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銀
【摘 ?要】金融保險行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隨著2007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步伐,變得日益迫切起來,因此相關的研討活動也日漸活躍。首先,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立法和修法進程往往都是由理論界、政府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直接推動的。其次,國外理論界所研討的依據和素材亦主要來源于監管當局的最新執法動態和改革政策。我們在研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注意到,國外發達國家的理論界對于保險消費者權益法律問題研究的成果都較為前衛,他們研討的學術成果大多都認為金融保險監管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對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而國內的有關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研究工作缺少比較系統性、整體性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研究。換句話說就是保險消費者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制度都有待完善。
【關鍵詞】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金融法
1.國內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必要性
1.1順應我國保險監管的目標
加大我國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力度順應了我國保險監管的目標, 是我國保險監管框架下的重中之重, 而法律風險防范的根本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以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償付能力和保險市場行為監管為主的“三支柱”保險監管框架較為有力地實現了對我國保險業的監督管理。此外, 在現代保險監管體系下, 企業內控、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在我國保險監管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共同目標是化解并且防范保險業的法律風險。①
1.2解決保險業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的有效舉措
中國保險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很多問題, 其中, 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針對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1)詐保、騙保等現象頻發, 經營者經常使用免責條款以回避風險, 從而誤導保險消費者;(2)保險理賠速度慢、理賠難。
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若得不到有效保護, 可能會增加保險糾紛發生的概率, 影響保險消費者投保的積極性。此外, 大量詐保、騙保現象的發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保險公司的公信力, 從而阻礙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因此, 我國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在我國保險業發展中是必要環節。②
1.3有利于改善我國目前保險業經營模式的弊端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 在分業經營模式下, 資產形式單一、資產風險過于集中的弊病不斷暴露;為了攻克這一難題, 我國金融業紛紛學習國外金融混業的經驗, 開展金融合作, 以控股公司收購兼并等形式加強創新。然而, 金融控股公司在實現規模效益的同時, 監管措施的匱乏及金融監管體制的滯后使保險金融集團面臨風險失控的可能, 相應法律風險的加大也將危及我國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若能得到有效維護, 將有利于我國保險業經營模式的改革與完善。
2.我國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金融法制層面存在的問題
2.1學理支撐的缺乏
司法機關和保險監管機構對保險消費者持不同的態度, 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于消費者的規定, 并不一定能推導出保險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由于保險經營活動的特別性、商品的特殊性、交易主體的特定性、中間機構的專業性有別于普通消費者, 因此不能將有關保險的糾紛一律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可見, 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缺乏必要的學理支撐。
(2)《保險法》關于保險消費者的內涵界定不清, 是從狹義角度認為的投保人是消費者, 還是廣義角度認為的被保險人、交易相對人及一切與保險人發生經濟利益的主體為保險消費者, 學界尚無定論, 這也給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司法實踐帶來了相應的難題。
2.2法律機制的漏洞
目前, 中國關于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分散在各個部門法中, 在這些立法中, 沒有哪部法律明確系統地規定了保險消費者的特定權利、保護機構及糾紛處理的法律機制。此外,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險法》《侵權責任法》等都有相關的法律規定, 然而, 司法實踐中具體適用何種法律規范尚不明晰。由于相應法律機制系統性的匱乏, 司法實踐中難以形成有指導性的判例, 這增加了司法實踐中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難度。
2.3金融監管的不足
當前, 中國保險業經營過程中普遍具有“代客理財行為”性質, 萬能壽險產品存在的投資性也給保險消費者帶來相應的法律風險。例如,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違紀被查處事件, 反映了相關保險金融市場法制不健全, 以及險資進入金融市場缺乏相應的金融監管等問題。
2.4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局限性
我國金融立法上相關概念的缺失導致司法實踐中裁決的專業性受到局限, 進而致使保險消費者合法利益的保護難以在個案中得到司法機關的支持。③
3.完善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金融法路徑
3.1金融立法的完善
(1)多元化金融領域的治理。為了更好地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保險業金融立法需關注金融領域的多元化治理。這一立法構想主要基于各類金融消費行為的關聯性, 其內容主要涉及保險金融消費者權益損害的救濟制度、金融行業的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和爭端解決等多領域。
(2)相關制度的完備。通過金融立法完善相關責任人員的問責制度, 加強對保險銷售和理賠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以起到警示懲戒作用。此外, 保險損失補償、保險風險分散、金融機構準入、金融公司資本充足、內部人控制、保險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的預防等制度的完備, 都有助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3)信息披露制度的強化。在金融法領域, 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這有利于監管部門針對保險業的亂象進行及時監督。適當減輕保險消費者的舉證責任, 適用過錯推定的歸責原則。其次, 簡化披露的內容及形式, 以使消費者能正確理解并披露其認為最有價值的信息。判斷其是否提高了保險消費者的金融福利, 是否完善了保險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
3.2 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
(1)設立專門的保險金融機構。在金融法體系的框架下, 我國保險業的監管可仿效英美, 設立專門的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局, 且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局應致力于實施并執行統一的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 確保所有保險消費者都有權利進入保險金融產品或服務市場, 確保保險消費者產品或服務的透明度、公平性和競爭性。
(2)完善保險業中間組織的自律。一套完整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有利于解決金融消費者之間的糾紛, 從而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中, 完善保險消費者金融監管的同時, 應加強中間自律組織對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就金融糾紛而言, 除了在仲裁和訴訟過程中先行調解外, 我國目前主要的調解方式還包括行業協會調解和消費者協會調解等。無論是保險業監管, 還是保險業中間組織的自律, 若能在完善的金融法規范體系下得到保障, 將有利于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4.結語
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保險普及的重要因素,保險行業的發展也是人們追求高質量生活狀態的體現。但也由于保險產品自身的特殊性和交易雙方主體的地位差異等原因,人們在購買保險產品或理賠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所以在立法環節和監管體系制定過程中,都在關注如何能有效的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參見李華, 馬輝.論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之完善[J].南京社會科學, 2014, (2) :108-114.
②參見王姝.主要發達國家保險監管制度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 2013.
③劉興麗, 趙磊.我國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 2013, (5)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