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振營 明家琪 魏家鵬 何庭發 曾濤 熊春暉 葛伶俐
摘要:結合贛州地理氣候特點,利用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探索出一套適用于贛南地區越夏黃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有效解決贛南地區夏季黃瓜種植難題,促進贛南設施蔬菜發展和種植戶效益提升。
關鍵詞:贛州市;設施大棚;黃瓜;栽培技術
每年的夏秋季節,我國毗鄰的西北太平洋上會生成不少臺風,2019年南海和西太平洋生成臺風有24個左右,接近常年(常年25.5個),沿海地區是臺風登陸前出現大風的主要地帶,破壞力巨大,6~9月份是臺風高發的季節,臺風帶來的大風和強降雨對浙、閩、粵、瓊等省的蔬菜生產造成巨大影響,蔬菜價格水漲船高。贛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南嶺山脈北側,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但東邊有武夷山脈,南邊有南嶺,因此受臺風影響較小,此季節進行黃瓜種植能獲得較高效益。
1 設施條件
頂部豎式通風型連棟鋼架大棚,高度4.5m,肩高3m,棚體高度不低于4.5m,肩高不低于3m,跨度8m,開間4m,側墻長度(雨槽)不得超過60m,用專用卡具連接,形成裝配式連棟大棚。頂部風口開度70cm,通風口覆蓋防蟲網,防蟲網、側面風口開度2m,風口配備防蟲網,防蟲網均為20~40目。
2 土壤改良
每667m2施用有機肥2t,進行深翻,關閉大棚通風口進行悶棚15天。利用有機肥進一步發酵和高溫進行殺菌滅蟲。悶棚完成后打開通風口進行通風降溫,起40cm高壟。
3 選種定植
3.1 選種
夏季條件下,植株生長失調,生理性問題多,抗病能力差,在高溫條件下,病毒病發生重,選擇耐高溫、抗病性強、高產優質品種,如中農106、中農18、中農56等。
3.2育苗
采用穴盤育苗,選擇50孔穴盤,苗齡為23天左右,2葉1心。宜使用嫁接無病蟲害的壯苗。
3.3定植
每壟種植2行,小行距40cm,大行距120cm,株距40cm,667m2種植2200株。定植前鋪滴灌帶。黃瓜定植時宜選擇晴天傍晚進行,待土壤溫度降低再進行定植,于6月上旬開始定植,定植后澆透定植水。
4 肥水管理
4.1 澆水
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定植水需要澆透,即苗見到水。黃瓜苗營養塊較小,葉片蒸發量大,根際周圍的水分被迅速吸收,遠處的水不能吸收利用。定植第3天需要進行第2次澆水,一般晴天,蒸發量大時,需要5天左右澆3次水,此時黃瓜生長出3片葉,根系在土壤中形成半徑10cm以上的吸水范圍,即可有較強的抗旱和耐熱能力。夏季高溫期,蒸發量大,黃瓜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及時澆水,促進植株正常生長。
4.2施肥
黃瓜前期澆清水,進入采瓜期后,667m2通過滴灌追施用三元素平衡肥或高鉀肥5kg。追肥間隔為10天左右。留瓜后開始追肥,根據采摘重量,667m2采摘500kg追施高鉀水溶肥4kg,根據植株長勢適當補充海藻肥和鈣肥。
4.3鋤草
苗期(6葉前)對田間雜草進行鋤草,吊蔓后及時拔除小行間雜草,鋤掉大行間雜草。
5 吊蔓整枝
5.1 吊蔓
6葉時采用吊蔓夾進行吊蔓,將夾子在“龍頭”下方夾住,利用上面的葉柄為著力點將黃瓜吊起。落蔓時,將夾子取下移到“龍頭”下即可,操作簡單,省工省力。采用“s”型落蔓,植株保持20~22片葉在吊起的蔓上,高度為2.0m左右。
5.2整枝
將黃瓜8葉以下的側蔓、雄花和雌花全部去掉,8葉開始留瓜,每3葉留1瓜,將多余的側蔓、雄花和雌花全部去掉。
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以預防為主,越夏栽培主要病害為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可使用甲霜.霉靈或者霜霉威鹽酸鹽進行苗床噴霧或澆灌防治;霜霉病用甲霜.霜脲氰、烯酰嗎啉、氰霜唑進行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用氫氧化銅、噻唑鋅、春雷.王銅進行防治;蔓枯病、棒孢葉斑病用氟唑菌酰胺、異菌脲、苯醚甲環唑進行防治;病毒病用氨基寡糖素進行防治。
通過懸掛黃板配合前期連續3次噴施螺蟲乙酯,將白粉虱、薊馬、螨蟲的蟲口密度控制在極低的范圍內,其中薊馬用甲維鹽、乙基多殺菌素,白粉虱用啶蟲脒、呋蟲胺,螨類用阿維菌素、聯苯肼酯,夜蛾類害蟲用蟲螨腈、茚蟲威進行防治。交替用藥,綜合防治。
7 果實采收
黃瓜果實達到商品果要求時,及時采收。黃瓜定植30d左右開始采收,至10月中下旬進行拉秧。采收期達到90d以上。黃瓜達到商品瓜采收標準時及時在早上進行采收,單瓜重為230~300g。