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悅


28歲的河南女兵張明珠在中國首艘航母上生活了8年,她擁有過多種身份:中國航母第一批女機電兵、首位女安全監察員、首位艦載機女引導員。2017年,她被選為女士官長。2018年3月,她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一名大學生入伍士兵,她把個人價值和社會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深藍航道上展現了自己的燦爛人生……
每次訓練完都腰酸背疼,我都會在心里給自己打氣:當兵哪有不苦的,想享受就別來當兵
筆者:您讀大學時刻苦自律,還多次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為什么不過一下輕松的大學生活呢?
張明珠(以下簡稱張):高中學習生活很苦很累,很多人都抱著到大學放松一下的心態。不過,我覺得大學管理模式與高中不同,如果嚴格要求自己,大學生活會很有意義。我大學學的是體育專業,每天要進行晨跑和各種體能訓練。老師要求很嚴格,很多同學叫苦不迭。我覺得堅持久了就成了習慣,也不覺得苦和累。我家不富裕,我體恤父母的辛勞,上大學期間從不主動向家里要錢。周末,別人逛街購物時,我在做兼職掙生活費。大二暑假,我參加了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當時,我和同學們住在農村小學的一間教室里,沒有床,我就把地面打掃干凈,把帶來的涼席鋪在地上睡覺。我們“三下鄉”活動的內容是支教。課余,我組織志愿者教孩子們打籃球、跳健美操、唱歌。臨別時,孩子們依依不舍,放聲大哭。我覺得,只有來自心底的愛和善良才能讓我們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精彩。
筆者:參軍入伍是您一直以來的夢想嗎?
張:2011年秋,我所在的大學校園掀起了一股參軍熱。當時我讀大三,正在謀劃畢業后的出路,原本想著回老家找份穩定的工作,可看到征兵海報時,我動了心。在我們老家,當兵是很光榮的事,整個家族都驕傲。我覺得回家找份穩定的工作,一輩子基本就看到頭了,而軍旅生涯不但能豐盈自己的人生,還能實現參軍報國的愿望。當時,我把參軍的想法給父母說了,他們都很支持我。就這樣,我放棄了就業規劃,毅然選擇報名參軍。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我順利成為一名軍人。2011年12月,我到了新兵訓練營,很快體會到了當兵的不易。平時練隊列、整理內務,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有一段時間,我情緒很不好,訓練缺乏主動性。班長找我談心,說的一句話讓我很受觸動:“來到部隊,唯一的身份就是軍人,男兵女兵都一樣!”我意識到自己這樣不好,一邊適應新的生活節奏,一邊調整心態。每次訓練完腰酸背疼,我都會在心里給自己打氣:當兵哪有不苦的,想享受就別來當兵。
筆者:您想到沒有自己會成為一名海軍戰士,而且還登上了遼寧艦?
張:我從小生長在內陸縣城,從未和大海有過親密接觸,成為一名海軍戰士是我最大的愿望。新兵訓練結束后,各單位來挑兵時,我找到班長,說想到海上去,后來我的愿望實現了。我想,既然當了海軍,就要到艦艇上磨煉一番。我只知道自己分到了艦艇上服役,但并不知道具體要到哪艘艦艇。2012年3月,我坐上了開往大連的列車。從帶隊干部的只言片語中,我猜測可能分到了航母上,當時心情非常激動。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正式交付人民海軍。入列儀式上,我和戰友們在甲板列隊,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看到那一排排艦載機,老人眼圈紅了,哽咽道:“國家強大了,我們再也不受外人的氣了!”
筆者:您在遼寧艦上的第一個崗位是什么?
張:登艦后,我成為一名機電兵。我學的是體育專業,當機電兵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我不服氣,不到兩個月,我就能熟練操作各種機器了。在機電兵的崗位上干了半年,因為工作需要,我又成了遼寧艦首位女安全監察員。做安全監察員既要熟悉各種機電線路,還要對各種安全條例爛熟于心。我拿出備戰高考的勁頭,經常加班學習到深夜。理論性強的東西我都是先理解,研究透了再背下來,然后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剛成為安全監察員時,我記住一個環節的操作規范后,都要實地對照再操作一遍。那時,除了宿舍,艙室就是我的另一個陣地,每天都在操作、摸索。幾年下來,我對航母的諸多艙室和復雜線路都很熟悉,成為安全領域的“老手”。
筆者:當您對安全監察得心應手時,為什么又提出換崗位呢?
張:保障艦載機的戰斗力是航母的核心作用之一,每個人都想參與其中,我也想挑戰一下自己。2019年7月,我主動申請換崗,如愿成為遼寧艦上首位艦載機女引導員。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甲板上那些穿著鮮艷外衣的“小黃人”“小紅人”“小綠人”都是指引艦載機起降的安全員,他們在寬闊的甲板上穿梭,對保障艦載機的安全至關重要。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興奮之余,我心情著實有點緊張。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我跟隨專業師傅學習引導姿勢、反復操演。課下,我找來相關書籍深入鉆研,一有空就對著鏡子練習動作、糾正姿勢。受我的感召,戰友范時鈺主動申請調換崗位,成為艦上第二個艦載機女引導員。
筆者:首次獨立完成飛行保障任務感覺如何?您上艦后4次從“零”開始,第4次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張:加班加點練習近半年后,我終于等來首次獨立完成艦載機飛行保障任務。站在寬闊的甲板上,我按照平時的訓練動作,一絲不茍地指揮著,飛機的起降很順利。艦載機引導員責任重大,每個動作都必須保證百分之百到位,不然安全員和飛機都會有危險。別看電視里航母艦載機引導員動作帥氣,其實每一個動作都是千錘百煉的結果。在航母上服役多年,我總想多學一些東西。我認為,現代化戰爭靠的是網絡信息和通訊方面的優勢。班長熊弛龍是網絡通信管理方面的專家,我逼著自己從零開始學習。網絡通信管理專業知識繁多,熊班長看到我學習欲望強,想考我一下,就把他以前做的幾本筆記拿給我,說:“你啥時候把這些筆記吃透了,就成半個專家了。”此后,我一有空就翻看筆記,再結合網絡教程,一點一點地學。有幾次,我捧著筆記本請教班長,所問的問題把他都給問住了。有一次,班里組織專業比武,其中的編程內容我剛接觸,對陣一名學習了幾年的上等兵,我的成績居然略勝一籌,這更增強了我學習的信心。
筆者:您在遼寧艦服役8年,參與了不少重大任務,印象最深的是哪項任務?
張:印象最深的,是參加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活動。2017年7月8日和9日,遼寧艦向香港市民免費開放。作為安全監察員,我負責接待市民并保障他們的安全。很多市民登艦后連連贊嘆,他們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那一刻,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位白發老人坐著輪椅被家人推著參觀航母。看到那一排排的艦載機,老人眼圈紅了,哽咽道:“國家強大了,我們再也不受外人的氣了!”這一幕令我終生難忘。
大學生士兵退役時流著淚說:“兩年時間太短了,剛成長就要離開,多想再服役下去啊!”
筆者: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是不是意味著責任更大了?
張:身為全國人大代表,我的職責就是為戰友們代言,把他們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上。我經常和各個崗位的戰友聊天,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總結航母官兵的意愿和訴求。過去一年,我關注的重點是大學生士兵群體。通過走訪調研,我發現兩年的服役期讓不少大學生士兵面臨剛剛成長起來就重返校園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部隊發揮作用。一位在艦上服役兩年期滿返回學校學習的戰友,臨走前流著淚說:“兩年時間太短了,剛成長就要離開,多想再服役下去啊!”這位戰友說出了許多大學生士兵的心聲。2020年全國“兩會”前,我一邊向艦上的大學生士兵征詢意見,一邊查找相關政策法規仔細研讀,總結出延長學籍保留時間、加大鼓勵力度等數條相關建議。在北京參加“兩會”時,我把戰友們的心聲帶到了會上,為實現強軍目標獻計獻策。
筆者:您在部隊表現如此出色,父母也為您感到自豪吧?
張:在老家,我父親最珍視民政部門頒發的“軍屬光榮”牌匾,每天都擦拭一遍。送我入伍時,父親對我說:“現在你是一名軍人了,就應該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當時我對父親表態,我隨時做好為國犧牲的準備。自從我上了遼寧艦,父親每天都關注著遼寧艦的動態。平時,我把遼寧艦的紀念品寄給父親,每一件紀念品他都視若珍寶。夏天,他總是穿著遼寧艦紀念T恤到處“顯擺”,親友們都很羨慕他。我回家探親,父親最喜歡讓我穿上軍裝,給他和我媽踢正步。探親期間,只要我在家,父親就會推掉應酬,在家里陪我。母親還吃醋地說:“自從你當兵后,你爸成了你的鐵桿粉絲,只有你的話他才聽。”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