高線、三陵干渠至灌區西邊界,與灌區范圍上界之間區域;壩址東側沿30m等高線至南濱農場,隨后沿50m等高線至灌區東邊界,與灌區范圍上界之間區域;現狀主要為山地,無法自流引水灌溉,且耕地率僅為4%左右,本次考慮從灌區范圍內予以扣除,扣除耕園地面積9913hm2(14.87萬畝)。
大隆灌區原規劃東干渠提水灌溉范圍,區域內有黑土、布甫、文門田洋等。其中文門田洋面積相對較大,結合三亞市西水中調工程輸水隧洞工程,本次規劃新建力村引水泵站及引水渠,直接引大隆水庫水源進行灌溉;布甫、黑土等田洋可利用三間村、布山等當地水源,灌溉保證率約70%~80%,不再考慮從大隆水庫引水,需扣除耕園地面積1927hm2(2.89萬畝)。
長茅水庫壩址至石門水庫庫尾之間140m等高線以上區域、石門水庫東側區域、石門水庫壩址下西側60m等高線以上區域,現狀以山地為主,耕地率8%~15%左右,耕地分布均較零散,多沿區域內河流兩側分布,本次考慮從灌區范圍內予以扣除,需扣除耕園地面積10693hm2(16.04萬畝)。
灌區規劃范圍內分布零散且高程較高無法自流引水灌溉的耕園地總面積為22533hm2(33.8萬畝),包括大隆灌區11840hm2(17.76萬畝)、長茅灌區10693hm2(16.04萬畝)。
對規劃灌區范圍內各灌片進行分析,識別出灌溉不經濟或不合理灌片,本次不經濟合理灌片均位于長茅灌區。
長茅至石門水庫壩址之間140m等高線以下、望樓河以西區間灌片,區域內地勢相對平緩,耕地面積467hm2(0.7萬畝),園地面積913hm2(1.37萬畝),耕園地主要分布在120m~140m高程,但分布相對較為分散;灌區內現狀灌溉水源主要為周邊小水庫,包括土卡水庫、新安水庫、南賽水庫,小水庫在灌溉保證率90%情況下,可灌溉面積約為133hm2(0.2萬畝),不能解決本灌片內耕園地灌溉需求。本次考慮采用望樓河提水方案、長茅電站尾水渠自流引水方案灌溉該灌片,但通過經濟合理性分析,兩方案經濟性均較差,該灌片仍維持現有灌溉體系,不納入長茅灌區范圍。
長茅水庫壩址至石門水庫庫尾之間140m等高線以下、望樓河以東區間灌片,區域內耕地面積280hm2(0.42萬畝),園地面積693hm2(1.04萬畝),該灌片內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馬河以北,現狀南馬河以北有南保水庫、千家鎮電站引水渠道,其中南保水庫設計灌溉面積80hm2(1200畝),經調算灌溉保證率為90%;千家鎮發電站引水渠道設計灌溉面積為180hm2(2700畝),現狀灌溉設施基本可滿足南馬河以北耕地的灌溉需求。該灌片內園地分布范圍地面坡度相對較大,且基本沿南馬河岸線分布,可考慮設置移動泵站,由南馬河就近提水灌溉。分析后認為該灌從長茅灌區范圍內予以扣除。
根據以上分析,灌區規劃范圍內不經濟合理灌片的耕園地總面積為2353hm2(3.53萬畝),均位于長茅灌區。
灌區灌溉骨干及田間配套工程建成后,渠道和建筑物等灌溉工程會壓占部分耕地,本灌區根據骨干工程布置及典型片量算的渠、溝、路、林等壓占的耕地面積為依據,并參考周邊已有灌區建設灌溉工程后的耕地折減系數,綜合確定本灌區建成后耕地面積折減系數。
經調查海南地區大廣壩、紅嶺等周邊已建、在建灌區情況,這些灌區在配套后,耕園地面積折減基本為5%~8%。考慮大隆灌區、長茅灌區現狀情況,本次新建灌區耕地面積折減系數采用8%、現有續建配套灌區耕地面積折減系數采用7%。
根據國土部門二調數據量算并經萬分之一地形圖復核,樂亞灌區范圍內現狀耕園地面積共51627hm2(77.44萬畝),包括大隆灌區19553hm2(29.33萬畝)、長茅灌區32073hm2(48.11萬畝)。扣除分布零散且高程較高無法自流引水灌溉耕園地面積22533hm2(33.8萬畝),扣除不經濟合理灌片耕園地面積2353hm2(3.53萬畝),樂亞灌區可灌溉耕園地面積26740hm2(40.11)萬畝,包括大隆灌區7713hm2(11.57萬畝)、長茅灌區19027hm2(28.54萬畝)。
在灌區內建設渠、溝、路、林等灌溉及配套工程占用耕園地后,本灌區范圍內可灌溉耕園地面積為24813hm2(37.22萬畝),包括大隆灌區7180hm2(10.77萬畝)、長茅灌區 17633hm2(26.45萬畝)。
本次樂亞灌區灌溉面積分析均采用現狀二調圖數據,考慮后期灌區可能存在部分耕園地用地性質發生變化,通過分析三亞市、樂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區域建設用地將占用部分耕地,但通過各鄉鎮土地開發整理、空間布局調整可保證耕地資源穩定,實現占補平衡。分析認為,本灌區遠期2030年、2040年灌溉耕園地面積仍可維持在現狀年水平。
對于新建及改擴建灌區,灌溉范圍及可灌溉面積的確定,是灌區設計的前提。本文通過綜合分析灌區地理邊界、周邊灌區灌溉范圍、跨縣市管理難度等,多角度對樂亞灌區灌溉范圍進行確定;通過分析灌區范圍內分布零散且高程較高無法自流引水灌溉灌片、不經濟合理灌片灌區,利用土地二調圖、萬分之一地形圖量算確定可灌溉面積,為下一步的灌區設計奠定基礎。希望本文能為相關灌區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