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干 鄭景升 黃孝儒
【摘要】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發展,教師發展的關鍵在名師引領。實踐表明,通過強化黨建工作,建設名師搖籃;專家引領,推動名師發展;借力信息技術,引領名師成長;利用名師工作站,發揮名師輻射效應等一系列策略,有效地促進了教師隊伍專業成長,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也為區域教育領域的教育工作樹立了榜樣。
【關鍵詞】名師教育;名師工作站;教師專業發展
一、引言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發展的關鍵在教師發展,教師發展的關鍵在名師引領。基于此認識,2020年初,我們開始實施名師建設戰略,對教師的職業發展作了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籌建蔣光鼐紀念小學“同心教育名師工作站”,把名師工作站建設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構建高水平教師團隊的重要探索。為有效促進名師工作站的正常運作,使“名師工作站”成為推動教師成長的抓手,我們將各種要素有機結合,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激活運作機制,實現設計目標。
二、名師教育的實踐策略
在多年的名師教育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一系列策略,如,通過強化黨建工作,建設名師搖籃;專家引領,推動名師發展;借力信息技術,引領名師成長;利用名師工作站,發揮名師輻射效應等,實踐表明,策略是有效的。
(一)強化黨建工作,建設名師搖籃
我們始終把黨建擺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我校把黨建與師德這個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結合起來,以名師工作站為載體,強化學習陣地的建設,拓寬教師的學習渠道,引導教師將個人的愿景與學校發展愿景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學校每周五固定時間組織教師參與“學習沙龍”“教育經驗交流會”“讀書分享會”等。利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建立黨建學習模塊,在學習平臺上傳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和信息,力爭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同時把骨干教師發展成黨員,形成學習成長共同體,互助共進,在提升黨員教師個人素質的同時引領教師隊伍的整體發展。在工作站黨員名師朱能干、鄭景升、黃孝儒的帶動下,疫情期間及返校復課之后,我校黨員教師團隊以同心教育理念為指針,積極投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涌現了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為人師表、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一些優秀青年教師積極申請入黨,名師工作站成為黨員名師專業成長的搖籃。
(二)專家引領,推動名師發展
多年的辦學經驗告訴我們,專家引領和教育科研對推動名師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校聘請了有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指導經驗的國培專家及特級教師作為導師,不定期來校指導名師工作站工作和開展培訓活動,發展完善了專家講學、參與研究、教學研討等多種導師引領方式。除了請專家進校園,我校還與高校進行了合作,由我校出培訓清單,組織名師工作站團隊定期走進師范大學,通過聆聽講座、參與活動,努力學習、借鑒、內化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先進技能,引領工作站教師業務技能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為提升名師工作站的教科研工作水平,我們多次與市、區二級教科研培訓部門合作,邀請市區教研院科研部組建成專家導師團隊,簽訂一對一指導研修協議、梯隊打造以及搭建平臺等多種措施推進“廣州市‘名師專項課題勞動教育實踐課題研究”等課題深入開展。目前,名師工作站及三個工作室正著手籌備“同心文化教育理念下名師工作站的建構與實踐”等課題。我們還推出專家領銜指導的“青藍工程”,構建了專家指導——骨干教師傳授——年輕教師磨課的自我研修策略,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名師隊伍的成長。
(三)借力信息技術,引領名師成長
為解決傳統模式難以發揮名師作用的問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師培養的有機融合,我校名師工作站在建站伊始,便利用互聯網的移動互聯、跨越時空、多用戶等大數據的技術優勢,開始探索“互聯網+”名師工作站創新教師發展方式。2020年疫情爆發后,教學與教研活動以居家在線為主,我校名師工作站主動教授全體教師使用線上平臺,貢獻了包括班會課在內的各學科網課教學設計、組織進行線上沙龍式及共享式教研,帶領全校高效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工作。此外,工作站還為市區教研院提供了不少優質線上教學資源,以此為契機,引領了我校名師的專業成長。
(四)利用名師工作站,發揮名師輻射效應
為發揮名師輻射效應,我們利用名師工作站的獨特作用,在副站長鄭景升的主持策劃下,學校通過“建立活動組織管理機制、籌劃全科閱讀基礎工作、完善校園閱讀配套建設、抓實全科教師培訓學習、豐富閱讀活動展示平臺”五大舉措,積極開展“智慧閱讀”活動,認真籌劃“全科閱讀”工程,努力深化書香校園建設。疫情期間,我校開展了“蔣光鼐紀念小學居家閱讀之星”活動,各班收集相關優秀作品,推選本班“居家閱讀之星”,舉行了“居家閱讀之星”點贊活動,以激勵疫情期間課外閱讀教育質量較好的孩子及其家庭。在各班推選的疫情期間居家閱讀之星中,優選了師生參加荔灣區教育局第十四屆讀書節活動、荔灣區教育系統“閱讀之星”“十佳讀書人物”評選活動,荔灣區“十佳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經過評選活動組委會審核,我校胡倩萍老師獲得2020年荔灣區教育系統“十佳讀書人物”稱號,馮粵朗同學、王一鳴同學獲得2020年荔灣區教育系統“閱讀之星”稱號。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南方都市報派出記者冒雨前來我校,特地采訪了我校剛獲得2020年荔灣區教育系統“閱讀之星”稱號的王一鳴同學及工作站鄭景升老師,該報道還被“學習強國”轉載。家媒體轉載,我校名師工作站知名度不斷提高,強化了名師輻射效應。
我們把名師向更廣范圍進行輻射。自2019年我校與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大銀鎮大銀小學簽訂協議開展教育幫扶活動以來,為促進兩地教師專業發展,我校名師工作站發揮輻射作用,開展了多次送教活動。2020年9月5日,工作站一行再次抵達畢節市大銀小學,展開為期4天的“結對子”教育幫扶活動。站長朱能干以“創建善本教育特色”講座為切入口,介紹了如何打造“一校一特色”的經驗,給予現場各位校長辦學思想觀念及學校發展規劃極大的觸動及啟發。副校長陳珂、陳悅英,工會主席黃東儀及工作站副站長鄭景升、黃孝儒分別以“以才學傳道,以德行立品”“15種教書不累人的教學方法”“數學科組建設報告”“班級管理的思想和策略”“英語課堂多樣化游戲使用”為題,將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改經驗傳播到鄉村。我校工作站一行還聆聽了大銀小學語文展示課《急性子裁縫和慢性子顧客》以及數學展示課《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隨即兩地學校教師就此開展了一場教學研討交流活動,構建了兩地學校高水平的學習共同體,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我們將和大銀小學深度合作,把我校名師工作站建設經驗改造移植至他們學校,著力幫扶建設鄉村學校名師工作站,以便更好地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作用。
三、結語
一位名師就是一面旗幟,也是一所學校質量和聲譽的標志。我們所展開的基于學校的“名師工作站”正逐漸成為培養我校優秀教師的重要發源地與聚集地,成為我校教師實現個人專業發展、追求職業幸福的重要平臺和保障,成為推動并最終實現我校同心筑夢、同心圓夢的強大力量源泉。
參考文獻:
[1]李文佳,王帥.名師的隱性意喻、價值異化及多維矯正[J].教育科學研究,2015(6).
[2]宋萑.教師專業共同體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2015.
[3]曾艷,張佳偉.名師作為學習領導者的角色實踐與困境——基于上海市名師工作室的案例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6 (7).
[4]祝靈君.如何提升黨建智庫的研究能力[N].光明日報, 2017-3-23.
[5]張曉東.從“高峰”到“高地”:南京市名師的集群式培養[J].江蘇教育,2019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